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再回完小读初中,幸运饱读三个月,总算有了初中毕业文凭
(接前页)
公社中学暂设斑竹完小,这也算我完小毕业后第二次回到母校读书。我来到学校,根本就没有履行报到手续,按张老师指点,我在教室后门边坐下来听讲。教室里坐的很满,从前面一眼扫过去,看见了几个熟悉的背影。台上讲政治课的老师很帅,个子高,眼睛大,口词好,打下课铃两分钟了,还在滔滔不绝,手舞足蹈。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见见我的老同学们,忍不住大叫:“下课了!”同学们回过头来惊讶地望着我,不约而同打叫出我的名字来。
“你是哪里的?”老师在讲台上望着我问。
“刚来报到的!”
“欢迎你!意见提得对,下课!”
老师的开明大度,让我这个野性学生无地自容!
颜克波、刘传元等几个同学围着我问这问那,七嘴八舌地介绍学校的情况。校长就是这位教政治的老师,叫谢久安。小学时的王明城、李远惠老师仍是我们的任课老师,王老师也还是班主任。
我复学不几天,学校搬迁到新学校。新学校建在中武桥丘岗上,已建好一栋平房,南北朝向,三个教室,两个班,中间教室是我们的宿舍。还有一栋东西朝向办公用房没完工。让我十分意外和高兴的是今非昔比,没想到公社中学教学这样严谨,学风这么端正。课程抓得很紧很紧,语文、数学都有新编的试用教材。尽管同学们成绩参差不齐,但都相当刻苦。我们一律寄宿,深夜里老师催不走煤油灯下孜孜不倦的学子。即使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覆盖了我们的棉被,也没有一个同学回家避寒。我的语文还混得过去,数学几经努力仍似懂非懂。究其原因,一是本人秉赋不足,且又掉了大半年课程,二是数学陈老师是刚上讲台的民办教师,也历练不够。
学校成立民兵营,宣布我是营长。此时,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在学校广泛开展。有一天王老师给我做工作,说公社教革会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要两名学生代表,中学推荐我参加。我盛情难却,被赶鸭子上架,在全公社老师大会上,我首次侃起大山——如何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解决好热爱农村和求知的关系,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建设农村的道理;解决好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做又红又专的青年学生等等。发言获得了老师们热烈掌声和班主任王老师的赞许。这也得益于务农八个月。
年底,两报一刊(《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了元旦社论《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这篇社论的政治性、思想性很强,也有点文学色彩,学校把它作为重要的语文课内容,老师讲解,学生默读、朗读并背诵。文章里许多修辞手法和名言警句至今铭刻在心,其政治思想也影响了我们的大半生: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备战、备荒、为人民。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资本主义无可挽救地没落下去,社会主义不可阻挡地兴盛起来;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旧世界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一任任的白宫主子,找不出一付挽救美帝国主义衰落的灵丹妙药。
七十年代,将是人民革命风暴在全世界更大兴起的年代,将是帝国主义在重重矛盾中加速崩溃的年代,将是全世界革命势力同垂死挣扎的反革命势力进行剧烈搏斗的重要的年代。
革命在发展,人民在前进。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的曙光就在前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结束三个月的紧张学习,同班三分之一的同学获得了初中毕业证和高中录取通知书。
继续读中学,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拐点,张运思老师就是这个拐点关键人物,他无意中的一句激将语,为改变我的命运起了决定性作用。 (待续)
前文地址链接
公社农中一个月:我在“文革”读中学(1)
澧县二中不足三个月:我在“文革”读中学(2)
火烧牛皮回头卷:我在“文革”读中学(3)
五中晃过一年再遇火烧牛皮:我在“文革”读中学(4)
辍学九个月的意外精彩:我在“文革”读中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