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48|回复: 2

我记忆中的故乡——安乡县陈家嘴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0 19: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峰侠 于 2024-9-20 21:46 编辑

    我记忆中的故乡——安乡县陈家嘴镇

  作者胡建华   成方清修改整理

  《我记忆中的故乡》书稿由我的好友胡建华执笔,他将以叙事的方式,全方位地介绍安乡县陈家嘴镇的过往,把他埋藏在心底,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呈现给读者,激励陈家嘴镇人民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把陈家嘴镇建设得更加美好。他诚挚地邀请我作序,并一章一节地慢慢整理、修改发表,这是我的荣幸,我将尽全力把这本书稿,尽早地献给读者。
                                ——成方清
                                2024年9月
  作者简介:胡建华,网名江南胡一刀,一九五七年二月出生在湖南安乡陈家嘴镇,大学毕业,从医继承祖辈传统,专业外科医师五十年,曾在全国著名外科杂志上刊登多篇论文,为陈家嘴卫生事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父亲胡才源,曾任安乡县陈家嘴镇卫生院院长、芦林铺卫生院院长。

  成方清简介:成方清,网名青峰侠,一九六四年八月出生于安乡县陈家嘴镇,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曾在安乡县陈家嘴中学任教十年。曾聘任常德市“行风热线”听评员多年。现聘任安乡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多家官方媒体撰稿人,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报道。曾协助《洞庭湖的长城》一书陈家嘴篇的编辑工作。自媒体达人、网络大咖,在十多个网络媒体发文,曾荣获常德政府网“十佳热心网友”、“网络达人”等荣誉称号。安乡县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常德市散文家协会理事十年。长期致力于爱心公益活动,特别是爱心助学,任常德市微善风慈善基金会安乡县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安乡县手牵手志愿者协会陈家嘴镇联络点负责人,曾荣获常德市微善风优秀志愿者、常德市最美志愿者、安乡县最美志愿者、安乡县手牵手志愿者协会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安乡县陈家嘴镇老干支部秘书、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安乡县陈家嘴镇爱心家园工作室秘书等。

陈家嘴微信图片_20240920133010_副本.jpg

       《序》
   在城市生活久了,心里觉得憋屈,也许是城市里面太热闹了,感觉太压抑,于是我常常想起故乡,想起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故乡没有巍峨的大山,没有闻名的秀水,没有苍碧的丛林。有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园田化井字格秀美村庄,勤劳、善良、可爱的乡亲,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常涌现,故乡的平川也算碧绿,茁壮的庄稼把平川点缀得青实、好看。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像“土”一样的朴实,但故乡的精神却像山一样的坚贞。如今我快到古稀之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们,想起亲人们放飞希望的梦想,于是我静下心来,想把我记忆中的故乡,写成文字,编撰成书,表达我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安乡县陈家嘴镇,我可爱的故乡,那个我心中永恒的港湾,那个我生命中最初的摇篮。她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心中最深切的思念。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想起那个熟悉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欢笑,有我成长的足迹,有我深深的爱。
感谢好友、常德作家协会成方清老师的大力帮助,我将把我的故乡,安乡县陈家嘴镇的记忆逐渐呈现给大家,欢迎大家赐教,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胡建华                                           20249

       我记忆中的故乡——安乡县陈家嘴镇之一

陈家嘴微信图片_20240920133601_副本.jpg
滾滾长江东逝水,
浪花荡涤河洲起。
津黄沙石筑成滩,
众亲勤耕陈家嘴。

   八百里洞庭区域,在远古时期原本是较长江上游相对低凹的丘岭地区。经千万年的上游沙石泥水沉淀,广泛充填了丘岭沟沟,形成了现在海拔高度约为30一一35米的湿地平源。安乡陈家嘴就是位于长江入洞庭湖西北门户旁的一个极小的沙洲,是千万个沙丘潮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安乡最南端,东边是南县武圣宫,厂窖、肖家湾,南抵汉寿柳林嘴、酉港,西抵原常德县(现鼎城区)十美堂、蒿子港,北面就是安乡县安武公社(现下渔口镇),可谓四县交界。

   其河流一条是长江荆州公安段洪道分支,经黄山头、安乡潺陵河道,沿六角尾、芦林铺,经柳林嘴流入洞庭湖。另一条是澧水由湘西北龙山、桑植水道向下,再经澧县、津市到松滋河道、沙河、四分局汇总柳林嘴,流向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水系中的一支,是澧水范畴。经历千百年的河道冲洗,使大量沙石泥土,淤积而成滩涂、洲垸, 滩涂一般相对平展开阔,可围成农田、鱼塘,大的河滩可围成垸,像门板洲垸,百福垸,仁寿垸,成城垸等等,可围垦大小不等的农田沟溏滩涂。

