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3-10-2 10:28 编辑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回望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
经过前年4月13至15日三天瞻仰雄伟的井冈山,结合自已学生时期读的有关历史,还有学习《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革命史》,以及看的《井冈山》《长征》《毛泽东》等有关影视剧,让我从中深深感悟到: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众所周知,大革命失败后,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正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回望这段惊心动魄的不朽历史,让人无不非常非常地佩服伟人毛泽东。正是他,高瞻远瞩、卓尔不凡、坚韧不拔、气吞山河的顽强进击,才成就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问题是,在那四围白色恐怖中,又是浑浊黑暗没有现成道路可走的艰难困苦之下,伟人是如何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成功之路的?
如此,我想到的是,回望井冈山斗争的成功,说伟大源于平凡不假,而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可能有着特别探询的意义。
因为,文学上有个说法,叫做“细节最生动”!
因此,我就从“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这个细节入手,从回望伟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来看看伟人他们是怎样才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之路的。
如此,我就试着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自己游览井冈山后的感想感慨。
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要知道,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但是,由于当时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初显光明的中国重新坠入黑暗。中国共产党人由此被迫高举武装反抗的旗帜,开始独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由此,毛泽东敏锐适时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悟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使得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的起点。
那时,国共两党共同掀起的大革命运动,尤其是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才能保证革命走向真正的成功。
这时候,先是周恩来受命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接着是毛泽东在浏阳亲自发动并领导了秋收起义。要知道,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中,组织秋收起义可谓是环境十分险恶、处处都有掉脑袋的危险!正因如此,所以毛泽东险遭不测;而他的妻儿呢,则被湖南反动军阀何键打入监牢。最后,杨开惠被杀害,三个孩子流离失所。
第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在秋收起义部队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辗转井冈山,在全党率先开始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移,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一是,改编袁王部队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艰苦转战井冈山后,踏上了中国革命道路胜利的起点。
他审时度势,成功地改编了当地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二是,开辟红色区域
主要确定了这三大任务:
①打仗消灭敌人;
②打土豪筹款子;
③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这个阶段,环境险恶非常;红军吃住与发展无不让人揪心难受;黑暗的中国光明在哪里?工农革命军向何处去?星星之火怎能燎原?作为根据地的灵魂与开创人物,毛泽东肩上的承重之难可想而知。设身处地想,这在黑暗之夜,如何避开或战胜邪恶,走对路子,找到光明,这可是难上加难之事!
第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井冈山上,“朱毛”红军会师后,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粉碎了敌人第一、二次"会剿"。领导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共产党组织,建设红色政权,粉碎敌人经济封锁,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一切都是全新的使命、全新的课题!作为领导者的毛泽东,怎样才能组织和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伟大实践?怎样才能开辟出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怎样才能自此奠定根据地坚实的发展基础?这可是天大的苦事、难事!
