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64|回复: 12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四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5 12:2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1-25 12:31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四十二)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七章  公企改制

第二节  企业之殇
    一、负重前行
    津市织布厂成立于1981年,由原津市织布一厂和津市织布二厂合并而成。若要往前追溯,其前身即是1950年代津市染织手工业户组合而成的多个染织生产合作社。染织业是津市传统的主要手工业之一,在合作社时期,各社为国营花、纱、布公司加工订货,即原材料、产品由政府负责,合作社只管生产,这是建国初期国家为恢复国民经济、解决失业、稳定社会的的一项大举措。合作社因是集体性质,入社条件不受限制,故入社者均年龄偏大。1958年,各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群力染织厂(织布一厂前身),时有职工484人。后随企业发展,到了1970年代,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集体企业,企业管理一切参照国营企业执行。这种由手工业合作化转变而来的企业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如,1981年两家织布厂合并成立津市织布厂时,在职职工有414人,退休职工有280人。退休工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67%。按通俗的话来讲,即1.5个在职职工就要负担1个退休职工。而且这个比例逐年降低。到1990年代后,这个比例几乎是1:1。
    退休人员的沉重“包袱”仅仅是一个方面,1980年代中期市场放开,价格实行双轨制,棉纱市场一度出现紧俏,津市织布厂作为集体企业难以得到计划内的棉纱,同样也难以得到银行部门的支持。困难重重下,企业曾一度开发市场紧俏的精干麻生产,虽有转机,但由于国际市场的突变和资金链的断裂而中途受挫,企业从生产危机转变到生存危机,也就在这时,这个有着千人的大厂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在政府的协调以及各部门的努力下,1991年,津市织布厂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孤注一掷,摒弃多年的老本行,卖掉设备,筹措资金,转业生产市场见好的高档包装纸,企业遂更名为特种包装厂。为祈盼这一举措能给企业带来转机,新厂在成立之日,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挂牌仪式。本土出生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上台念祝贺词,他望着台下那一大片银丝飞舞的老人,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句人们非常熟悉的电影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话未落音,全场掌声雷动。
    有人没有那么乐观,说机制不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不能解决问题。还有人将“特种包装厂”揶揄为“特种包袱厂”,一时成为笑谈。果不其然,特种包装厂成立不到3年便停产了。迫于无奈,企业在征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意后,利用原车间厂房,改建为殡仪馆,以此维系退休人员最低生活费的发放。运作几年后在市民政部门的干预下不得不撤销而转为仓库对外出租。直到2000年公企改制才彻底摆脱羁绊。个中艰辛,难以表述。计划经济时期,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常将自己喻为是一只四处啄食的鸡,啄一口是一口,不啄就没有,真实地反应出了当时集体企业的严酷现状。
    像津市织布厂这种由1950年代手工业合作社组成的企业,津市有20多家。几乎占了市属工业企业的30%。这些企业大多是由“街道铺儿”演变过来的,底子薄,积累少,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计划经济时期倚仗国家的扶持且能生存或许“小富”。但一旦推向市场,便会“弱不禁风,摇摇欲坠”。1970年代后正是这些企业的退休高峰期,这貌似不多的企业负担就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纵观1990年代的津市工业企业,最先“倒下”的多是这些企业。
    集体企业如此,国营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洼纸厂地处澧水南岸西陲的关山,是津市唯一一家不通公路的企业。造纸与水有关,当年就因关山潭的一口好水,大洼纸厂才迁来这里。因不通公路,距市区有近7里的行程,且隔河渡水,故职工一般每周只回家一次。这种情况直到1978年企业购得一艘机帆船后才稍有好转。大洼纸厂的前身是1953年组建的五三公司。后转业生产皮纸、蜡纸,直至后来的烟纸,也是一家老厂。当初造纸工艺是从杭州引进的,其工艺流程几乎就是蔡伦造纸。这种极为原始的协作生产方式使得企业的双职工特多,企业盛期依托于1980年代的烟纸生产,1990年代后因进口纸浆价高货缺,加之烟纸税率提高,企业渐次陷入困境,没几年便关门停产。
    手工操纸也好,现代操纸也罢,均无个人技术可言。企业关门后年轻人尚可外出打工,而即将退休或已退休人员则处境艰难。企业远离市区,且交通不便,故企业在寻求出路时毫无招数,只能靠卖设备来维系护厂人员的工资和退休工人的退休费。由于“坐吃山空”,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始从每月100元、80元,最终仅有50元。由于地方孤野,企业职工在单位的直管公房无法挪作他用,因公房停水停电,只能在市区租屋居住,这样,每月每人的50元钱付完房租、水电及其他硬性支出后便所剩无几。多数退休老人生活窘迫,有些只得靠拾荒补贴家用,甚至还发生过一对老职工双双坠楼身亡的悲剧。
    二、产值陷阱
