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津市 我来自湖南邵阳,是常德的外来媳妇,虽不是地道的常德人,却在常德津市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缘分,妙不可言。 在珠海务工结识了我的爱人,从此便和常德有着解不开的缘份。爱人是土生土长的常德津市人,憨厚淳朴的他带着我穿梭在风光旖旎的乡间和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给我介绍每一处独特的角落,从山清水秀、炊烟袅袅的乡间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从古老的码头到热闹的集市,让我看到了常德津市有着厚重历史的古迹和充满活力的现在,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对这片土地、这座城市有着愈发深厚的感情。 每个清晨,街头巷尾弥漫的米粉香气瞬间抓住了我的胃。津市牛肉粉,与别处的粉都不同,浓郁醇厚的牛油汤底,配上爽滑劲道的米粉,码子鲜香入味,一口下去,浑身舒畅,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每日美好的生活便从此刻开始。 在澧水河堤漫步时,爱人总会驻足老码头遗址。他说这里曾见证“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漕运盛况,如今残存的拴船石柱仍镌刻着“道光十七年”字样。有次暴雨过后,我们在泥泞中发现半块宋代青瓷片,釉色如新,仿佛能触摸到昔日商船云集的温度。爱人指着河堤护墙上色彩斑斓的壁画说:“这是按津市历史文脉绘制的‘澧水记忆’,从朝阳阁至原太子庙打造了一条涂鸦文化长廊,围绕水运之城、工业之城、创新之城、文化之城、城乡融合之城五大版块,通过涂鸦彩绘的形式全面打造津市文化墙、绘就城市风景线,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津市,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俯身细看,几千年前的几何纹样在月光下流转着琥珀色光泽,孩子用小手比划着说像外婆晒的腊鱼鳞片…… 周末常带着孩子们探访津市博物馆。当孩子踮脚细看清光绪年间的《津市码头税则碑》时,我惊觉这座城市的开放基因自古有之——碑文中对外来客商“三免两减”的优惠政策,恰似今天“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温情延续。在城头山遗址公园,六千年前的碳化稻谷让孩子瞪大了眼睛:“妈妈,这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米饭祖先呀!” 春节带着孩子们置办年货,从毛里湖镇的荞麦豆皮到新洲镇的手工糍粑,从白衣镇的美味藠果到药山寺的清香禅茶,从皇姑山的浓香辣味到步行街的汽水粑粑……满满当当的竹篮里,盛放的是千年文化沉淀的馨香。 从珠海异乡客到津市新住民,近 十五年光阴让我读懂了这座城的文化基因:在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姜女哭长城” 和“ 车胤囊萤照读” 的故事、虎爪山遗址和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里,在毛里湖的渔歌阵阵中 ,在药山寺 的晨露静谧中 ,在新洲古城的 风情中 ,在白衣“ 中国藠果之乡”中 ,在丝弦古韵的工尺谱间,更在寻常百姓的炊烟深处,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常德津市让我从初到时的惊艳,到如今成为我生活的全部,这份缘分,早已化作心底最温暖的力量,伴我走过岁岁年年,未来的日子,我也将与津市紧紧相依,续写我们的故事。
林娟 2025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