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在上,地球人眼中若有若无的存在,因为世世代代无数次遥望,天地有望成为“近邻”。曾经的天圆地方,天高地阔,不过是我们童真般的遐想。或可预知的未来,“太空家园”,会向人类发出邀请。
澧县,传承着六千年文明,谋划着数十年上百年发展,畅想着动辄千年的未来,澧州梦里,有职责所系,更有天意使然。
聆听远古足音
广袤的澧阳平原,哺育着澧州众生。在当年的车溪乡南岳村,有一处高地,常人眼中并无异样,却因为本土考古工作者的慧眼,撩起了轩然大波。从1991年开始,长达十余年的挖掘和解密,城头山,不断跃入世人视野,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城头山也摇身一变,从耕种田园变成一处绝佳的学术研讨基地。
“中华城祖,世界稻源”,是城头山最响亮的标签,又是澧县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载入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城头山,是先祖的故园,是澧州的荣光。
城头山,还是一座最早的智慧之城。纯手工时代,240亩椭圆形古城,规划缜密科学,功能分区布局合理,东西南北城门两两对应,倾斜误差不过1度。薄胎红陶,工艺精细,玉器钻孔直径不到1毫米。种种未解之谜,世人在假说,学界在争论。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头山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等等,都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的杰作。2017年德国柏林世界建筑节,在颁奖典礼上,城头山考古遗址公园获得唯一景观奖。同年9月,澧县举办了高规格的稻作文明论坛,达成了广泛的“城头山共识”,还特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来澧,实地考察和调研稻作文明的延续路径。
澧阳平原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距今一万年前后,这里率先发生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为稻作农业起源奠定了基础。已经发现的700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3处之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澧县,已经在行动。
聆听远古足音,那是人类文明的序曲,那是根脉延续的律动。
铸就现代辉煌
潮涌澧水,浪击洞庭,澧县,正踏着新时代节拍,前行在铸就新辉煌的征程。“八千里路云和月”,澧州梦里,有山重水复,更有柳暗花明,有金山银山,更有绿水青山。
县十二次党代会,是一次调弦定音的大会。“新澧州、新跨越”从此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极一城”“四大跨越”“五个澧州”的发展路径尤为清晰,园区攻坚、城镇带动、交通建设、旅游升温、民生提质“五大会战”,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工程”全面铺开。脱贫攻坚按计划稳步推进,“开放强县,产业立县”带动全县产业升级发展。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县正在展开密集调研,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等等,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大事,可望真正实现。为了留住乡愁,激发澧籍能人回馈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广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召开“澧商澧才,梦绘澧州”恳谈会,澧县跨越式发展的步履,必将更加行稳致远。
在“十九大”精神全面指引下,为构建“澧水中心城”、“津澧新城”新框架,澧县对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县域路网,进行全面升级。投入43.8亿元,改造城市道路38条,投入34.5亿元,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7133户居民居住条件,投资6000万元,澧水左岸5.4公里成为风光带,投资10亿元实施河湖水网连通,使城区黑臭水体变成活水。津澧汽车客运总站正在建设之中。为对接京港澳、沪昆、二广、杭瑞等国家交通大动脉,沅澧快速干线第二、第五大道与襄荆常城际铁路、“一航五港”等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立足县情,拓宽视野,顺应民意,是澧县加速发展的准绳。民意即天意,开拓奋进的累累硕果,现代文明的动人交响,那是与远古文明的深度对接,也是与未来达成的约定。
撩动未来畅想
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重任在肩,我们无暇他顾。在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县委县政府承办国家级“航天科普巡展”,其间深意和考量,耐人寻味。
空天高科异军突起,大国重器频显神威。天上的事,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走近百姓生活。“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面对天地情势巨变,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我们不能不爱科学。
航天科普巡展,是一次“中国航天日”纪念盛会,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科技推广普及活动。在县级城市举办此类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普先行,教育搭台,科技助力,产业支撑,将极大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节俭、安全”,是活动总基调,“有序、高效、精彩”是活动总目标。本次巡展,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澧县人民政府主办,县科技工信局、文旅投、“中高会”科普教育展览中心、航天创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县教育局、文广新局、科技协会协办,部分企业冠名赞助。
八千平米展区,分为航天展区和互动体验区两大板块。为期一个月展期内,还有科普报告会,航天绘画展,航天员互动,国防知识普及,万人签名等活动。
长期以来,澧县洋溢着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从2012年开始,由县政府、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环保局主办,少年宫承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在少年宫,有专门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也是一处科普教育基地,这里每年都要定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普知识讲座,举办青少年科普知识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大约3万名青少年来此进行各种科技实践。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近年来澧县一直位居前列,省级一等奖就有25项,市级奖项多达百余项。“防雨淋湿的公共座椅”、“溢水支撑架”等2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爱科学,学科学,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懂科学,用科学,是未来发出的呼唤。畅想未来,我们就该尽情撩拨。
共筑航天新时代,澧州梦里天意闹。
“新澧州,新跨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朝天越。掩卷历史,环顾现代,放眼未来,古老的澧州文明,再添异彩,人类文明,又将抵达新的彼岸。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的蓝图已经绘就
中国航天将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起航。
让你我携手,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共筑航天新时代!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独立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征程。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新时代。
进入空间的新能力
走向深空的新探索
服务人类的新应用
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国航天将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起航。
让你我携手,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共筑航天新时代!
资料/中国航天日 心网传媒
转自以澧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