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7-9-16 11:33 编辑
临澧农业规模化发展系列随笔(4)
从“覆船”到“福船”的涅槃
——临澧停弦渡镇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农业一瞥
文/天风
9月11日上午离开林伯渠故居所在村后,我们马不停蹄,驱车来到停弦渡镇福船村,一探这片具有澧滨漫水洲特色的农业规模发展板块的究竟。
看到当地制高点上硕大的“福船”二字,老“覆船人”不禁谈起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澧水下游南岸有一片“活湖”。所谓“活湖”,是说这湖时来时去,没有定在;澧水稍一上涨,这片位于澧水下游南岸的低洼地,就成了一片湖泽,水位稍退,这湖泽便不见了,剩下一片荒滩烂洲。由于环境恶劣,这洲上无人敢住。上游铜山之下,住着一汪姓渔翁,常年捕鱼捞虾养家。一天,他带上渔网,驾上小船,从上游往下游沿河捕捞;也是沿岸风光迷人,竟让他迷了方向,云里雾里般漂至一洞口;见此洞穴奇幽,汪翁不禁拴了船向洞中寻去。进洞一望,只见豁然开朗,四处苍松滴翠,竹影摇曳,十分幽美;怪石古松下,有一条石板小径,汪翁沿小路一直前行,越行越开豁,忽见一奇石旁有两位神情高古的美貌仙姑正悉心对弈。汪翁也酷爱下棋,便不由自主站在一旁观起棋来。也不知看了几盘风云变幻的棋局,汪翁忽想起家中妻小还等着他打鱼虾卖钱买米回去,不禁对两位仙姑深深一揖道:“叨扰仙家,渔家冒昧,不知如何擅入此地,竟忘了回家之路,叩请仙姑指点迷津。”对弈仙子看看汪翁,顺手一指说:“沿此路回返,见到一条烂船,便到你家附近了。”汪翁即遵指点往回走,不久便来至一片似曾相识的洲湖边;果然见到一条腐烂了的渔船,却不见了他拴在岸边的那条渔船,莫非自己那条船已烂成这般摸样?他想找个人一问究竟,可是竟见不到一个相识的人,而且人们的服装、语言,都十分陌生,汪翁百思不解;碰巧见一白髯翁路过,汪翁不禁上前备说奇遇,请教打问,白髯翁听后笑笑道:“渔家,你可知‘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么?”说完,白髯翁倏然无影。
故事离奇,但现实并不离奇。这片漫水洲其实就是澧水下游南岸的覆船洲,因澧水水患频仍,古来不知有多少渔船被卷进这回水洲,倾覆灭顶;毫无疑问,这漫水洲自古就是一片荒凉之洲、贫穷之洲、噩梦之洲,当地民生苦状难以备述。显然,正因为这样的掌故,后来人们才将此地取名“覆船村”(简作“复船村”),隶属停弦渡镇。直到前几年,这覆船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中共“十八大”扶贫脱贫东风吹拂下,曾经苦难贫穷的覆船村,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委、县委主要领导的深深关切下,停弦渡镇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覆船村成为全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覆船人下定决心,要让“覆船”涅槃,变成一条满载民生福祉的幸福之船。于是,“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的“福船梦”,开始在这贫穷之洲盘旋翱翔。“覆船人”汪云、唐毕娥夫妇看准机遇,激流勇进,担起了实现“福船梦”的铁扁担。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根据当地条件,通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湿地旅游度假区”的方向。他们深谙一条真理:扶贫借外因,脱贫靠内因。他们在各方支持下,争取到了近6000万资金支持,流转了2100多亩土地,其中核心景区占地600余亩。度假区借助停弦古渡文化和司马相如、卓文君私奔至此的爱情故事底蕴,以湿地利用为抓手,确立了“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公园”项目主题,先后开发形成“农家乐餐饮”、“游客接待中心”、“户外拓展”、“空中滑索”、“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场”、“3D影视主题乐园”、“皇家猎场”、“画舫游乐游艇”、“露天篝火烧烤狂欢洲”、“蔬果采鲜园圃”、“湿地浪漫别墅”等旅游度假项目,极力满足着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基本需求。县政协常委、“福船”总经理唐毕娥告诉我们:在“福船”的带动下,该村已出离了贫困村行列,全村3000多村民除外出人员外,大都在福船旅游度假区务工,收入较先前提高了好多倍;真正的贫困户,在福船村已经极少极少。谈起发展前景,“唐总”信心满满地说:“有党的指引,有政府的支持,有我们团队的精诚团结和不断创新,停弦渡的琴声一定会弹奏得更响、更美、更悠扬,福船村的大船一定会开行得更稳、更远、更富丽!
最后,不妨亮几张属于“福船”的耀眼名片,做为这随笔的收束吧:“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最美乡村休闲骑行运动基地”……
噢!从“覆船”到“福船”,难道不是一场壮丽的“涅槃”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