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亚兰 于 2024-5-21 07:36 编辑
周立波故居和胡林翼故居采风行
赵亚兰
2024年5月17日,微风轻拂,浅夏悠悠,在这绿荫冉冉、蝶舞絮飞、风含情水含笑的日子里,常德市诗词学会组织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采风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我和诗友们一道在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经平和副会长皮国繁、党支部副书记娄德华、市诗词学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姚绍举的带领下,前往益阳周立波故居,开展采风和主题党日活动,我们鼎城区网宣协会会长龚天宝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和人物,以其独特的光辉照耀着后人。常德市诗词学会组织的采风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深入体会那些曾经影响历史进程的名人,从而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创作灵感。本次采风活动计划是周立波故居,顺道看看胡林翼故居,说实话我以前对这两位历史名人了解不多,这次采风让我了解了两位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与精神世界。
参观周立波故居
早上八点出发,大巴车内欢声笑语,经过两小时车程就到达了湖南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谢林港镇清溪村,该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清溪村总面积三平方公里,下辖有17个村民小组,人口1780人。这里是中国文化名人、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以及其《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小说的创作背景地。 我们自停车场下车步行,沐浴在初夏的阳光里,新鲜的空气和淡淡的荷香沁人心脾、让人充满活力。大约15分钟后到达了周立波故居。在故居中,我们看到的是简朴而不失雅致的陈设,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墙上挂着的照片,记录着他的生平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虽然没有讲解员的引领和讲解,诗友们依然如饥似渴地品读着宣传画报、逐间展馆仔细参观阅览,了解到了周立波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和追求。 周立波先生出生于1908年, 1979年病逝,享年71岁, 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政务院文化部编审处负责人、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编委、《湖南文学》主编、湖南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以笔为剑,以文抒怀,用一生的热血和智慧,为人民呐喊,为国家讴歌。他是益阳清溪村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学者型作家。 周立波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战士。他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他特有的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影响了几代读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享有"南周(周立波)北赵(赵树理)"之美誉。
周立波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28年,周立波来到上海投身革命。1932年,因领导印刷工人罢工而被捕入狱。1934年出狱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左联"从事党的宣传工作。1937年至1939年,到抗日前线当战地记者,在湖南、广西主编《抗战日报》和《救亡日报》。1944年,随八路军359旅南下抗战,他在炮火征途中采访写作,被誉为"钢铁般的文艺战士"。1946年,到东北参加土改。十年动乱期间,面对"四人帮"的诬陷与迫害,他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周立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一生创作了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先后荣获苏联"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1978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作品中塑造的新农民形象,开创了中国农村文学的新主题,成为衔接中国现、当代文学,沟通"十七年文学"和新时代文学的桥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著名学者茅盾、贺敬之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作品被英、德、日、俄、蒙等2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周立波是一位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学者。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研究文艺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主张,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美学理论体系,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代宗师。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共发表研究性文章100余篇共60余万文字。 周立波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外国文学著作达100余万字。翻译准确、平朴、流畅、自然,在句式上保持了西语文法的特点,而在词汇的对应和选择上,力求明白易懂,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翻译作品。
周立波,一位杰出的文化人,他的笔如同利剑,挥舞间豪情万丈,化为了山河的壮丽。在他的故居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子丹心热血,那种对于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于民族的深厚情感。周立波先生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周立波是从益阳走出去的一位战士、学者、作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创作的一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艺评论,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报告文学,从《铁门里》、《暴风骤雨》到《铁水奔流》、《山乡巨变》,他的所有作品都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紧密相连,都是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唱的颂歌。周立波回到故乡益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十年,是他的品格、才华和创作成果展现得更为光彩夺目的一段时期。他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谱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新篇章,他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将会被世人传唱,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参观胡林翼故居
