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人才,亦必有坚刃不拔之志。
——苏轼
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西岸,风尘旖旎的沅水之滨,有一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名校,莘莘学子成人成材的摇篮。这就是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友明、夏吉平等“一班人”领办的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
这里是春如画,夏如歌,秋如赋,冬如诗的靓丽风景线。
这里是历史悠悠,环境优美,是一片肥沃、蒸腾的热士。
这里短短三年三大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锻造了一颗洞庭湖畔璀璨的“明珠”,演绎出了一幕教育奇迹的神话。
理想的跨越之桥,萌发出:好思路才有好出路
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桥天堑就能变成坦途。现代科学的建筑技术,新型的建筑材料,使各式各样的桥建筑风格显得多姿多彩。然而,湖南省汉寿一中以校长曾友明、书记夏吉平为首的“一班人”,用开拓创新创业精神,用对人类无私奉献之心,架起了一座让莘莘学子通向理想之路的金桥,以艰辛的汗水,带领优秀团队开出了一片崭新的教育天地。
“龙池跃龙,龙已高翔”,汉寿一中校歌已吟唱200多年。“宏开文运,焕作天章”,历史悠久的汉寿一中秉承古龙阳——汉寿的灿烂文化,一路走来。
进入21世纪,被万千学子奉为神圣殿堂的汉寿一中却陷入了质量的低谷,不少被取的学生开始选择远走他乡求学。2013年8月,汉寿县委从教育强县的需要出发,确立了以曾友明为校长、夏吉平为书记的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汉寿一中怎样脱困求变、贴身紧逼、突破瓶颈、华丽转身?曾友明寻思梦想,决定闯出一条新路。
2013年8月,曾友明校长、夏吉平书记到任后,先后用近一个月时间和班子成员、二层骨干谈话,并深入到年级部、班级向师生了解情况,其中个别座谈师生达60余人次,同时召开科室部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8次,广泛听取了师生意见,逐条梳理分析,加以整改落实。通过不断总结和提炼,学校探索出了“校长领航、名师领跑、年级部主导、科室部配合、内外合力、师生同心、提质增量、三湘一流”的“一中模式”。提出了以加强“四风建设”(即干部的作风建设、教师的教风建设、学生的学风建设、班级的班风建设)改作风,打造“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管理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生源质量、一流的教学质量)强素质,争创“四个教育”(即品牌教育、龙头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树形象,达到“四个满意”(即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满意)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学校结合中短期发展规划,通过行政会、教代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1、实行校长挂牌值班制度。学校每天安排一名值日校长,汇总各项情况,协调各部门工作;2、重新修订并完善了绩酬挂钩责任制方案,学校提出框架,教师参与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再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并执行,真正体现了绩酬的“三个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高三倾斜、向贡献大的倾斜),有效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修订并完善了教职工出勤、教育教学奖励及其他相关制度;4、真正落实了校务公开制度。让大家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做到了心平气和做工作,满怀激情干事业。
坚刃的追求之志,锻造出:好作风带来好变化
如果将一所学校比做一般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那么,校长就是这艘船上的舵手。
汉寿县一中校长曾友明,担任基层乡镇科局多年的领导干部,长期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使他在校长的岗位上游刃有余。他认为:社会需要学校,学校顺应社会;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是核心。因此,他对管理学校有着独特的见解,并清晰地梳理出了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和老师的积极性和提高施教能力的好作风。
有了好的思路,如果没有好的队伍、好的作风也没有好的出路。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汉寿一中努力谋求了“两个转变”:
(一)、转变“四风”强队伍。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学校坚持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教师聘任制等“五制并行”的学校管理机制,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积极查摆问题,改进干部作风,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之风逐步形成,科室部之间的合力明显增强,学校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带头兼课、听课、全校教师的课被听了个遍,曾友明校长更是没事就往教室里跑,学校校级领导、二层骨干也大都派到年级部中蹲点,火车头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二是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其一通过学名师,找不足,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教科研月等活动,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涌现出了一批课堂教学水平、班级管理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如李婷婷、刘漂、易田等教师在省、市比赛中崭露头角,10多位青年教师勇挑班主任重担;其二是“讲奉献、比贡献”,年富力强教师砥柱中流,无论是课堂教学、学术论文还是课题研究,他们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马云老师获得了常德市首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特别是以年富力强教师为主的2014届、2015届高三团队,为高三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是加强了班风学风建设。学校狠抓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是工作,加强了学生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上网等行为,校纪学风大为改观。学校还组织开展了迎五四“青春励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热爱”学生演讲比赛、“感动校园十佳学生”评选、“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转变服务增活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近年来,学校由行政领导向行政服务转变,用真诚和关爱凝聚人心,激发了全体教育的工作热情。