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4-10-23 15:45 编辑
研读湘沪史成就一本书(二)
(紧接前天发布的《研读湘沪史 成就一本书》(一))
三、品爱情故事,挖掘出一大批湖湘文化名人
对湖南文化名人的追踪挖掘,是从一个爱情故事开始的。1929年,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时,爱上了夺得全校女子全能第一名的18岁女生张兆和,猛追四年,终于走进婚姻殿堂,一时传为佳话。 沈从文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出生在湘西凤凰。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历时15年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空白。 沈从文还是使“海派”这一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直接推动者。1933~1934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场有关“京派”与“海派”的激烈论争,这场争论的发起人就是沈从文。争论历时一年多,虽然没有争出一个结果,但“海派”一词却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海派文化已然成为上海的一张闪亮名片,而其中也有不少湖南人的贡献。 曾在上海的湖南著名作家有一大群,他们的名字声震四方。被鲁迅称之为“四条汉子”中的田汉、周扬,中国现代戏剧之父欧阳予倩,凭一人之力,写出《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第一人周谷城,对百年中国新文学史有重要影响的周立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贡献的丁玲,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张天翼,对推动我国新文化运动起过重要作用的成仿吾,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向恺然,等等,都是湖南人。 湖南音乐群体在上海熠熠生辉。他们才华横溢,在这东方魔都的舞台上,演奏出一曲又一曲让中国和世界为之瞩目的华彩乐章。在世界乐坛留下中国声音,让中国钢琴作品登上国际乐坛的贺绿汀,教父级“综艺导师”、中国儿童音乐之父、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中国近代歌舞之父、中国近代流行音乐之父,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一个个“里程碑”的黎锦晖,流行“歌王”黎锦光,小提琴家王人艺,等等,也是湖南人。 湖南演艺群体在上海这座东方大舞台上也是明星璀璨。红遍东南亚享誉歌影两栖的大明星黎明晖,冠有上海“四大天王”“八大女星”头衔、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第一个中国人王人美,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的大明星白杨,还是湖南人。
四、心中一闪念,写成湖南人与上海的专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湖湘名人都与上海有着不少联系。他们离不开上海,上海也离不开他们。有一天,我突然心中冒出一个想法,能否编写一本湖南人与上海的专著,如果真的能够成书,也许会在湘沪史上填补某项空白。 于是,我开始分门别类地收集有关人员的信息和相关资料。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后,我又开始拟写编目,让资料收集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便开始制定章节框架,并将书名定为《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 有了框架目录,我便往框架里面填充资料,然后将资料改写成文章。当然,所有文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反复修改、补充、完善。而修改、补充、完善的过程,又是一个阅读、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可能又会有新的人物出现,新的线索出现。一旦出现新的人物,新的线索,又必须追踪到底。就这样,我每完成一章,就在常德正杨网上发表一章,听听网友们的反响。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8章16节,12万余字的书稿。前年10月,还曾引起了几位湖南媒体人的关注,他们特意找我召开座谈会,认为“文章内容厚重,意义深远。弘扬了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提振了在沪湘籍人士敢闯敢拼的文化自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建议我出书。同时,还将书稿在上海德商公众号和湖南人在上海网站连载。 去年下半年,我与北京一家图书出版中介公司签订协议,今年10月,《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终于得以出版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