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应常德1十1爱心联盟相邀,在中秋之即拜望国军抗战老兵,从陬市车行余田途中极目乡野,田间多已收割,只觉秋日的太阳白晃晃的刺目。那天恰逢余田集日,车行于前阻后拥汤锅般的沸腾中,喇叭鸣得急如抢火,乡民们却胜似闲庭信步。感叹农村堪比闹市还要闹市,车堵人拥管束无章。好不容易拥出乡场,在山湾里起伏颠簸至原湘西北红色政权——桃源徐溶熙苏维埃政府的旧址《青龙寺》村。 第一个走访的国军老兵燕和初,燕老已91岁高龄。民国三十一年十七岁在陬抓丁入伍。在远征军53军周福成部36团四营炮兵连服役,曾任上士班长。参加了高丽,贡山,陈冲,阻击歼灭日军一个集团军的战役。战斗结束四万多人死伤只余八千多人,他的腿脚在这次战斗中多处负伤。抗战胜利后,在辽沈内战中和平起义,四八年部队解散发证和路费回家。在归途中心生恐惧烧毁了证件。燕老身体不太好,耳聋,但讲起抗日那段经历却是精神昂奋,声音宏亮的感到自豪。当爱协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激动地连说:没得什么要求,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和我一块儿出去了七个人,我能捡回条命来就很够本了! 第二个老兵在距此不远的檀木村,谭伟林老人,91岁。民国二十九年入伍。在湖南的芷江,怀化受训后服役宪兵十八团,团长姚应龙是安微人。民国三十年参与长沙第三次会战,在捞刀河阻击日军。紧接着参战衡阳。而后在重庆青木关受训升任宪兵排长,后在来风驿训练新兵,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后,开赴北京随傅作义受降,部队愿去愿留自然遣散。在军服役八年的谭老身体还较健朗,到他家时正逢他在集市茶馆喝茶。 下一个目标去架桥万代岗村。到架桥镇时已下午一点多钟了。找了个小馆子一行五人开心的吃了顿乡下口味。饭后日正中午,车壳烤得能煮饼了,缩进车内如入蒸笼汗湿衣背,脸上微汗似毛毛虫爬得痒痒的。车子启动后敝开窗子,扑面清风呼啸而进,才得来清风爽身畅。由于只晓大方向,只得车行途中问道了。沿途翻山越岭水泥路面光滑,几十年的和平建设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一行感叹: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和平,要记住战争创伤关爱老兵。 在村部打听到余老住址,只因住得偏僻,经多方询问,反复误行。最后在一位好心老太带引下进入余老的家。余老89岁,四六年抓丁入伍,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参加过西北解放战争,五零年抗美援朝,一十一年戎马生涯,五七年复原务农。在落实国家入朝参战人员政策后,民政局每月有500元生活费。到他家时他正在客厅里拣棉花,余老身体不太好,患有肺气肿多种疾病。爱协的花非花亲切的询问,耐心的做了记录,并劝他去医院作个全面检查,并留下电话有什么困难可提供帮助。 最后一个老兵是祠堂村钟时用老人,在村支书带领下在一个低矮破乱的屋子里找到他时。不觉令人一股凄凉酸楚涌堵心间。老人孤苦伶仃正在拾掇捡荒的破乱,屋子里五十年代的破旧家具狼藉赃乱发出一股霉腐味。破乱的衣服汗渍斑斓,看不出布料本色,还不知哪天洗过的。老英雄哪象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场,但他确是有过四年战争的服役。我们把疑问的眼光投向支书,支书告诉我们:曾安排他去乡养老院不愿意去,我们劝解未果,想来老人还是如俗话所说:金窝银窝离不开自己的狗窝。在离去时众人给老人凑了几百元钱。离去后不久爱协要我专程给他送去一千元钱。 一天的走访在辛苦愉悦中圆满结束。在抗战胜利67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挑起钓鱼岛争端,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大家要记住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留下的耻辱,不要忘记在血与火的奋战中牺牲的英躯!牢记艰苦的抗战历史,社会,团体要多关爱抗战老兵,牢记艰苦的抗战历史。 (1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