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0|回复: 4

教育就是,学校重共性,家庭重个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2 19: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宛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学校教育重共性,家庭教育重个性。
学校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在培养的同时也在暗暗做着筛选,如大浪淘沙。
家庭教育则可以根据孩子特点培养,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没有标准,适合就好。
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并不是否定老师的重要性,学校的重要性,而是看到了共性背后的个性……


学校:共性教育的摇篮
  • 统一的标准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这里是一个充满规则与秩序的世界。
学校教育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通常会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
统一的课程表、标准的考试制度、严格的纪律要求……
这一系列共性教育都是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其中的考试更是共性教育的显现,学校统一,县市统一,乃至全国统一。用一种方式,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孩子,固然能带来相对公平,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育人观。因此,多元评价探索、考试方式变革,势在必行。
  • 纪律和规范

因为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很多孩子,是在大集体中,纪律和规范约束是学校教育的另一大特色。
从按时上下课到排队打饭,从课堂纪律到课外活动的组织,每一次的遵守与参与,都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这些共性教育的行为规定,实则是孩子未来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关键。
  • 社会适应

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更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班级、学校,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通过团队项目、社团活动等形式,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探究,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谦逊,如何在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所以,学校里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如果真需要,大人在背后做做军师即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千方百计地强调个性化学习,强调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为,一个班级面对的是40多个孩子,一所学校面对的是2000多个孩子。
想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达到个性化学习,都找到自己的最适合的方向和节奏,至少目前在大额学校把这任务都交给老师,交给学校实现,还是极为困难。
除非,背后有家庭的助力。


家庭:个性成长的沃土
  • 情感支持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港湾,家庭教育更能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温暖,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情感基础。
无论是成功时的喜悦分享,还是失败时的鼓励与安慰,家庭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因此,家庭教育更适合在建立良好情感关系的基础上实施适合孩子个性的和节奏的教育。
  • 个性化引导

家庭教育的魅力,在于其个性化。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潜能。
而家庭,正是那个能够发现并挖掘这些潜能的地方。
比如,近年来兴起的“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许多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家庭条件,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小实验、编程学习等,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音乐、绘画、体育方面的特长,更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另外,生活方面的技能,包括家务、烹饪、礼仪等,家庭教育更有优势。
  • 灵活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面对孩子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家长可以随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孩子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学习计划。
甚至,在如今学习方式非常多元的情况下,可以校内,也可以校外,可以线上,也可以线下,只要孩子愿意,到处都可以是学习资源。
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正是学校教育难以完全做到的。


家校共育,和谐共生
事实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非零和博弈,而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关系。
它们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护航。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时,孩子的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和光明。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而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老师保持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团队合作,这些变化正是对共性教育趋向个性化学习的一些革新。
同时,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孩子的幸福与成功,远不止于分数的高低,更在于他们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对让自己孩子进行个性化学习更有底气。


2025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当我们焦虑该把孩子雕琢成什么样时,不妨看看某小学的标语:
“让会爬树的继续攀高,让爱画画的尽情涂抹,让善言辞的勇敢发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铁轨铺向远方,而引擎自有方向。”
当学校用“共性”搭建成长阶梯时,家庭要用“个性”绘制人生地图;
当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时,家长最该坚守的,是让孩子既能在集体中找准坐标,又能在独处时听见内心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2 23: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3 08: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1 07: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5-4-12 23:06
欣赏老师佳帖、学习、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1 0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5-4-13 08:30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林主席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26 02:33 , Processed in 0.0365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