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82|回复: 13

老年人怎样预防诈骗?(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0 19: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月星辰 于 2017-6-20 19:57 编辑

    当前,电信类诈骗是当前的一个热点,不法分子采取拨打电话、编发短信等方式骗取受害人财产。
    一、12种比较突出的电信诈骗类型:
    ⑴“猜猜我是谁”。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过几个小时或第二天再编造“嫖娼被抓”、“交通肇事”等理由,借钱,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⑵“电话欠费”。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公、检、法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等犯罪活动,目前司法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其将存款尽快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号,犯罪分子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⑶“破财消灾”。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手机号码和相关资料,打电话给受害人,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伤害事主,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⑷“购车退税”。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购买汽车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的方式,冒充税务局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活动。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以银行ATM机上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骗走受害人账户内钱款。
    ⑸“刷卡消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5899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⑹“低价购物”。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窃听器等虚假信息,短信内容一般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车在本市出售。电话××××××××。”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⑺“招聘公关”。不法分子利用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小姐”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已经看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骗取钱财。
    ⑻“引诱汇款”。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打到银行卡里,卡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
    ⑼“呼通即停”。受害人手机响一声后马上挂断,受害人回拨该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或者谎称可为彩民、股民提供准确的中奖或内部信息,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得到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以此骗取钱财。
    ⑽“虚假绑架”。受害人接到呼救电话,里面孩子声音喊爸或妈快救我。不法分子接过电话谎称已经绑架孩子,交赎金放人,有的受害人子女不在身边,一时紧张顾不上向子女核实,按不法分子指令向账户上打款。
    ⑾“冒充领导”。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
    ⑿“虚假中奖”。不法分子以冒充“非常6+ 1”等节目组,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二、对电信诈骗要做到“两看四不要”
    诈骗团伙将传统的冒充权威机构、发送虚假短信、打电话等诈骗手段与钓鱼网站、虚假网上支付订单等网络工具相结合,衍生出了一种利用网上银行的电信诈骗手段。为此,各位老年朋友要加强防范意识,谨防掉进电信诈骗的陷阱。在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不要慌张,要多和家人朋友商量,做到“两看四不要”:
    ①“两看”中,第一要看发来短信或来电的电话号码。如银行致电或发送短信都会使用专用的客服号码,如果看到普通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或来电,不要理会,也不要回拨,若实在拿不准,可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第二要看网址。记牢常用的银行、电子商务网站网址,如网址不对就可以判定是诈骗信息。
    ②“四不要”中,第一个“不要”就是不要轻信。对收到的网银系统升级、信用卡高额年费、异地消费、涉嫌洗钱、特价网购商品等不熟悉的信息不要轻信。要克服“未知恐惧”和“贪图便宜”的心理;第二个“不要”是指不要理睬和回复。不要拨打或访问任何不明短信或电话提供的电话号码和网址,如需求证要拨打110或真正的银行客服电话。对于未知的未接电话不要轻易回拨;第三是不要泄露银行账户隐私信息。无论任何机构都无权索要私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对于此类隐私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绝不能将网上银行用户名、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告诉陌生人;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转账。对于任何以安全账户、网购等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或短信都不要相信,要切记不要向陌生人账户转账汇款这一基本原则。
    同时,我们老年人如果一旦发觉上当受骗,一定要沉着,不要慌了手脚,在第一时间报警,为警方和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争取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19: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电信类诈骗是当前的一个热点,不法分子采取拨打电话、编发短信等方式骗取受害人财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1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20: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子实在狡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2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7-6-20 19:59
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谢谢您第一个坐沙发!谢谢您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7-6-20 20:00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您说得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2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2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警惕.防止受骗上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2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电信诈骗要做到“两看四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4:01 , Processed in 0.0357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