    产值与经济效益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难以化解的矛盾。企业上面有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上面有政府。一级管一级,产值是上面制定的,因无条件可讲,理解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直接给企业带来的恶果就是产品积压,产品压库即导致资金压库,销售跟不上,导致企业无力再生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津市鞋厂是个有着300多人的大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是各种式样的布鞋,并有少量的外贸出口。这是一个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左右这个企业经营的核心部门即是厂设计室。鞋子穿样式,式样好,产品才有销路,这是关键所在,故每年从厂设计室出品的鞋样样式多达数十种,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1980年代,企业一度向好,拥有自己的布底棉鞋和压帮布鞋2个当家产品,虽有江浙人的竞争,企业仍能过上有饭吃的小日子。主管部门的产值任务是属下所有企业的总和,故在下压任务时有彼此之别。俗话说,听话的骡子跑断腿。在这里释为越听话的厂长背负的产值就越高,当然,也不排除人为的迎合。1986年,鞋厂的年产值还只有50万元,1989年就达到了520万元,三年增长10倍。时隔两年,这个厂就垮了。
    津市床单厂是一家以生产床单、被单为主的纺织企业。因是大路货,产品主要销往小城市和市墟,因价廉物美,一直畅销不衰。1980年代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购买力日渐增强,加之市场放开,人们把目光逐步转移到中高档的沙市、上海床单上,尤以城市年轻人为甚,结婚用的床上用品几乎无一例外为中高档床单。市商业部门对该厂产品也由以前的包销转为部分销售。不得已,该厂将原来的供销科一分为二,成立自销队伍,但收效甚微,产品仍积压严重,为减轻资金压力,企业不得不将退休人员的退休费长期以床单折价的方式发放。1990年代后,尽管企业为开拓市场想尽了办法,但产品积压依旧没有得到解缓,甚至出现5年前的产品还未销售的情况。万般无奈,企业想出一条“全员销售”的思路,即发动全厂职工销售,初始颇有成效,有关部门还将此作为一个经验在全市加以推广。没料不久便出了问题,这种以亲戚朋友为销售对象的方式有了一次,就很难有第二次。于是,有经济承受能力的贱价出卖,没能力的只能积压在家里。资金回不了笼不说,还因价格紊乱而搞乱了市场,得不偿失。最终企业出一昏招,对那些既领了床单,又未向企业交钱的职工一律作除名处理,一次便就处理105名,导致职工连年上访,甚至发生集体到常德中级法院静坐的严重后果。此案直至全市公有企业改制时才得以妥善处理。
    三、市场之争
    乡镇企业即是由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演变过来的,不过,此时已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换,而是从“土八路”到“正规军”的换装。它由于有自己灵活的机制适应市场调节和导向,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条框框束缚,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且“船小好调头”,适应能力强,特别适合那种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故被誉为“异军崛起”。二轻工业全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少有国家资金投入,故企业负责人常常把自己喻为一只鸡,鸡寻食是刨一口,吃一口,不刨没的吃。乡镇企业也属集体企业,但它是只猴子。鸡的夺食能力远不如猴子。
    创建于1959年的津市胶木电器厂是一家制作胶木灯头、拉线开关、插头插座等日用小电器件的专业厂家。1970年年产量达到10万余件。经过1974年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1977年的新厂建设,产品种类不断增加,1978年年产量达到101.99万件,正品率达到97.7%。8年时间产量增长10倍。由于狠抓质量管理,其产品多次在中南地区及湖南省二轻厅获得奖项。1980年代后,随着家电走进千家万户,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研发试制出多位组合插座,产品大受欢迎,一时脱销。
    好日子没过多久,市面上出现仿制产品,外形上没有两样,但价格差异大。仿制产品更便宜,企业故失去竞争力。企业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种仿制品的铜件部分异常削薄,铜件是插座中的贵重件,少了它肯定是少了成本,所以就有价格优势。但这种低劣产品会带来安全隐患,可在市场上这种隐患一时又反应不出来。通过市场调查,这种情况不仅是单一的一个插座,几乎在类似的产品中普遍存在,而且这种产品就出自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问题找出来了,但没有应对之策。怎么办?继续坚守,却又举步维艰。1986年产值还有106万元,到了1989年年产值只剩下46.7万元了。也就在这时,有销售人员将其他企业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商标在市场上销售,这就如同饮鸩止渴,没两年,自己的牌子也搞臭了,再想回头,已经没有路了。类似于胶木电器厂的这种情况远不是一家两家。
    四、双轨制
    1985 年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后,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在供销方面由以往商业部门统购统销,改为选购自销,我市工业企业第一次遇到了产品积压问题。其直接原因主要是原材料的涨价。螺钉厂是钢材耗量大户,年需钢材至少在4000吨以上,而计划分配只有1000吨,仅为所需的四分之一,计划钢材和议价钢材时价为之前的二分之一。钢材如此,棉纱价差也大得吓人,津市纺织企业户数几乎占了全市工业企业户数的四分之一,国营企业尚有一点计划内指标,但另外几家集体企业几乎全靠买议价。味精厂是用粮大户,每年需求量数千吨,国家对粮食价格放开后,除保证国家仓储外,几乎全是议价。津市大洼纸厂除进口纸浆价格上扬外,烟纸税率的大幅度提高几乎是致命伤。有人给这个往年纳税大户算了一笔账,照当时那种情况,企业的盈亏点应在月产250吨左右,而企业实际只有110吨,怎能不亏。
