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7|回复: 0

萧骏琪:论《废都》: 颓唐镜像里的文化困局与人性深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7 08: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废都》:颓唐镜像里的文化困局与人性深渊

萧骏琪


      在当代文坛的浩渺烟云中,贾平凹的《废都》恰似一帧蒙着尘埃的旧镜,当众人拂去其上岁月斑驳,镜中所映,竟是这般令人触目惊心又难以言喻的景象。这并非一幅盛世欢歌的绮丽长卷,而是以冷峻笔触勾勒出的,关于文化、人性与时代的深刻寓言。即便以鲁迅之犀利目光审视,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诸多问题与价值,亦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一、文化荒原上的颓唐群像
    《废都》将故事的舞台搭建在西京这座古老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之中。主人公庄之蝶,身为名噪一时的作家,本应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引领者,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浪潮中迷失了自我。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精神困境。
    庄之蝶虽有着文人的才情与声名,却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无尽的迷茫与堕落。他周旋于多个女人之间,将情感与欲望混为一谈,在肉欲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这种堕落,绝非单纯的个人道德沦丧,而是整个文化阶层在传统价值体系崩塌、新的精神支柱尚未建立之时,所表现出的集体迷失。恰似鲁迅笔下那些在封建礼教桎梏下扭曲的灵魂,庄之蝶们是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失去了精神家园的“彷徨者”。
    小说中其他人物,如牛、唐宛儿、柳月等,也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与人性侧面。那头通灵的牛,以独特的视角冷眼旁观着人类世界的荒诞与丑恶,它的存在,宛如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虚伪与贪婪。唐宛儿追求爱情与自由,却最终沦为欲望的牺牲品;柳月则在现实的逼迫下,放弃了纯真与尊严,走向了功利与世俗。这些人物的命运轨迹,共同编织出了一幅文化荒原上的颓唐群像,展现出社会转型期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与混乱。
       二、欲望书写背后的人性深渊
    《废都》对欲望的大胆书写,无疑是其最具争议性的部分。小说中大量露骨的性描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引发了强烈的震动。然而,若仅仅将这些描写视为低俗的噱头,那便是对作品的极大误解。贾平凹以近乎残酷的真实,将人性深处的欲望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目的并非宣扬欲望,而是试图通过对欲望的剖析,挖掘人性的深渊。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欲望往往被刻意回避或美化,而《废都》却打破了这层虚伪的面纱。庄之蝶与不同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与肉体欢愉,实则是他在精神空虚状态下,寻求自我救赎的一种扭曲方式。他试图通过欲望的满足,填补内心的空洞,却不料陷入了更深的绝望。这种对欲望的执着与挣扎,恰似鲁迅笔下的狂人,在看似疯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痛苦反思。
    同时,小说中对欲望的描写,也折射出社会阶层的种种问题。物欲的膨胀、权力的寻租、道德的沦丧,这些社会现象在欲望的催化下愈发凸显。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这种人性的堕落,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三、批判与救赎的双重困境
   《废都》以其深刻的批判性,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贾平凹通过对庄之蝶等人命运的描写,批判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弊端,如文化的庸俗化、知识分子的堕落、人性的异化等。这种批判,与鲁迅当年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一脉相承,都是对社会病态现象的深刻反思与警醒。
    然而,在批判的同时,《废都》也陷入了救赎的困境。小说中,庄之蝶试图寻找出路,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最终走向了毁灭。这种无力感,不仅是庄之蝶个人的困境,也是整个时代的困境。在传统价值体系瓦解、新的价值观念尚未确立的背景下,人们陷入了精神的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鲁迅在《呐喊》中,虽然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他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试图通过文学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在《废都》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绝望与无奈。贾平凹似乎在告诉我们,在这个文化荒原上,救赎之路异常艰难,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这种悲观主义的色彩,虽然让作品充满了悲剧性的力量,但也难免让读者感到压抑与迷茫。
            四、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从艺术特色上看,《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贾平凹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诗意,他将西京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融入到小说的叙事中,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小说的结构巧妙,以庄之蝶的命运为主线,穿插着其他人物的故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叙事网络。
    在文学价值方面,《废都》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文学创作的诸多禁忌,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对人性、欲望、文化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尽管作品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五、结语
    《废都》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问题与人性的复杂。以鲁迅风格观之,它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又有对人性弱点的无情揭露。虽然在救赎之路的探索上略显迷茫,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在面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时,要坚守内心的底线,寻找真正的精神家园。或许,这正是《废都》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也是它在当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与价值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6 05:10 , Processed in 0.0316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