为此,毛泽东亲自出面,先后抓了7件大事:
一是,“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两支革命队伍会合一处后,为整军备战,着手制订并严格实施了著名的“三项纪律 六项注意”。这就是:
三项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朱毛红军两支队伍会师,不仅形成了中国红军的主力部队,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使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有了坚强的后盾,而且使“朱毛”红军成为了具有革命纪律的正规军队。
二是,打破第一、第二次“会剿”
由于朱毛红军成为了执行革命纪律的武装集团,所以其向心力、战斗力都是很强的革命军队。这从当时流行的【井冈歌谣】中即可看出。
【井冈歌谣】:
碰到敌人莫害怕,
勇敢拼杀不让他;
断头只当风吹帽,
负伤如挂大红花。
三是,实行土地革命
正如【井冈歌谣】所唱:
赤卫队员打游击,
配合红军勇杀敌。
一心跟着共产党;
坚决革命最积极。
井冈山实行的土地革命,为以后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四是,建设红色政权
这从两则【井冈歌谣】中,可见一斑:
【井冈歌谣】:
此番回去要革命,
拖枪再来当红军;
革命胜利有时转,
劳苦群众欢迎你。
【井冈歌谣】:
红军来到掌政权,
春光日子在眼前;
穷人最先得好处,
人人都有土和田。
就这样,从井冈山开始,共产党开始小范围地建立政权、执政权,从而逐步积累执政经验。井冈山的红色政权建设,成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全国范围内政权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五是,粉碎经济封锁
在吃穿用及打仗等极度困难之下,“朱毛”红军通过发动群众、共度难关,终于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如【井冈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
干稻草来软又黄,
秋茄子,味好香,
金丝被儿盖身上,
餐餐吃得精打光。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由于上述一系列相关工作,所以正如1929年9月1日,陈毅在向上海临时党中央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所说的一样:
朱毛红军这个"怪物"在我们看了这个报告以后都可以一目了然。从他们几个时期的历史来看已经很可以明瞭,他们两年来是在怎样的艰苦斗争,在困苦到"衣不得暖,饥不得饱"的时候,还不改勇往直前的精神,卒至造成今日"有八十万武装工农拥护"(见毛泽东来信)的巩固基础!
正是井冈山军民"红米饭、南瓜汤"的革命精神,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六是,注重党的建设
当时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边界特委,和以陈毅为书记的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了边界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的建党学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
七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井冈山道路。
第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红五军和井冈山人民坚持边界斗争。毛泽东、朱德创建了赣南、闽西根据地,开创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理论,开始在更大范围的实践。
一是,迎接红五军
红四军和红五军的胜利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为井冈山斗争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基础。
彭德怀诗一首(一九二八年二月):
求知心切去黄埔,旧梦依依我不然。
"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
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井冈山军民不畏艰险,坚持斗争,为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浴血奋战。
井冈山斗争中积累的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等各方面的宝贵经验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的运用和发展。
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五,走向全国胜利
伟人他们建立稳固的井冈山根据地后,革命形势开始大为好转。于是,他们带领红四军,又马不停蹄地向井冈山根据地之外,大力开展斗争并发展开来了。
主力进军赣南西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后,便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使赣南闽西的革命斗争成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比如央视正在播映的电视连续剧《大道薪火》,就是重现的这个扩红与斗争的辉煌时期。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经过毛泽东、朱德他们在井冈山根据地领导军民团结一心、出生入死与敌军作殊死斗争,同时艰难地探索革命成功之道,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培育出了后来誉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开辟出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走出了一代开国元勋和战功卓著的将帅。
历经种种苦难锻造出来的伟人毛泽东,终于与他的战友一道,领导工农红军奋勇前进,从革命的摇篮到共和国的摇篮,使得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国,最冬夺取了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且在当年血与火的斗争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回望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不难看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相较幼小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异常凶残强大。然而,在井冈山坚持领导武装斗争的毛主席,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敏锐预见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一个崭新的中国革命的高潮正在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回望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让人感慨万千。正是为了革命成功而自觉受苦受难的伟人,不顾众多亲人的流血牺牲,从秋收暴动、引兵井冈、三湾改编、朱毛会师、挥师赣南、瑞金建政、长征出发,这一系列重大活动,使得革命星火从此燎原起来。总之,井冈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先烈先辈奉献牺牲的足迹,也见证着伟人迎着苦难而坚韧不拔的奉献付出。正是伟人的伟大与巨大努力,使得在江西孕育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以及随后的长征精神,一直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井冈山声振华厦、名扬中外。已有16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还有6000多万国内观众,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井冈山,瞻仰革命故地,缅怀革命先烈,光大革命精神。
总归一句话,伟人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所以,最近一年来,我只要一听到“共产党恩大,我们福大”的这首歌,我就立即起立,情不自禁地跟着吟唱起来了——
一九二一开天辟地
一九四九改天换地
一九七八翻天覆地
二零二一顶天立地
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
没有七一八一就没有十一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