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338|回复: 33

(哥的散文) 缅怀母亲(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7 07: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8-2-7 08:23 编辑

缅怀母亲(上)


文/尹德新

        母亲30岁那年夏天,即1948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十六)生下她的第四个孩子。据说当时正发大水,老家门前的澹水河洪水泛滥、声势浩大。母亲忍不住月子头一天清早,就扶着大门框,看澹水小龙王发大威;母亲心里大概想着,这孩子来得真是不大一般,果然,次年就诞生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这个生在解放前,比新中国大一岁的孩子,后来便起名“尹德新”。
        “儿多母苦”,更何况解放前国家积弱积贫,靠父亲扛长工养活一家老小,家境有多难可想而知,母亲肩上的压力真比屋后的凤火山还大啊。但母亲特别能扛事,曾经冒雨挑着一头放着不满周岁的二儿子德松及锅碗瓢盆,另一头装着不到四岁的大儿子德生的一担箩筐“跑日军”,那辛苦那惊险难以想象。母亲特别能吃苦,有我这个负担之后,家计更艰难,常常有上顿没下顿,母亲很多日子自己靠嚼点炒黄豆、喝些井水糊一糊,以此尽可能把几个孩子弄得温饱点儿。母亲不怕艰苦生活的品格,深深感染着孩子们。一次,母亲对我三哥德才说:把你送到人家去,餐餐有白米饭吃。我三哥哭着哀求说:跟着恩娘吃北瓜丝儿都要得,我哪里也不去。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听母亲讲她自己的故事才知道的。还好,我一岁多时,新中国成立了。
        刚解放,父亲就当上了当地农民协会主席,忙得脚不沾地、人不落屋。操持家务、田间劳作、管带孩子等多付重担,都压在母亲肩头;刚刚解放的贫苦农民家庭经济依旧薄弱,生活过得仍很挣扎,所以无论父母怎么起早贪黑、拼尽全力,也无法保障四个孩子马上生活得很好。当时有位本家尹大雅一直没有孩子,便提出过继我为子;母亲虽万般不舍,但想到与其都护在身边吃苦,不如送出去过得好一点。就这样,母亲一咬牙,让那位族叔抱走了不到两岁的我。当天,母亲魂不守舍、彻夜无眠。抱得我归的族叔夫妇如同捡了个宝,不管孩子肠胃受不受得了,来了个大荤小素,吃饱喝足,当晚我就床上榻前拉得一塌糊涂,族叔夫妇历来好洁净,结果继父母还没当满24小时,就把我送回了家;母亲心里一面高兴儿子回来,一面后悔不该让儿子遭这趟罪。在母亲的所有孩子中,我可能是让她牵肠挂肚得最多的一个,这次的送出又归还只是开始。
        父母有个基本信念,就是再苦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读书。8岁那年秋天,我跟在哥哥们后面上学了,背的是母亲缝制的书包,穿的是“接力服”,即哥哥们穿过的那种家织土布靛染蓝装,母亲纺纱织布优质高效,我是亲眼所见的。学校离我家将近四公里,我一个营养发育双不良的小不点往返一趟实属不易。一个多月后,天渐渐冷起来,光脚丫上学不行了,母亲给我穿上她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鞋底几个月前刷过桐油,走在积水不多的湿路上,水一般不会渗到鞋里去,下大雨或者下雪就当别论了。上学后,第一场雪给我的印象最深,上学路上怕鞋浸湿,只能到校后才能穿上鞋,为了解决路上脚冻的问题,母亲拿来好几片棕给我绑扎在脚上,她说脚脚踩在“现地方”(即同一个地方)比脚脚踩在雪上会好;深深的母爱使我心中无比温暖,支撑着我坚持踏雪凌寒去上学。好在那天下午就放晴了,而且直到放寒假也没再下雪。第一学期下来,我语文算术都是红5分;母亲看了我的成绩单,十分高兴地说:幸得没把你送给人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任官停公社党委委员、工交系统党总支书记的父亲,在我家所在地安家湾办多种经营示范点,把这里搞得风生水起,一派欣欣向荣景象。铁器社、砖瓦厂、畜牧场、食品加工厂、石灰厂、农耕队、醬菜场、采石场、公共食堂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一应俱全。母亲就近在醬菜场晒醬,制醬油,做泡菜腌菜,样样活儿拿得起做得好。安家湾阶段性的繁荣之后,职工散抱,各回各家了。于是,母亲便在自己家里做豆制品、坛子菜;随便拿一样上桌,都十分开胃下饭,比现在形形色色的泡菜好吃得多,我一直念念不忘母亲做的那些家味菜,里面真的满是母亲的味道。
        生活中,一时之气易忍,时常之气难耐,而母亲却是一位惯忍时常之气的韧性主妇。父亲自解放起就一直当着本地的“乡官”,是位“老土改根子”。父亲思想正派、行事刚强,但性情也难免暴躁,在家常犯点大男子主义。母亲虽然不会讲“深明大义”这个词,但她却一直在用行动诠释它。尽管母亲时常受父亲一些闷气,但她却一直精心服侍着父亲。每当父亲从外奔波回来,母亲都会细心地给父亲改善生活、增加营养,因为她深知,在洞庭湖治理中身负重伤,落下严重肺结核病的丈夫心里也很苦;有时,母亲炖好鸡汤,包袱包好让儿子送到父亲做事的廊场去,父亲最后能活到66岁,没有母亲的精心照料,怕是很难;而母亲自己吃得总是最少,也最差。有时父亲给母亲气受了,少不更事的我心里很替母亲不平,母亲对我说:幺幺在外面做事不容易,一起带这么一堂儿女也不容易,还跟他计较什么呢?想想,几十年无怨无悔,这是什么器量、什么胸襟?这不就是最博大的母爱么?
