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全会第三次全体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中采用大量翔实数据.选取多件生动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
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2742件,审理20151件,比2015年分别上升42.3%和42.6%;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2303万件,审结.执结1977.2万件,结案标的额4.98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8%.18.3%和23.1%。从报告中明显可以看出案件数量持续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关.和群众法治意识增强有关.和人民法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有关。案件数量增加,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维权意识更强了,人民群众维权打官司更方便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数据,它们的背后,是巨大的办案压力,它们传递了全国各级法院司法为民的坚定信念,也凝聚着全国各级法院不畏艰难的责任与担当。
二.深化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健全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举措与成果。通过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可以完整了解司法裁判形成的全部过程。完善审判流程公开,实现全国法院覆盖.各类案件全覆盖,当事人可随时查询案件进展。加强庭审公开,最高人民法院自去年7月1日起所有公开开庭案件都上网直播,各级法院直播庭审62.5万次,观看量达20.7亿人次;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截至今年2月底,已发布超过2680万份裁判文书,网站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在执行信息网公开信息4711万条,督促欠帐不还的失信被执行人尽快履行法律义务,当事人也可借助执行信息网可以更加真实.清楚地了解被执行人的实际财产状况。
三.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实质进展
各级法院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共受理执行案件614.9万件.执结507.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31.6%和33.1%,执行到位金额1.5万亿元,同比上升54%.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89万例,限制628万人购买机票,限制229万人次乘坐高铁。依法惩治拒不执行裁判行为,司法拘留1.6万人,追究刑事责任2167人,让司法裁判真正成为惩治违法失信的利剑。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亮点纷呈,展望未来,相信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