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3|回复: 0

中共津市党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4 2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章
第二节

、调整工业

        1961年10月20日,中共津市市委召开全市四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落实常德工业会议精神。开展工业调整,按照缩短重工业,拉长轻工业,缩小基建规模,保留重点建设项目的原则,实施“转、关、缩、并、减”的调整方案。关闭五个炼钢厂和15个水泥厂,将各部门办的“卫星厂”77个相继关、停、并、转,将群力染织厂、红旗制革厂移交手工业局,制药厂移交药材公司,将闸门厂、砂轮厂并入机械厂,将轻工业机械厂和松脂厂分别合并到电机厂和造纸厂。次年,中共津市市委决定,撤销重工业局、轻工业局,设立工交科,将手工业局改组为手工业管理科。继续调整地方工业,机械厂与电机厂并入新华机械厂,糖果厂、干菜厂合并为糖果糕点厂,停办肥皂厂,灯泡厂转为集体。在2年调整中,地方国营工业企业从22个减到13个,减少职工907人,全市集体工业企业由105个调整为55个,全市手工业社(组)由84个调整为40个。与此同时,加强缫丝厂、螺钉厂、电厂、造纸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建设。缫丝厂发展丝绸印染,成为全省具有缫丝、织绸、染整的全能丝绸企业。电厂扩建75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新建王家厂水库至津市35千伏输电线、大湖口至津市35千伏输电线、津市变电站,形成王家厂澧县津市小电网。工业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元钉达国家标准,40%以上达特级标准,木镙丝50%达国家特级标准,机制2号有光纸居全省领先水平,绸缎正品率从30%上升到60%以上,轧花机被定为全国六种选型机之一。到1965年,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从1962年的6756人减少到5145人,全市工业总产值从1962年的2107万元回升到2465万元。

四、调整商业

       1957年,津市周边各县相继建立专业公司,津市驻外县商业机构或撤或并或交,供应范围缩小,供应人口减至150万。是年市内商业网点1950个,从业人员3108人。1958年大跃进掀起大办工业热潮,遂撤并商业网点,抽调青壮劳力,支援工业生产,仅商业局的零售网点即由1083个撤并为215个,商业职工由2096人减为1688人。又因农业歉收,商品短缺,大兴公共食堂,取消农民自留地和集市贸易,市场供应十分紧张。1961年1月24日,中共津市市委、市人民委员会成立津市商品分配委员会,刘炳文任主任,攻茂文、龚月乾任副主任,各战线成立分会,主管全市各种商品的合理分配,保证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检查物资部门商品分配政策执行情况。同时,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对经济系统的干部职工全面进行一次轮训,解决商品调拨不灵,商品“走后门”现象严重等问题。1961年10月,中共津市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商业四十条”精神,进行商业调整。恢复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的流通,大力发展副食品和小商品生产,开放集市贸易,先后开辟市区、襄阳街、窑坡渡、新洲等市场,在市区设立土果、土产、山货、石灰、药材、柴炭、猪、蛋、鱼等13个行栈,增设商业网点,允许个体摊贩经营,个体摊贩当年发展到630余户,市场供应逐渐好转,成为全省消费品供应最好城市之一。是年秋,市人民委员会举办大型物资交易会,全国14个省(市)98个县(市)近1000名代表到津市参会,商品成交额达1300多万元。商业局派出130多名采购员分赴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青岛、长沙等地设立采购组10个,广辟货源,购进大批商品供应市场。1962年,津市市场商品供应逐步趋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917万元,比1959年增长1倍多,经营品种12600种,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国营商业网点布局更为合理,网点由上年的140个增加到364个,物价大幅回落,67种主要商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57%,凭证定量供应商品由85种减为24种,集市贸易成交额277万元,为上年的12倍,1963年上升到411万元。市场呈现活跃势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7 16:19 , Processed in 0.0332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