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8-1-16 10:44 编辑
石门县黄虎港石拱大桥
黄虎港桥位于湖南省道S303线石门至清官渡公路线上,跨越渫水支流的深邃峡谷,自然横坡达80度,采用单孔石拱桥方案,单孔跨径60m,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建造的跨径最大的石拱桥。 黄虎港大桥为空腹式石拱桥,长103米,宽8米,高51、20米,全部由石头砌成,未用一根钢筋,一两水泥,她既是当时(1959年)全国跨径最大、桥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石拱桥,也是亚洲最高的石拱桥。直至目前,仍被誉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二”大石拱桥。 该桥为S303线修建时的重点工程,桥位处于深溪狭谷之中,跨越渫水支流黄虎港。两岸悬崖峭壁,山势自然坡度达80多度,高耸200余米,自古交通不便。清光绪二年(1876),东岸山麓石碑文载:“黄虎港南北要冲地也,峭壁千仞,羊肠一线,结曲崎岖,摧车折轮,较险于太行之阪,年来加塌圯,殊难置足,爰集同人,鸠资补助,稍能容步,或可免折骨蹶足之苦,至若修治宽坦,为千百年计,是指望后之君子耳”。直至1956年3月7日,才建人行铁架木面桥,长60米,耗资1.5万元。 E3E3E;mso-font-kerning:0pt'>“中国第一,亚洲第二”。 大桥修建工程异常艰难,桥两端石壁悬岩,接线长4.8公里,每公里要开凿6万多立方米的坚石。没有路,数以千计的民工们用百多米的绳栓着腰,悬吊在峭壁上拿钎抡捶,因为脚不踏实每打一捶都要被甩开岩壁几米远。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悬腰劈开一条小路和施工场地。在打炮眼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感人的事迹,1959年7月4日清晨,爆破队队长、共青团员杨万柱下到一口32米深的泡井里,清理渣石准备装炸药,忽然一般硝烟扑来,他感到呼吸困难,立即呼救,接着便昏倒了,在这危急关头,共产党员、二号洞洞长覃事春,不顾自己的安危,毫不犹豫地拴上安全带,直下井底,使尽全身力气,迅速将杨万柱扶上绞车,杨万柱得救了,可是覃事春已开始昏迷无力,又掉下井底。这时,共产党员王继美挺身下到井底。将覃事春和自己拴在一起。吊出洞口时,王继美开始昏迷,覃事春已停止呼吸。人们为覃事春舍已救人的的事迹深受感动,齐颂覃事春精神将与黄虎港大桥永存。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3E3E3E;mso-font-kerning:0pt'>,才建人行铁架木面桥,长60米,耗资1.5万元。
E3E3E;mso-font-kerning:0pt'>“中国第一,亚洲第二”。
黄虎港路段,是修建石清公路工程中最为艰巨的一段。在我的记忆中,在建设工地,到处是穿着印有“黄虎港难工纪念”白色汗衫的民工。该路段全部全长四点八公里,因山峦险峻,素称天险,路基最大,切深四十三米,共有石方二十四万三千六百三十一立方米,护墙四十八处七千三百立方米,黄虎港单跨六十米,大石拱桥跨跃深涧狭谷,工程异常艰巨,桥高五十一点二米,全长一百另三米,桥型为空腹式等截面,圆弧拱。拱圈厚二点三米,全桥需用石料七千八百七十立方米。木料二千三百立方米。水泥二百六十九吨。全部工程实用劳力五十九万三千四百四十九个工日。这个伟大工程是在中央和省地委的重视和指导下,石门县委和石清公路修建工程指挥部的具体领导下,成立黄虎港桥工指挥所,负责施工,省交通厅派来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在工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参与工作。工程需用劳力有石门县民工一千二百六十人、公路专业工人八百四十人。当初大桥石工不足,从民工中培训了初级石工三百五十人。艰险的路基石方工程全部由民工担任。施工初期都需要吊索攀梯,才能操作。经历一年的煅炼,学会了巧干,采用了大型峒室爆破方法并创造了爆破二万四千方的纪录。总共大炮二十七处,节约劳力三万一千二日。 大桥需用物资共二万七千吨,都要从两岸二百米高的悬岩上运到工场。坡陡路窄,运输困难,在工地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采取了多样运输交叉作业的办法。平地用土车、陡坡用滑船,空中用索道,水上用帆船,终于在二点七公里运距上运量达到日产百万以上,满足了工程需要,为大桥施工一跃再跃创造了有利条件。 器材供应工作,始终贯彻了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原则。自行加工了石灰百吨、火药六十五吨、木材二千三百立方米、木炭二百吨。保证了工程需要,节省资金六万元。 黄虎港全部工程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开工至五九年十二月竣工通车。历时一年另三个月。全桥二千余职工民工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精神教育下,热情奔放,干劲冲天,克服了很多困难险阻。终于使大桥工程提前三十七天建成。工程结尾时,中央交通部召开了黄虎港大桥现场会议,并鉴定大桥工程质量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