不论是传统的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还是特殊的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学校都以不同方式对离退休老教师和在职教师进行慰问,听取意见,解决问题,遇到老师有特殊困难的更是认真对待,毫不懈怠。如几位老师屋顶渗漏问题,学校拿出几万元钱,做到了立行立改;如张薇老师不到三岁的小孩患上了白血病,学校通过校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为其捐款11万余元,在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增强了老师们对一中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宿感。为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学校每年都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体检,开展了教职工排球赛、书法大赛和征文大赛,以及“巾帼教学能手”和“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等活动,既让大家缓解了工作压力,又增进了彼此友谊,针对教师们提出的改善生活待遇,学校立马研究,决定将每年公务接待费用减少70%以上,来提高教师伙食贯标准,原打卡标准不变。正是这些细微末节的工作,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们的心田,极大地提振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正是有了顺应民意,关注民生,提振士气,才有了全校干群一心,上下联动,才有了近几年的高考大捷,才有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才有了今天安定团结的大环境。
惊人的丰硕之果,总结出:好班子才能干出好成绩
三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瞬间。对于汉寿一中人来说,却走过了一段风雨兼程的路程。校领导班子成员们闪光的足迹,无私奉献和辛勤的汗水,凝聚着闪耀着光芒的“汉寿一中精神”。这种精神光芒的照耀下,汉寿一中振动着凌空奋飞的翅膀,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名校瓶颈的突破。2014年高考,学校要1271人参考,一本录取396人,同比增强超过27%。二本录取864人,同比增加超过14%。600分以上人数大幅攀升至75人,比上年增加57人,增加数是上年的4倍,是全省增幅最大的学校之一。朱婷和童凯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朱鹏和张绍文被录取为飞行员;2015年高考,李翰林同学裸分考入清华大学,李雅玲同学考入中央拳术学院,多项高考指标在常德市同类学校排名中前进了1或2个名次,另有一大批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此外,学校艺体及科技创新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6年该校高考成绩更上一层楼。2014年10月,常德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汉寿一中举行,学校代表队获得乙组团体第三名,学生表演的大型节目“沅水号子”赢得了广泛赞誉。曾慧、张楚佩等同学在第十届中国学生作文大赛湖南赛区获奖,彭宇阳同学获得中国学生作文大赛(2014-2015)“恒源祥文学之星”三等奖。获得学生数在常德市仅次于澧县一中。龚尚欢在2015年湖南省“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中荣获中学毛笔组特等奖,全市仅2人。陈博文在暑期进行的2015年传统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女子100栏冠军。在数理化竞赛、创新制作等方面学校获得多项国家、省、市奖励。
(二)招生质量上的突围。往年用力劝学,跑断腿、磨破嘴,依然有一百多上线新生没来报到,而且顶尖苗子流失严重。近年由于高考质量的提升,学校管理的加强,招生现状有了明显改变。上线生一开学就基本到齐,而且有不少外市、县的学生来校就读,还有一大批托关系想出钱进来的人,但因名额有限,难以录取。
(三)教学教研上的创新。顺心才能凝心,凝心才能聚力,聚力才能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近年来,汉寿一中在课堂教学、教学教研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加强校本培训,开展同头教研,抱团取暖,协同发展。2、加强和长郡中学深度合作,积极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和惟楚有才公司合作,开发学校教学资源,将高中教材进行全覆盖,构建师生共享平台。师生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也将逐步建成,进一步拓展师生学习空间,打造智慧校园。3、积极争取外援,拓宽招生渠道。4、通过举办武术等特长训练,争取名校生的加分项目。5、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提高音体美特长生和有考取名校希望的学生成绩。6、向课堂要质量,开展“五双”课改。7、争取到北京大学工学院“牵手行动”扶贫项目。通过一系列举措,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文化立校上的打造。以“立品崇高,潜心尚远”为中心,以“创新不已,奋斗不息”的一中精神为动力,汉寿一中传承了以龙池书院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特色。一是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在学校食堂上方醒目位置以“立品崇高,潜心尚远”对校训作了诠释。二是对校园建筑物进行了总体命名。三是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在每个年级教学楼旁都新增了班级文化窗,各年级、各班都有年级承诺、年级口号,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级精神,班级风采和班主任寄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是2013年下学期开始,学校在各班级开展了班级日志写作与评比,班务日志统一设置了学生考勤、教师考勤、班级大事记要,我与班级共成长,班主任寄语等栏目,人人参与值日填写,班级每个学生都是值日班长,除了每天要将班级日志填写规范,还要管理班级日常事务,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便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灵成长,便于与学生沟通,同时还借助心理教师及时化解了学生心灵的困惑,助推了学生成长。学校推广班级日志书写二年来,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学校偶发事件大为减少,学生心理健康率大大提高。此外,每个班级还开辟了图书角,设计了较好的班容布置,个别班级还自发养育了花草,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了空间。四是以《汉寿一中》校报、《龙之韵》校刊为阵地,为社会各界及广大校友了解学校搭建了平台,为师生交流开辟了园地,丰富了学校精神文化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汉寿一中近三年来的脱困求变,华丽转身,来源于校长、书记的领航,班子成员团结务实,身体力行的精神;来源于一中人以生为本、求真务实和不肯服输、奋勇争先的豪气;来源于百年学府底蕴深厚、潜移默化和一中学子立品崇高、潜心尚远的优良校风;更来源于83万汉寿人民的厚爱和各级领导的呵护!
风生水起,大潮涌歌。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不断的耕耘与成熟,汉寿一中在“三湘名校”之路上追梦、圆梦,彩虹初露,乾坤渐开!
现在,汉寿县一中像鼓满风帆的航船,正迎着绚丽的霞光乘风破浪地前进着。我们有理由相信,汉寿一中人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在新的征途上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