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96|回复: 0

全省新时代农村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以常德市为例,澧县靓点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2 1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4-3-12 19:20 编辑

      全省新时代农村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以常德市为例澧县靓点多
            
       常德是湖湘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融之地,民俗风情特点鲜明。历史上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在“十年九灾”中守望相助,民间重人情世故。前些年,礼尚往来的风俗习惯逐渐异化。一些陈规陋习、歪风邪气也死灰复燃,并愈演愈烈。“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常德市委、市政府立足乡村振兴大局,全面实施“五制”移风易俗。由此,广大农村由乱而治,清风正气、公序良俗逐渐回归。
      一、坚持“严”字当头,靶向治疗刹歪风
      一是与时俱进健全管理手段。坚持堵疏结合、破立并举,先后出台《常德市推行移风易俗“五制”实施方案》《常德市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等文件。细化健全考核机制,将培育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以严厉手段推进考评结果与政策支持、评优评先相挂钩。纪检监察部门坚决对村干部违规赈酒说“不”,近两年严肃查处并通报130多起典型案例,极大地发挥了震慑作用。在乡镇一级开通“人情风”举报热线,并配以专班动态巡查、定期暗访。在村级普遍推行道德“红黑榜”评议,凡因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进入“黑榜”的家庭成员,在评优、政审、信贷等方面受到系列限制。二是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由市文明办牵头、市直单位分工负责、市县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明确县乡两级党政属地管理责任,发挥基层带动作用。市场监管部门从乡村食品安全监督入手,严格落实乡厨帮厨备案制度、从业健康体检制度;公安、安监部门及时查处操办赈酒事宜中发生的交通堵塞、聚众赌博、酒后滋事等行为;民政部门在低保评议、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中专列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的惩戒条款。利用联席调度会定期开展整治行动,协调解决难点痛点。三是因地制宜用好村规民约。针对文明乡风的具体要求,全市225个乡镇4170个行政村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明确礼金额度、请客范围、酒席桌数等标准。澧县还发出“限菜令”,规定红白宴席限额每桌不超过6荤6素,人情额度控制在200元。四是守正创新探索奖惩模式。推广运用“乡村道德银行”“文明超市”等积分奖励模式,使之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形式。汉寿县金盆村尝试成立“公德银行”,由理事会对村民道德素养8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把积分存入村民“公德银行”账户,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还可换取银行授信额度。
      二、坚持“立”字为要,固本培元育新风
      一是大力推广婚丧习俗新观念。以澧县列为全国婚俗改革示范点为契机,聘请民政部专家现场指导,全面推动农村婚丧习俗破旧立新。全市各村(居)以家庭为单位,就抵制婚丧嫁娶陋习签订承诺书。积极倡导喜事新办,推行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型婚礼模式。推广红白喜事申报制,去年全市农村地区操办婚事提前申报达16000人次,各乡镇(街)建立专班开展移风易俗日常巡查14800次。着力培育厚养薄葬理念,引导村民集中到殡仪服务站办丧,有效解决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二是发挥新乡贤带头作用。整合“五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等乡贤优势资源,以乡贤带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为牵引,激励群众见贤思齐,学典型、争先进、当模范。强化乡贤的责任担当意识,激励其对照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三重角色定位开展工作,家家到户户落,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积极打造“党建+乡贤”模式,推行“乡风文明劝导员”制度,聘请乡贤担任劝导员,劝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传播文明新风。三是做好舆论动员引导。在市电视台、《常德日报》等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栏和曝光台,开展经常宣传。从2021年起,市文明办联合工青妇、民政等部门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幸福从零开始”单亲交友活动。2022年清明前夕发出携手抗疫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广大群众以细小举动传播文明新风。2024年1月27日在市婚庆产业园举办的“冬日恋歌”大型交友联谊会盛况空前,吸引了500多名单身男女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在城乡各地接二连三同步举办,响应者众,参与面广,积极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此外,还充分利用村村通、农村集市、村务公开栏、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引导村民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中华孝道。
       三、坚持“实”字托底,拓展载体播春风
       一是积极开展乡风评比活动。结合各地实际大力树标杆、立榜样,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等推荐评选活动,用身边家庭美事、家风美德、家教美育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推行“文明档案”,在村一级普遍实行大评小奖,正面引导农户争当“文明之家”“礼仪之家”。全市共创建“幸福屋场”2000个,“美丽庭院”30000个。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坚持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文明实践全覆盖。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优势资源下乡村。以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在农村广泛开展“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 “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澧县开展的“幸福有澧 • 简约唯美”“军民鱼水情 • 共筑幸福家”等活动已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大受农民群众欢迎。据统计,全市共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2213支,成立村(居)妇女议事会2063个。三是综合施治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坚持“事项一次下沉、流程一优到底、办事一图索引、保障一步到位”,全域梳理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下沉村(社区)。创新推行“四色治理模式”,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回应各方诉求。“蓝色治理”是通过村规民约的蓝皮书规范村民言行,让村民办事有规可循,让干部办事有法可依;“红色治理”是指家规家训“红规矩”,号召全体村民重礼仪,讲道德,比奉献;“绿色治理”主要通过移风易俗保护生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白色治理”是提倡简办白事,倡导殡葬改革、文明殡葬,节约土地,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四色治理模式”内外兼修培育文明乡风,全市共涌现秀外慧中的美丽乡村800多个。四是持续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开展提升村民素质教育活动,鼓励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下乡讲课,截至目前,全市村民教育培训达3.3万人次。丰富农民业余活动,利用农闲时节、节假日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农村文体活动2.8万次。持续推进“文化下乡”活动向行政村、社区、学校延伸,年均送戏送文艺活动2000余场、送电影10000余场、送讲座展览300余场,农村自办文体活动4000余场。汉寿县精心编排的《移风易俗七字歌》等丝弦剧目在各村(社区)巡演,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融入戏曲歌舞、民俗小调等文艺节目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常德市的实践表明,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作,文明观念和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靠强制手段,而应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让风俗习惯出于“情”而归于“礼”。要看到风俗习惯的渐变性和民间性,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而应立足长远破旧立新,疏导结合,以“能评价、能推广、能持续”为工作目标逐步推动问题解决。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上率下,严格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正民风。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帮助群众解开思想疙瘩,放下包袱,自觉认同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改革,从而赢得广泛支持和认可。(常敏生 陈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15:26 , Processed in 0.0358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