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吴世明和他的家庭诗墙
澧县澧阳街道群玉社区水竹居是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故里。这里住着一个年高82岁的老人,名叫吴世明。吴老年轻时当过教师,后改行养过蜂、放过排、经过商、务过农,阅历丰富。15年前,乘中华诗词走进大众的春风,他坐到了澧县老年大学诗词班的课堂上。两年的专注听课,平仄押韵粘对拗救一学便通,所写传统诗词渐入佳境,《澧州诗词》接二连三地刊登了他的作品。2005年初他到常德拜年,亲友拉着他看了气势恢宏的常德诗墙,半天时间跬步欣赏,激起了他回家自费办家庭诗词专栏的愿望。他的专栏名称起初为《水竹居家庭诗墙》,一年办1至2期,每期刊登作品30余首,绝大部分是自己的原创诗词,颇有气派和韵味。几个老友来串门,点赞之余,也信笔凑上几首。长沙市原副市长颜克初是他的亲戚,前些年常有作品上墙,加上县内名家时有佳作点缀其中,使吴老的家庭诗词品位不断得以提升。 吴老办家庭诗墙得到了澧县诗词学会和澧阳诗社的支持。会长杜修岳为其题写刊名与对联,澧阳诗社社长任泽渊、《澧州诗词》主编谢承政也常来他家做客。三位看后高兴地赞扬吴老的事业干得不错,建议他的诗词专栏还可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吴老说:“那我把它办到临街院墙上去!”他很快将临街院墙用白水泥粉刷一新,新建起长约12米、高过2米,总平面达到20平方米以上的诗墙。手写纸贴不经风雨,吴老就改用喷绘制作,并将家庭诗墙更名为《群玉社区水竹居文化园地》。主体部分除刊登100首诗词外,还增加了《时政热点》、《世界风云》、《城乡巨变》、《趣闻百科》、《健康养生》、《人文杂论》、《咬文嚼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栏目。每当国际国内新闻热点出现之后,吴老还不失时机地做些更新调整。为把诗墙办得更好,他还学会了通过手机百度查找资料等网络知识。他家离兰江闸菜市场仅100米,由于他的诗墙文化园地内容丰富,既连天线又接地气,而且临街,每日路过的行人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人,去去来来总有很多人驻足观看、诵读、抄写和拍照,品尝着诗词文化的特有韵味,现已成为群玉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区的负责同志被吴老的执着与奉献精神感动,从2013年起每年拨给600元,支持吴老办诗词文化园地。此外,吴老在室内墙体上开辟了一个面积达3平方米的家人诗词专版,刊登家庭内部家人互动的诗词,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大学毕业都能写诗填词,加上孙男孙女和外孙不时把诗词诗歌寄回家展示,被居民誊称为诗意家园。吴老老家涔南镇曾家河社区负责同志来做客,看了深受启发,回家后也仿效办起了他们的诗墙和文化园地。他的家庭诗墙持续发酵,群玉社区又新办了3处。 吴世明老人诗墙上的作品,就诗体而言,律、绝、曲、联大致都有;就内容而言,大量的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拥护、当地好人好事的讴歌和当今好日子的赞颂。就语言表达而言,大都通俗易懂被称为可口素筵。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党和国家方方面面出现了崭新变化,他写了一首《核心》点赞:“中央全会聚精英,齐举核心习近平。圆梦中华航向正,神州司舵有能人。”看到社区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富起来了,处处楼宇高耸,户户都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便欣然吟句:“值班屋顶向天陈,监视云空管日神。时下雨师非昔比,注温降热入寒门。”针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他也不时用诗词点病穴、掐苗头、捅要害、扬正气、聚正能。对某些不知和睦相处的邻里,他写诗针砭:“共用电梯房对房,出门入室擦衣裳。常年如此挨身过,从不搭腔话短长。”他还以物起兴讥刺贪腐分子,如咏《蟹》:“汊港河湖精养地,浅滩深水任君嬉。无肠公子大红日,便是卿卿悲恸时”…… 家庭诗词活动的长盛不衰,使老人煥发二春,几乎达到了忘老、忘我的境界。13年来,吴老以写作诗词为爱,以创办诗墙为乐,以弘扬国粹为荣,以培养后人为责,创作诗词1000余首,自费出版了《柳岸诗话》个人诗集,年年评为县诗词学会先进个人。2016年12月6日,常德市电视台以《澧县八旬老翁连续十年自办诗墙》为题,在综合频道报道了吴世明老人的事迹,时长达5分钟。澧县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均予重头报道与宣扬。这,既是对吴老的赞赏,也是对诗界的鼓励。 (毛自银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