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三 、召开中共津市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5月23至24日,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96人,列席人员28人,代表全市近1000名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审议和批准中共津市市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津市市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出席省党代会代表。大会总结了七年来中共津市市委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三大改造”和城市建设、工商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加强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进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在充分发扬民主,反复酝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由14名委员、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津市市第一届委员会,选举王启功、张茂文为出席省党代会代表。在市委一届一次全会上,王启功当选为市委书记,王玉当选为市委副书记,张茂文、张云卿、皮业银、冯三槐、李大全当选为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这次大会的召开,对全市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949年8月,中共津市市委在完成接管建政后,开始有重点地选择、培养建党积极分子,对历史清白、出身成份好、工作积极、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大公无私、要求进步、联系群众、入党动机端正的各行各业骨干,由党员干部负责培养考察,介绍加入党组织。 1952年,中共津市市委贯彻“积极、慎重”的建党方针,开始在市郊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支部。经过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考验,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积极的骨干分子涌现出来,相继被吸收入党,并被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1953年至1954年7月,中共津市市委抽调干部到农村、手工业、商业帮助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由于发展党员过快,教育培训滞后,使一些新发展的党员素质不高。尔后,根据地委“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求得巩固”的指示,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基层组织领导的培训教育,使其起到先锋模范和“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三大改造”运动中,中共津市市委举办培训班,教育党员正确认识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改造,摆正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关系;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讨论,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1956年下半年,按照常德地委组织部的要求,开始大规模发展党员。在中共津市市委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对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有突出表现、工作积极、活动能力强、受群众拥护的积极分子吸收入党。随后,针对在发展党员中存在手续不全,把关不严的现象,按照地委组织部《关于严格执行接收党员手续规定的意见》,着手解决存在的问题,纠正接受新党员手续不全的混乱现象。是年,全市有党员1100余名,基层党组织60个。 中共津市市委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管理,建立了组织生活制度,规定党的支部每月必须过一次组织生活、检查和总结一月来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又建立起“三会一课”制度,要求各个支部坚持工作总结会、支委交心通气会、组织生活会和上党课,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