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10月23日第三版 编者按 10月28日,是我国第5个法定“老人节”,为隆重庆祝老年人的节日,本期视觉选编两组图片故事,第一组讲述了“一辈子,一张画;一张画,一辈子”,澧县的老画家郑传岩自学画画,老有所乐、老有所成的故事;第二组,通过镜头,再现临澧县一家民办敬老院的平常生活之景,镜头中的敬老院创办者,为入住老人默默奉献16年,成长为湖南省“十大行善大使”。生活在这里的200多名老年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快乐生活。 到2010年底,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到了总人口的17%,快速进入老年化阶段已经成为常德的新特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心与照顾正不断加大力度。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年人像本期视觉中的人物那样,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我的毛笔从未干过 □本报记者 陈欢 文/图 郑传岩,一位毛笔从未干过的书者。1940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常德中等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 1988年,任澧县枫林小学校长期间, 以美育为突破口,通过“让每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育人”闯出一条“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素质教育新路子。学校的墙壁,都改成了规范教育画廊、古诗画廊、想象画廊、幼儿画廊等,使原本生硬的教育变得情理交融,易于孩子接受。学校的每一面墙,从文字、画面的思考,到最后的落笔成型,都是郑老利用空闲时间一笔一划绘成的,融入了他满满的心血,使地处湘北的一所偏远贫穷的山村小学成为远近闻名的素质教育典型学校,被常德市教委授牌为“市特色学校”“市名优学校”。他多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2002年,退休后的郑老依旧没有闲着,反而更加“诗”情“画”意。他每天坚持书画,摸索出了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对《风雨人生路》《山石二集》两部手抄本情有独钟,翻开散发着墨香的纸书页,每一面都是诗、书、画的彰显,让人不得不惊叹他的恒心、耐心。当问起这两本册子共用了多少时间,郑老幽默地说:“大概用了两年时间,全手工,每天一篇,我的毛笔从未干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