    在解放前的三十几年里整个安乡行政区内就围成了5O1个小垸,人称脚盆垸子,主洪道则成了河流航道。随即形成了陈家嘴这块较大的滩洲。国家近年对上游安乡、澧县城头山的考古发現,证实该地域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耕作活动历史。将中华文明五千年又提前约两千年。而我们陈家嘴距城头山不过百公里,是否有辐射呢?我们经多方考证陈家嘴码头的起源目前只能追索到1800年左右,传说在1800年以后陈家嘴地域才有过往船只和稀疏几个歇脚渔民和熙熙攘攘有几间茅草堆棚。

    后因河流不断冲刷,使滩凃不断抬高扩大。随着上游发洪水的大小不同,使我们这河洲地质的土层也变得有明显区别,整个地底下结构是一层河沙一层泥土,还有山上冲下来的黄土,还有深埋着的黄砂卵石等。冲刷下来的卵石集聚在较深的沟壑里,目前我们蔡家滩采石场就是实例,据矿探证明预计约有一亿立方砂石埋于此地。这砂卵石不是天生的,是从上游山上洪水冲来的。还有陈家嘴的电排沟也是典型实例,当年开挖时,沟底下挖出的土都是黄色粘土(黄泥巴)和黄色硬颗粒结晶土。这些都是笔者亲眼所见,亲身地质考察过。

陈家嘴镇微信图片_20240920133040_副本.jpg

    据水文资料记载,成城垸(安乡县原安成乡)六十年前还是一片杳无人烟的烂泥滩。一九一七年开始,由常德的大绅士、地主余晴普、刘广清等人各霸一方,他们首先强占地盘,雇请民工筑堤围垸,然后征集佃户。各地因天灾、兵荒而流落到成城垸的逃难者,凭着他们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了无数千难困苦,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为我们后代开拓了成城垸的基业。

    一九一七年成城垸开工破土围垦后,当年并未完工。因绅士们的虐待,召集不到民工,而停工两年。一九二0年绅士们又兴师动众召雇民工大干起来。由于民工们的努力,当年就完成了。当时取名叫“门板洲”垸,这个意思是说开垦出来的土地像“大门”一样的平坦。以后在国民党常德县管辖时,行政上划为成城乡,故改名为成城垸。当时堤务局设在沈家沟。

  成城垸土地共约39000亩,积雨面积约65230亩,当初由门板,仁寿,西巴三个小垸组成。堤长19750米,那是一条破烂不堪、矮小单薄的小土堤(每个断面仅40多方土)。堤垸建成后,由于国民党统治时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死。堤垸长期得不到加固,因而导致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三一年发生两次溃垸,垸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解放后,垸内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走集体化的康庄大道,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先后堵了六角尾、沈家沟、沙河口三个河口。把三个小垸合并成了一个大垸。一九七五年起安成人民大战两个冬春,裁弯改直了曹家洲堤段,结合围垦灭螺,造得了一千多亩好地。全垸堤长较解放前缩短了7270米,整个大堤共长12048米。解放以来,防洪大堤战胜了多年的洪水威胁,特别是战胜了一九五四年出现的特大洪水。自一九五四年以后,经过历年的培修,清隐整险,现防洪大堤的抗洪能力已大大加强。大堤已达到面宽5米,堤顶高超过二十年一遇水位1.4米的堤长有了11548米,超过二十年一遇水位1.5米以上的堤长有了500米。沿堤已建成电力排灌站三座,装机容量3880千瓦。
特别是后几年,安成人民下大决心,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坚持一年四季不间断大干,采取春播之前打突击战;秋冬时节打歼灭战;冬春之际打整体战;专业队伍打常规战的办法。垸内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和园田化,为建设高产稳产的社会主义大农田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注:1,最后一段是根据安乡县陈家嘴镇水管站退休干部牟秋平(又名牟立平)保存的手写刻印水利资料,由成方清翻印而来。

2,据史记载1955年7月,原鼎城区划出陈家嘴镇及成城垸的洪福、常福、连城、沈家沟、竹山坡、门板洲等6乡的18904人,成城垸,即后来划归安乡县安成乡,即现在的陈家嘴镇管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1 11:5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难忘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2 09: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感佩才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16 02:37 , Processed in 0.0358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