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6|回复: 2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23)] 刘禹锡学医的史迹(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4 07: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23)]


          刘禹锡学医的史迹(2)

            凌 云 清 风   

         二  药方搜辑以致用  


   搜集药方、编辑《传信方》是刘禹锡学医致用的一项重要成果。他为什么会想到编辑此书的呢?除了前节说到的情况,可能还有两点间接的缘由。一是在学医过程中,他对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脉诊奥秘未能掌握。“学切脉以探表候,而天机昏浅,布指于位,不能分累菽之重轻,第知息至而已。然于药石不为懵矣。”(《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由于对药性觉得易于掌握,故转而潜心研究方药;二是同时期宰相陆贽编辑验方可能给他以启发。《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陆贽传:“贽在忠州十年,常闭关静处,人不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家居瘴乡,乃抄撮方书,为《陆氏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代。”
   “医人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俞弁《续医说》)刘禹锡自少受儒家思想濡染,满怀“经世致用”、“济时拯弊”的理想。他在《传信方述》中说:“其志在于拯物,予故申之以书。”“医拯道贵广,庸可以学浅为辞?”表明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拯物”,而且还要广泛传播,普惠众人,不能因为自己才疏学浅而推辞。
   《传信方》正式编辑的时间在元和十三年(818),刘禹锡已四十七岁,在连州(今广东清远市连州县)刺史任上。但是,在此之前,他早已开始单验方的搜集工作。其搜集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从医籍和方书中搜集。如:“疗瘿方”、“炼石法”出自唐·孙思邈《千金月令》;“治蛇咬蝎螫方”、“羊肝丸治目方”、“蜣螂治疔方”、“蓝实治虫豸伤咬方”均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二是从民间搜集。如:“芦荟治湿痒方”就是在楚州卖药人处得之;“槐汤炙痔法”由西川骆谷一名主邮吏传出;“羊乳疗蜘蛛咬遍身生丝方”、“疗蚯蚓咬方”由僧人在道旁赐教。
   三是从朋友处搜集。如柳州刺史柳宗元给他寄来“治霍乱盐汤方”、“治疔疮蜣螂心方”、“治脚气杉本汤方”;道州刺史薛景晦托人给他带来《古今集验方》十卷;永州刺史崔能提供“炼盐黑丸方”,鄂州刺史郑伸提供“疗暴中风方”。
   刘禹锡对搜集来的药方,经过严格精选,反复酙酌,并与薛景晦多次讨论,向长者请教交流。“遂于箧中得已试者五十余方,用塞长者之问。皆有所自,故以‘传信’为目云。”(《传信方述》)可见,“传方守信”是他编辑此书的宗旨。同时他还制定了一些编辑原则:“商古今之宜而去其并猥(重复繁多),以一物足以了病者居多,非累试辄效,不在是族。或取诸屑近(琐屑普通),亦以捃拾(拾取、收集),虑恒人(常人)多怠忽不省,必建言显白,扬其功于已然。”(《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从这个原则出发,结合考察他选取的诸方,我们发现,《传信方》有如下明显特点:
   第一,强调书中药方是经过实际验证、可靠可信的。所谓“非累试辄效,不在是族。”书中药方除说明来历出外,还常举出使用过该方的具体案例。如:“贞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气绝。遂作地黄冷淘食之,便吐一物……盖为此物所食。自此遂愈。”又如:“元和十一年,(柳宗元)得丁疮,凡十四日,日益笃,善药傅之,皆莫能知。长乐贾方伯,教用蜣螂(俗称屎克郎)心,一夕而百苦皆已。”(《传信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刘禹锡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为民负责的可贵精神。
   第二,书中药方以单方、简方为主,所谓“以一物足以了病者居多。”这样意在简便易行,药材大多比较普通,容易找到,价格也相对低廉,非常适合普通老百姓使用。如:用芦荟治湿癣;以大蓝汁加雄黄治蜘蛛咬伤;以大豆、生姜治腹胀等。尽管药材普通,但都有显著奇效。这就是刘禹锡说的:“或取诸屑近(琐屑普通),亦以捃拾(拾取、收集),虑恒人(常人)多怠忽不省,必建言显白,扬其功于已然。”因此此书很受老百姓欢迎,得以广泛流传。这反映了刘禹锡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思路。
   第三,书中药方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科,涉及的大都是当时的常见病,而且多有应对南方卑湿、蛇虫伤人之法。如:蛇咬、蝎螫、蜘蛛咬、湿癣、痢疾、脚气、霍乱、疔疮等症。其中,选自《肘后备急方》的多是一些急救方。所谓“肘后”,即随身携带之意,“备急”,即供临床救急之用。《肘后备急方》所辑之方,也多为价廉、易得、简便、有效的单验方,这与《传信方》可谓一脉相承。可见,刘禹锡“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实则用心良苦。
   要说明的是,随着医学的日趋发展,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化,本草学内容的不断充实,古人逐渐认识到,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往往不是单味药所能完全奏效的,在医学发展进程中,单味方剂逐渐逊色于复方,到了现代方剂学上除了极少数单味方外,已很少有单方的应用了。但是,刘禹锡编辑《传信方》的历史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8 2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才情横溢,妙笔生花,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10: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歌 发表于 2025-3-28 22:17
老师才情横溢,妙笔生花,佳作!点赞!

谢谢华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3 16:11 , Processed in 0.0317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