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62|回复: 11

清明:氤氲忧伤诗意的中国节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3 08: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氤氲忧伤诗意的中国节日                        朱能毅  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走来了!我的心,也被屋外细雨打湿。 每逢清明,心头沉甸甸的思念总在加深。活在记忆中的先辈,似乎从没有离开过。生活在红尘间的我们,与远行天国的亡灵在哪儿交流?氤氲的忧伤情怀向何处诉说?我想,只能在纷飞的细雨里,在断魂的山路上,在孤独的坟茔旁,更在千年的诗行间。清明在我们心中,是一首读不够的长诗,走到哪里,都会在心中流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描绘清明景色的七绝,妇孺皆知,可说是清明节标志性的千古吟诵。追怀逝者心伤折,触景悲情那堪吟。面对行行复行行的扫墓者,诗人杜翁在凄风厉雨中踽踽独行;那悠悠哀思、渺渺悲情,令其不能自禁,于是期望借酒浇愁,不料牧童却指向遥远的杏花村。雨打杏花遍地白,悲情向东逐水流。绵绵愁思与感伤,如水般浸漫诗人心海!他是在用诗教诲后辈:对离别的亲人,应以哀思去寄托,用感恩去慰籍,托心灵去铭记!自古以来,华夏儿女就有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文人则赋诗寄托情思,唐宋时期最为看重。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来到墓地,供酒奉果,焚纸烧钱,祭拜先人,表达哀思。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将先人扫墓时的情形刻画得历历在目:“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南宋诗人高菊卿的诗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也形象地反映了宋时扫墓的情景。那无以言说的悲怆和凄切,在“白蝴蝶”和“红杜鹃”的对比烘托下,不禁让人痛彻心扉,唯有泪流千行了。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万花盛开。趁节踏青游春,就成了诗人的首选。于是欧阳修来了,他在《踏青》中绘声绘色地勾勒:“南国春半踏春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诗人信马由缰游春时的轻松自得,力透纸背。吴惟信也来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作者细腻传神地摹画人们纵情欢乐的游春盛况。他还用柳上流莺追逐梨花风来表现春日的和煦热闹,余韵可谓绵绵不绝。古人对清明不同的感触也在诗中留下。王禹偁在贫寒中苦读,信笔留下:“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高翥面对世态炎凉,在《清明日对酒》中叹道:“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他将世人的冷漠虚伪,惟妙惟肖地展示在眼前。当然,也不缺乏表现重大主题的诗文:张继有《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荒草萋萋,几无人烟,社会的破败萧条触目惊心,反诘的文字里饱含诗人几多忧愤!
     思绪行走在氤氲忧伤诗意的清明节,感受着“梨花风起正清明”的万千意象,咀嚼它的悠长意味,心里生出许多感慨。透过如烟的轻雾,越过春雨的低吟,我的思绪返回几年前参观过的上海世博园,园内的《清明上河图》长画,那么清晰鲜明,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今天生活的盛世,要比那画中的世界清朗光明千百倍!至少是:少了忧伤,多了和谐,诗意就氤氲在每个人身边。
我们真应该在心底咏叹:今日清明,世清景明!
                                     写于2017年清明前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 09: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 09: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万花盛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 13:2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佳作,只留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7 07: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老师,欣赏佳作, 遥致春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7 07: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清新流畅,欢迎指导,遥致春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7 15: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长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6 2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9 06: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伤感的清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8 2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5:58 , Processed in 0.0369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