        我五岁那年夏季的一天,母亲要出门走个亲戚,哥哥们上学去了,便把我和不满三岁的弟弟寄放到奶奶那里,奶奶是位默默无闻的老人,当时跟我叔父住一起,叔父也是公家人,整天不着家。傍晚,母亲去接我们,看到两个儿子有气无力坐在叔父家大门坎上,一问才知小哥俩还没吃中饭,母亲顿时泪如雨下。在乡里,这种情况往往可能成为婆媳反目的导火索,但母亲没有跟奶奶去理论,只默默地一手一个把我们牵回家,赶紧解决孩子肚子饿的问题。母亲是习惯了“忍一时之气,得一世平安”。父亲去世后,母亲明确表白,自己百年之后,就葬在奶奶一起,给她作个伴。可见我母亲的善良与忍让是十分难得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打过我,并不是因为我没惹她生过气,而是她习惯了忍,忍着性子不打我。
        我小学毕业时,父母没有选择就近省钱的什么农中,附中之类的学校,而是送我到办在十多公里外合口镇的临澧二中寄宿读初中,这可是当时全县两所正规中学之一。当时,我成了家里离母亲最远的孩子,好在合口能够向西北望见崔家大山,山峦北麓有我家,家里有母亲把我牵挂,我要以品学兼优来报答。作为初中新生的我们,每逢周六在校吃过晚饭,我就和同班的同乡同学杨隆珍、张如珍、王兴南、胡良荣等结伴回家,晚上九点来鈡才能走到屋,虽然有点辛苦,但是能见到母亲,能让母亲见到我,那种满足无以形容。星期天的大半天时间里,我在家会主动干些活儿,下午三点左右又得动身返校去赶晚自习。这时刻就有点让人难受了,儿子和母亲依依不舍,往往会碰撞得泪眼模糊,母亲会丢下手头的活儿,把我送出好远,然后站在山垭上,目送儿子到看不到人影了才回。最让母亲揪心的事,发生在初三上学期,血防普查发现我患了血吸虫病,母亲七个孩子,就我一个患上这病,说明合口是个重疫区,我和好几个同学都被送到合口血防站医院住院治疗;好在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大打消灭血吸虫病之战,他还为此写了一首七律《送瘟神》,国家对血吸虫病人采取了住院治疗费用全免的好政策。尽管如此,母亲急得百爪挠心,日夜忙碌的母亲抽不出身,就派我大哥来医院陪护,一个多星期之后,我痊愈出院回到家里,母亲看着我一副骨瘦模样,心疼极了,给我贵宾式的生活待遇——棉油煎鸡蛋。这次返回学校后,我更加发奋学习,初中毕业时顺利考上了远在县城的临澧一中。

图一:母亲临摹像
图二:早年全家照
图三:四哥尹德新



家母像.jpg
老全家福.jpg
IMG_1116.jpg
u=1840395007,2954839229&fm=214&gp=0.jpg
tp-hzy-040923-006.jpg
149312181037087300_a580x330.jpg
20120509024057722.jpg
2013090211480923e2c.jpg
318756-130F30I15475.jpg
u=2011960031,1474966374&fm=214&gp=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7: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孝为先,怀母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7: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18-2-7 07:47
百事孝为先,怀母佳作,点赞!

谢汉平先生首席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8: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风 发表于 2018-2-7 07:51
谢汉平先生首席关注支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8: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阅!学习!点赞!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18-2-7 08:10
拜阅!学习!点赞!祝福!

谢史老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9: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母亲比我母亲早生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1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8-2-7 09:03
你母亲比我母亲早生一年。

   谢寒儒先生关注!你母亲还健在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20:31 , Processed in 0.0408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