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8|回复: 2

心在人民 利归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30 09: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惠玲 于 2023-10-30 10:17 编辑

       今年重阳节之前,常德市商务局退管中心组织能出行的离退休老干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10月18日下午,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到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并瞻仰了胡耀邦故居,深切缅怀胡耀邦同志光辉的一生。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国光。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胡耀邦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胡耀邦从苏区的“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他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前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开创建立了不朽功勋。
       20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纪念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胡耀邦同志纪念馆是浏阳市首个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展厅内设有专题展览《心在人民——胡耀邦生平事迹陈列》,用大量详实的文物、史料、图片以现代手法再现了胡耀邦同志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走进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有“心在人民”四个大字的巨幅图片,由此可见,胡耀邦同志纪念馆的主题是——心在人民。
       纪念馆的展厅分为革命队伍中的“红小鬼”、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主政川北、激荡青春、锐意求真、华仆情怀、风范长存七大部分,系统地展示了胡耀邦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述说了胡耀邦同志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通过参观胡耀邦同志纪念馆,我们从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文物和一个个故事中更多更深地知晓了胡耀邦同志的生平事迹,学习胡耀邦同志对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格,感受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缅怀胡耀邦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
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我们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感受伟人“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赤子之心。     
       在参观展厅的过程中,曾有一副对联吸引我驻足细看——“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一副胡耀邦在南阳武侯祠改写的对联,饱含着为民情怀。据说此对联背后还有一个令人感怀的故事。  
       1958年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河南调研工作,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有一副这样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清朝河南南阳知府顾嘉蘅写下的著名对联,赞扬的是诸葛亮一心为国,名垂千古。
       在听完这副对联的来历后,胡耀邦同志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就面对大家吟诵出上述对联。
       胡耀邦当时解释说:“古人尚且知道保江山不必分先主后主,成功名何必辨襄阳南阳,我们为革命何必分大事小事和计较个人得失呢?”
       此外,在这副对联的展区附近,有两封书信记录了关于胡耀邦的两个故事,与对联所写的内容息息相关。
       一封是胡耀邦在1961年写给浏阳文家市公社党委书记龚光繁的信。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因家乡修水库发电需要解决发电机的问题,公社就托胡耀邦的兄长胡耀福上北京找胡耀邦帮忙,并且捎上了家乡的土特产。胡耀邦认为修水库发电是一件造福于百姓的大好事,就帮忙解决了发电机,却把家乡送去的土特产按当时的市场价折合成人民币27.9元托兄长带回,并在信中强调“一切违反财政开支的事万万做不得。做了,就是犯了政治错误。”“在这里,我一万次请求你们,今后再不许送什么东西来了。”字里行间反映出胡耀邦的廉洁磊落之心。
      另一封信则是1982年10月,株洲知青萧芸所写的请求把知青的农龄纳入工龄的信。胡耀邦看到这封信后,对此专门作了指示。1983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指出:知青在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计算到工龄中去。同年9月,知青农龄普查在全国展开,8000万知青的农龄变成了工龄,令人欢喜。本人也是中央365号文件的受益者之一。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正是胡耀邦一生的写照。
胡耀邦故居是胡耀邦追求革命理想、走上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和历史见证地。故居位于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北靠西岭,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四周小河环绕,流水潺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故居呈凹字形布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属于典型的清末湘赣边界民居风格建筑。这座农家建筑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140余年的历史,目前所存房屋共19间。
     沿石级而上高大的米黄色围墙环绕,入院有一座青瓦人字顶飞檐门楼,大门上方悬挂“胡耀邦故居”的木制大横匾,黑底黄字,大门两侧有红底墨字门联:上联“支分西岭”,下联“业绍南塘”。整个门楼简朴庄重,典雅大方。
      这里是胡耀邦出生的地方,也是胡耀邦的祖屋。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就出生在祖屋中父母所住的大房间里的一张挂帐大木床上。在私塾教书的三伯父胡祖仪为其取名耀邦,字国光,小的时候,父母乡邻都叫他“九伢子”。
      胡耀邦自幼家贫,很小就跟着父兄上山拾柴,但他聪明勤奋,五周岁便入胡氏私塾启蒙读书。胡耀邦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926年,胡耀邦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保送入读文家市里仁学校,积极跟随校长和老师参加革命活动,担任学校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长,显露了出众的组织宣传才能。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师转兵,他趴在学校墙头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用小石子打破蒋介石的大水缸”那次鼓舞人心的讲话,受到了强烈震撼,从此树立起“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     
       胡耀邦12岁见到毛泽东,1930年,不到15岁的胡耀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同年,他翻山越岭,徒步一百多公里奔赴瑞金。四年后,他成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队伍里有名的“红小鬼”。
胡耀邦故居记录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红色历史。故居内有个廉政馆,馆内设有《胡耀邦故里廉政专题陈列》,展陈主题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分为“红色热土、廉范长存”和“浏其清矣、继往开来”两个展厅,通过珍贵历史图片、文物文献资料和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廉洁文化和廉政风尚。
      陈列室展出的有胡耀邦在中国革命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相片以及眼镜盒、笔筒、衬衣、中山装、风衣、皮鞋、书信、衣箱等物品。其中一件后背满是小洞的白色汗衫,据说胡耀邦一直穿到1989年。
       胡耀邦在世时,这座祖居已经破旧不堪,濒于倒塌,但他反对修复故居。他说,年代久了,倒就让它倒吧,外边倒掉了,人就搬到里面去住。
      胡耀邦说,共产党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家人谋求任何的利益。
      胡耀邦曾说“中心伟业,人心为上”,“为政在清廉”。虽寥寥几字,却蕴含了他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
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这是西岭胡氏一脉的家训。胡耀邦同志一生简朴,始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家人,教导家人,是廉洁家风建设中的实践者和示范者。也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孕育出了让世人敬仰的良好家风,成为激励后辈的强大精神力量。
       胡耀邦的廉洁家风,在老一辈革命家中具有典型性,也契合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新要求。前人示范,后人行之。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将党的宗旨融入淳厚的家风中,形成红色基因哺育的优良家风,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胡耀邦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从苏区的“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奋斗不息,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
       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胡耀邦同志是众多优秀共产党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将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0 10:0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0: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明艳 发表于 2023-10-30 10:02
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谢谢老师赏阅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14:42 , Processed in 0.0323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