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7-7-13 05:56 编辑
主持开国大典的林伯渠(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凌晨,北京中南海一座整洁幽静的小院里,做事干练的朱明比平时起得更早,她要赶在林老起床前,准备好早餐和礼服。其实,林伯渠也早已醒来,在这样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担负着重大使命的林老,哪里还睡得着早床?这会儿,他脑子里又在过开国大典准备事宜的电影。是啊,这庆典可非同寻常,不允许有任何疏忽或差错。
准备好早餐的朱明推开卧室,见林老已穿上夹衣夹裤,忙走过去帮他套上那套藏青色中山装,并把红丝料“出席证”端端正正别在他左胸前。朱明围着林老转了一圈,感到林老今天格外精神。帮林老拉抻上衣时,朱明不禁被林老缕缕白发触动,忍不住感叹:“林老,这段日子,您实在累坏了,看这白发,可是又添了不少啊!”
林伯渠爽朗一笑说:“小明,与我们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比,这能有多累?六十有三的人,头发哪能不白呀;我倒是觉得,一满脑壳白头发,那还乖致些……”林老一句临澧方言的风趣话,惹得朱明咯咯直笑。
走出卧室,林伯渠摘下深色玳瑁边老花镜,朱明忙接过,并把挤好牙膏的漱口缸具递给林老,稍后又递上毛巾。林伯渠有点不习惯地问:“小明这是怎么啦?真把林老头当老头了?”朱明笑笑说:“毛主席都说您没老,老什么呀?您不是今天要紧赶着去天安门吗?”林老连连点头说“对对对”。
洗漱完,林伯渠匆匆走进餐室,朱明端出热腾腾的米粥、馒头、一个咸蛋和一碟盐菜。林伯渠边吃边赞道:“嗯嗯,不错不错,今儿早餐很不错!”朱明感慨地说:“您拿过去年代的艰苦生活来比,当然是很不错喽;想想您从同盟会走到今天,真不易啊!”朱明一席话,唤起了林老那些难忘的记忆: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蘜町区骏河台富士见楼成立,林伯渠首批入盟;在院墙突然坍塌后,他近距聍听孙中山笑谈“这预示旧世界即将崩溃”;
1911年12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林伯渠积极参与建国,1912年元旦聍听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就职演说;
1914年7月,当孙中山在日本东京重组“中华革命党”遇阻时,经历护法、护国失败而不气馁的林伯渠又挺身而出,打破僵局,促成成功建党;
1920年冬,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二号陈独秀寓所,林伯渠经李大钊等介绍,秘密加入“CP”,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成为“国共两栖”战士。
今天,林伯渠又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盛会了,的确不易啊。他一面任思绪飞旋,一面抓紧吃饭。接林伯渠去天安门的小车,准时赶到林伯渠寓所。朱明忙拿来围脖,林伯渠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你几时看见战士打冲锋时,还拿条围巾围上的?”林老说话常这么幽默,这让朱明感到很快乐。
按预定,林伯渠今天上午与庆典各部门负责人碰头后,即去火车站迎接前来参加新中国建国盛会的苏联代表团。在等候代表团时,因同来的几位年轻同志要求,林伯渠在休息室和他们聊起了自己见证的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以及帮助孙中山与苏俄代表马林、越飞、鲍罗廷等人沟通,还有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等等。上午十一点,以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西蒙诺夫为副团长的新中国开国大典苏联代表团,从天津抵达北京。林伯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身份,迎接“老大哥”使团。精通俄语的林伯渠与法捷耶夫等本来有太多可聊的,但因时间紧,不允许他们畅谈;稍事寒暄,便一起驱车前往代表团下榻的酒店。
下午二时,林伯渠赶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互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决定,接受政协《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一散会,林伯渠立即最后一次督查了庆祝典礼准备情况,然后与等着登天安门城楼的新中国首届政府成员和各方贵宾等,汇集在天安门城楼北侧的楼道口。当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到达后,大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依序步入楼梯口,拾级而上。走在这开启中国新历史、开辟世界新纪元的上行阶梯上,林伯渠丝毫未显老态;他精神抖擞、春风满面地与毛泽东主席等一路踏上阶梯。此刻,林伯渠触景生情,蓦然想起自己花甲寿辰时,毛主席亲自笔拟的那份无比宝贵的贺词。贺词道:
林伯渠同志:你是我国革命老战士,自辛亥革命以来,在历史进程中,你总是站在革命最前线。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你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不顾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实行三三制,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人民文化,给新民主主义的各种制度立定了规模。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你所成就的尤为显著,你代表党把目前挽救时局关键的主张,民主的联合政府,首先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来,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你毫不动摇地擎着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此时此刻忆起这贺词,林伯渠不能不万分感慨和激动,他更加感到这必是自己老当益壮、继续革命,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永恒动力。当开国大典主席团成员和贵宾全部进入预定位置后,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也就位在天安门城楼中央毛泽东主席右侧。下午三点,那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时刻终于来临。从广场北望,天安门城楼金黄色琉璃瓦顶上空一片湛湛蔚蓝,团团如絮白云又如成群白鸽,悠然翱翔穹底;天安门城楼一派红晕:八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分排在天安门城楼两侧;八只巨大的红色宫灯,分挂在城楼底层的宫柱之间;镂雕的门窗壁板闪着朱色漆光;城楼基座城墙和两端延伸的长长宫墙,与城楼上的红色基调浑为一体。整个场景中的点睛之笔,是天安门城楼顶层栱檐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巨型会标,和天安门垛墙两侧“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与“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巨幅标语;巨标正中,高悬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这更是新中国首都的灵魂所在。画像上,毛主席微微左侧,满带慈祥而自信的微笑,他向中国人民传递着温暖和幸福,也向世界传达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伟岸。此时云集开国大典主席台上的那群伟人要人,成为整个场面中最抢眼的主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