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元锐 于 2018-4-4 15:50 编辑
以往的翦家岗,因翦家祠堂而得名。沿常桃公路经陬溪上行数里傍左,沿着荒草古木掩映的小道幽境,拐入不远处就觉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数丈之高的绿瓦红墙建筑远远的亮入眼帘,那就是翦家祠堂呀。在风云飘摇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因中国近代史较有名气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和父亲翦奎吾曾在祠堂兴教育办学堂,授教于民族完全小学。看似这荒僻无人的古木丛林中,突兀间初识庐山真相,不觉也叫人大吃一惊。宫苑式的三座圆形拱门,由正门进入大院落里一座石牌坊,正中一大殿门楣有一耀眼醒目的镶金牌匾,上书;镇南大将军,洪武皇帝亲赐。殿厅中央供奉着翦氏始祖哈八士公塑像。转过殿后是一座可容纳数百人的戏台剧场,再后面是祭祖聚餐的厅堂,灶房。殿堂里的东西两廊、厢房若干间,民族完全小学就设在两廊厢房内。 这里原较荒僻,四野凄凉。此前一条如蚯蚓似的沙石公路,掩没在两边戳破胯的荒草中,弯弯曲曲的从常德延伸到桃源县城…… 途经这个因发源于翦氏一脉的剪家岗,无人不知这儿有个翦家祠堂。解放前隶属陬溪十保。与公路平行紧邻杨家巷,上接枫树回维,下连三里铺,人民公社时属陬郊公社的回维大队。 传闻“翦氏得姓,由始祖哈八士公,以回族从戎,佐明太祖平五溪蛮有功,赐翦姓。封镇南大将军,镇守常德,卒于疆。二世祖拜著,封靖边将军,袭父职,又卒于疆,诏赐歛葬。可见剪家始祖历史上的发达与辉煌……直至民国,翦氏数百年的人口枝蔓生发逐成大族。虽处荒僻闭塞之地,须知这地方,却是远近闻名富踞一方的剪家岗耶。 小镇许多在翦家祠堂读过书的老人,谁都见过了那块“镇南大将军”的匾额,和被赐封为大将军的哈八士公始祖塑像。翦伯赞的父亲办学时年事已高,齐胸银髯飘飘,精神矍铄。翦伯赞此时已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直至全国解放,而后在北京大学执教成为中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历史学家。而民族完全小学仍以父子俩为名任教。由于学校办得远近红火,翦家祠堂随之更是闻名遐迩了。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镇子上先后办了三所国有小学,这所小学后撤并于枫树维吾尔乡。后来在加速社会主义改造和破四旧的各项政治运动中。像中国这样凝聚族群,传承人性精神文化的古典建筑,翦家祠堂也就难于幸免的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捣毁了…… 然而,那阵疯狂过后,有人清醒的认识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文化遗产的无价之宝。谁曾料到当时唯恐避之不及,像征着至高皇权的那块“镇南大将军”牌匾,竟成了天价文物。在慨叹之余为时晚矣,想当初,那个牌儿收藏下来也只是举手之劳。也许那牌匾在五十年代的末期,就已付之一炬熔入炼铁的小高炉中敬火神菩萨了也不得而知,痛哉!惜哉! 前几年偶兴与友相约体验骑单车去游九龙山。哪知安逸的生活过惯了,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不知是体力不支还是耐劳不够,遗憾着半途而回了。途经枫树维吾尔乡回维村时,偶想起此地为剪伯赞之故居。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早已消逝了的翦氏故居,正在筹建开放刹尾中。我俩抱着顺道瞻仰的心情,左拐顺着一条新僻的水泥双车道滑进。春日的阳光到午时也很强烈,辉映在光洁的水泥道上晃得两眼花花的。眺眸两旁;原来的稻田已平整为沟垅,改造成了开阔的葡萄果园,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切都是为了美化周边环境呀! 进入一方园几十米的大场坪,四处有农人正在努力的植树、种花、栽草、抓紧在绿化建设中。与道两旁同时移栽的树木、花卉、草皮,正在枝叶稀疏萎靡艰难的在适应期中存活着。一圈矮围墙正面一檐门直入故居内院,檐门两边墙面右边标示省文物保护单位“翦伯赞故居” 左边“剪伯赞故居简介”桃源县人民政府公示。细读不觉心中就有了几分肃然! 故居座北朝南,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一座历史典型的湘、鄂、赣西北的晚清木结构民居。有大小十八间,建筑面积八百二十二平方米。翦伯赞出生于1898~1968年,在这里渡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而后加入了中国伟大的革命运动行列。 当我晚餐时就着小酒想:翦伯赞在文革中的含冤,至1978年平反。他从青年时期参加革命,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心血研究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历史,一生忠于改造旧社会的情感,收获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悲哀。社会的环境造就了一代不同信仰的人们,他们对事业的忠贞坚守着一份正义的守护,具有书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回头思量目今之文人……也许就是不同的时代环境,所成就的不同信仰吧! 故居于二0一0年由中共桃源县委,县政府桉原貌修复。二0一三年四月十四日,是翦伯赞同志诞生一一五周年生辰日,正式对外开放。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题了“翦伯赞故居”字匾。 故居修复依然,在纪念一代马列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或同志时,脑子里跳出一个奇怪的想法;现代人不知以怎能样的理念去思考,评价他!翦伯赞故居开放的概念意义是什么呢!是继承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还是以历史的伤痛去…… 随着时光的淹没已没有几个人知道翦家岗了,人们只知道在花海里有个翦伯赞的故居!桃源古城以千年采菱为佐证,地方历史值得挖掘,许多革命英雄人物值得纪念宣扬。以宋教仁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值得后人学习,发扬光大。在目前的经济建设中,振兴国运,抵制腐败更应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