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红军抗日时期撰写的对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顽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8年5月,在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爱国将领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因城破殉难。武汉国民政府举行公祭,毛泽东与中共其他领导人联名送去挽联。联语高度概括了王铭章以身殉国壮举,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赞颂之情。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 克享遐龄,明达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 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先生病逝。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叶剑英联名送了挽联。联语意蕴丰厚,上联悼念去世的父亲,下联称赞儿子,宣传抗日,激励人心。“衡门”指简陋的房舍,也指隐士的居所,典出《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遐龄”是高寿的意思。“哲嗣”是对别人儿子的尊称。
摘录自《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撰写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