中午时分,我们从周立波故居出来,头顶骄阳、脚踩热浪,一路找寻着餐馆,虽是初夏,阳光炙烤大地,空气中充满了灼热的能量,个个满头大汗,口渴难耐,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找到了一家当地特色的农家风味餐馆,农家餐馆虽然简朴,但黑茶清香飘溢,喝下一杯,心情瞬间变得愉悦无比…… 因时间还早,下午两点我们顺便去了益阳市泉交河镇胡林翼村的胡林翼故居遗址,该遗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胡林翼已是五代同堂。远远望去,呈现在眼前的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院落,依山傍水,院前是一口水塘,院后背靠一座竹山。通过大院正门检票前,可以看到正门两根门柱上刻有胡林翼的座右铭——“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经过故居排水沟到了堂屋的天井里,天井中央摆放着一个麻石打造的大缸。往前走,到了堂屋大厅,大厅居中的墙壁位置是一幅裱好的对联,横批“功在桑梓”鎏金,对联下方有一供桌。
游览了一圈后有了大致的轮廓,胡林翼故居遗址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故居遗址“原真性”保护、胡林翼生平事迹陈列两部分进行展示,其中胡林翼生平事迹陈列以“忧国如家 一廉如水”为展标,分“耕读世家的少年英才”“经世致用的一代名臣”“立己正人的一世师表”“公忠体国的一代典范”四个展区。通过故居遗址“原真性”的空间视觉,展厅内的“宫保第”全息投影模型、沉浸式镜面虚拟现实场景、电子感应翻书装置、半包围书院式的小型影院、艺术文字流投影、水晶字框等多媒体智能设备,全面展示胡林翼生平事迹与精神内涵。故居遗址是于2022年7月4日胡林翼诞辰210周年之际正式揭牌开馆的。 经世致用展区陈列的是胡林翼受湖湘文化熏陶,心怀天下,勤勉不息,进德修身,济世爱民等片段,反映其牢记父辈的教诲,不断磨砺自我,在动荡岁月中,彰显出力挽狂澜的才智,以及整顿吏治、理财兴学、选贤任能,由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兴名臣的过程。
立己正人展区展示的是咸丰八年(1858)胡林翼写下的“欲正人心,引为己任”座右铭、胡家祖训家规、胡父的《弟子箴言》,以及胡林翼创办箴言学院过程,体现出了胡林翼继承家族“端敏恒毅,公勇勤朴”的朴实风格。 胡林翼当年生活与学习展区陈列有胡林翼出生房、正房、书房、灶房、农具房、膳食房、猪栏和牛栏等等。现在所看到的胡林翼故居是重修的,是前几年由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出资、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胡林翼故居进行了修复,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游览胡林翼故居,仿佛穿越历史时空,让我们走进胡林翼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胡林翼,生于1812年,字贶生,号润芝,亦作润之或詠芝。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人,中国清朝后期军政重臣,湘军重要首领。他父亲胡达源,考取过进士,官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胡林翼出身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836年,胡林翼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考取了进士,点了翰林,那年他24岁。 胡林翼少年得志,一度自我膨胀,纵情灯红酒绿生活,走过一段作死路。直到1840年那场乡试舞弊案爆发,才令胡林翼幡然醒悟、浪子回头。那次乡试,胡林翼担任副考官,虽然是主考官作弊,但胡林翼也受到牵连。事情发生以后,对胡父打击很大,又急又气,第二年就因忧郁成疾而离世。胡林翼对此痛心疾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奋读书。 父亲病逝后,胡林翼随即按照清朝的礼仪制度,辞去官职,返乡为父亲守孝3年。守孝期满,胡林翼回到了京城,等候朝廷重新任命。但那时的官员人满为患,胡林翼呆在京城候补官缺,将面临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不愿意将时间耗在漫长的等待中,于是便走了另外一条路,即在家属和学生的资助下,花了很多两银子,捐了一个知府。因为胡林翼做官是为了干一番事业,便有意选择了当时最贫穷、最偏远的贵州,而且在赴任前“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 他致力于公益和教育工作,他在家乡组织赈灾工作,显示了他的赤子之心和整合执行的才干。他在贵州任职期间,剿匪缉盗,兴修水利,清理诉讼,倡立义学,显示出他的治理能力。
接下来的几年,胡林翼因率部剿匪有功,被提拔为贵东道员(正四品)。多年来在贵州的地方治理和军事斗争经验,为他协助曾国藩对太平军作战派上了用场。1854年,胡林翼奉命率部来到湖北、湖南一带,协助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由此,胡林翼跨入了他人生的辉煌阶段,他成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并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发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率部连克武昌、安庆等战略要地,一举逆转清军作战不利态势。因其为清廷平定太平天国取得较大的功勋,故得又与曾国藩并称“曾胡”,他的《读史兵略》《胡文忠公遗集》流传至今,今人编有《胡林翼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虚己下人、协调关系、举荐人才的风格和能力得以施展。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是他举荐的,攻打武昌的悍将罗泽南是他举荐的。曾国藩1857年被朝廷剥夺兵权、困守老家守丧,如果不是胡林翼抓住机会再次举荐,也就不会有随后而来的改变历史走向的“曾胡联手图皖”事件了。这些被他举荐过的人,是在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过程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他很全面,可惜英年早逝,病故于湖北武昌,年仅49岁。 胡林翼死后,清朝追赠总督官职,授太子太保头衔(从一品,虚职),赐谥号“文忠”,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晚清巡抚元戎,胡林翼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廉洁的品德,被后人尊为“宫保第”。他的故居巍然矗立,见证了这位一代名臣的高风亮节和不朽功绩。故居中的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胡林翼先生的故事。他的政绩宏伟,他的眼光长远,他的策略高明。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胡林翼先生的智慧和勇气,还了解到他的谦逊和廉洁。他的人生,是一部千古传奇,他的品德,是后人敬仰的楷模。 活动结束后,全体参观人员纷纷表示,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迪,受到了教育,增进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也为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