    最为严峻的还是纺织行业。由于原材料的涨价,丝绸工业年产值由1986年的2215.57万元下滑到1989年的1658.40万元;绢麻纺厂年产值由1986年的1376.33万元下滑到1989年的845.40万元;针织厂年产值由1986年的265.48万元下滑到1989 年的55.00万元;织布厂年产值由1986年的275.56万元下滑到1989年的84.50万元;线带厂年产值由1986年的115.87万元下滑到1989年的74.90万元。
    五、三角债
    企业“三角债”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形成。这几乎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据国家统计,1985年中央政府开始抽紧银根后,企业账户上“应收而未收款”与“应付而未付款”的额度就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间,“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其中,商品交易秩序的紊乱、结算纪律的松弛、信用观念的淡薄,是三角债产生的主要原因。国家如此,津市也不例外。
    1991年5月的某一天,津市制革厂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四个职工将宜昌某单位的一辆90新款桑塔纳采取诱骗手段开回津市,径直开进了津市法院大院。院长感到事情重大,即刻向市里有关领导汇了报。那晚,市政府小会议室的灯光彻夜通明。这事还得从头说起。1988年,津市制革厂(甲方)与湖北宜昌某厂(乙方)因经济纠纷一案在津市法院开庭审理,结果甲方胜诉,法院判决乙方应在本年度内偿还拖欠甲方货款15万元。然而,几年过去了,制革厂不仅没得到对方的一分钱偿还,反而倒贴了数次差旅费。
    1991年3月。新厂长上任,面临企业困境,有人提出了这15万元货款的事,并就如何讨回这笔货款献了一计。厂长踌躇不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况且法院都判了,可要不回怎么办。职工献的这个计,虽说不妥,但也实属无奈。眼见着财务账面上仅剩下几百块钱,厂长把心一横,豁出去了,临出发前,对担负此行的四位职工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弄出“事”来。谁都清楚,厂长所说的“事”是指什么,那一时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壮怀激烈”的感触。
    好在一切出乎意料地顺利,对方小车司机在知晓受骗后,未做任何反抗。这边倒客气,将司机请到后排,夹于两个大汉中间。只是开车出了点问题,带去的老司机玩不好这个“洋玩意”,90新款桑塔纳,无级变速。别说开,见都没见过,加之紧张,汽车如同大海行舟,好在夜间车辆不多,历时两个小时,终于平安抵达津市。按预先方案,小车直接开进法院,对方司机被安排住进宾馆,并留下字条给司机回去交差。
    翌日,湖北警方来津,在市委、市政府、法院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从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现况的角度,本着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办事方针,双方取得共识并签署调解协议。一场令人揪心的债务风波就此平息。
    时隔两年,也就是1993年5月的某天,市味精厂厂长跟往常一样,从家中出发,由大码头一侧旋梯上桥去厂里上班,没想就在到达桥面时,便被几名大汉围住,其中一人用麻袋迅速将厂长从头套到脚,拦腰一搂,塞进一辆早已停靠在桥上的吉普车,疾速离去。前后不到一分钟,待现场行人醒悟过来时,吉普车早已看不到影子。
    这是一起因债务纠纷引起的绑架案。起因是味精厂欠了湖北公安县某单位一笔货款,对方在多次追讨无果的情况下,而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来索款。欠钱理亏,你不仁,他不义。没什么好说的。最终津市派人去湖北,一手交钱,一手“提货”。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也就在味精厂的事情处理完毕不久,这种绑架索款的案件接连发生了好几起。令人惊骇的是,新洲油厂厂长在被绑架的过程中窒息身亡。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12:4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17:0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3-11-25 12:42
欣赏学习点赞!

谢谢罗书记的首席支持与鼓励!向书记学习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17:2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1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长见识!资料整理不易,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0:4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英明 发表于 2023-11-25 17:24
点赞佳帖!

谢谢高大法官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0:4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3-11-25 18:47
读帖长见识!资料整理不易,谢谢分享!

谢谢龙阳呈祥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21:4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明津史,点赞雷局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21:4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明津史,点赞雷局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22:1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赏读兰津工商史,增涨了见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1:57 , Processed in 0.0501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