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16|回复: 19

当好这“四员”,孩子成才并不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4 1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好这“四员”,孩子成才并不难
全市优秀家庭教育征文入选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多次在重要场合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家长在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如何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困惑。我是一名从教26年的教师,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过一些思考,我觉得家长只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孩子成才并不难。
    一、言传身教,当好“示范员”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与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式。那么,父母对孩子如何言传身教呢?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谈一下。
    1、父母的言行举止要成为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到,要言行一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威信,才能有效果,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2、父母要有进取心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孩子。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每一步都意味着胜出或淘汰。那么我们父母也一样,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如果没有进取心,就会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甚至直接被淘汰,这也给我们带了极大的压力,作为有智慧的父母会把社会给予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时刻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自觉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最新知识,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成绩,是对孩子做好的精神激励和最佳的行为示范。孩子会受我们的熏陶,也会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3、父母要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如果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被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反之,如果家庭不和,父母经常打打闹闹,则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伴随孩子一生,我们父母的言行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必须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实践优于灌输。
    二、家校携手,当好“联络员”
    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不闻不问了。我就遇到过家长对我说:“蒋老师,孩子就全权委托你了,你帮我严加管教。”似乎孩子上学以后,教育孩子的事就可以撒手不管了。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教育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双方的责任,家长一定要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家长会能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和孩子的基本情况,学校对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它一般由班主任老师主持,所以也有利于家长与班主任的交流。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参加家长会,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推托不来,在老师和孩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建立联系。虽说现在学校与家长联系方式也不少,如家访、打电话、微信、QQ等,但毕竟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老师难以把握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一方面,家长可以向老师通报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思想动态等,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人际交往、思想品质等,以便于老师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家长还要热心关注学校组织的活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大多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家长对这些活动应表现出热心,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这些有益的活动,不要以影响学习为理由加以阻挠。
    三、耐心细致,当好“疏导员”
    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力、自制力都在弱化,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广大家长的重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明显。作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是前提。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坚强、进取心、勤奋、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 、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2、了解孩子是基础。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 、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3、信任孩子是关键。
    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四、科学民主,当好“管理员”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以管教。似乎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其实家长也需要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反思一下自己的管教方法是否恰当。以下几点,家长们不妨参照一下。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许多家长教育观念仍然陈旧。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将来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所以他们只关心孩子考试成绩,不追求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只追求分数的结果,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使学生想学好又怕成绩考不好,最后被家长全部否定,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失去成才的机会。其实我们教育子女不只是让他成“才”,关键是成“人”。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智商的大学生,更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因而我们对待孩子不仅仅要关心学习成绩,更要从思想、行为、交往、能力等各方面去关注,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能有一席之地。         2.家长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孩子的学习过程虽然主要是在学校,但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一个成绩较好、健康向上的学生,是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有记者调查了2017年的高考状元,发现他们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家长们不妨借鉴一下:
    (1)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如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说“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有感而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2)把孩子当朋友看。状元们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有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
    (3)让孩子放手去做。几乎所有的状元爸妈们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名清华学霸在采访中说:“是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4)表扬和批评要讲究策略。广东状元张恒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还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教育’,我觉得很适合我。”
    3.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角度上来说,习惯是能力的通道,能力只有在良好习惯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作为家长要辅导孩子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但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只是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课堂学习习惯,而在家中时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下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能有力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4、家长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孩子,对各种现象和问题都会产生好奇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倾注全部感情,甚至会达到一种痴迷程度。家长要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尽最大可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他都有很好的激发作用。   
    5、家长要帮助树立教师的威信。
    在学生面前不要诋毁学校和教师,如果有意见,可以在孩子背后讨论,或者和教师直接交流。在孩子对学校或老师发泄不满时,家长不要火上浇油,要晓之以理,一旦孩子对学校或老师产生了偏见,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家长朋友们,教育好下一代,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让我们谨记习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吧!

                   文稿来源:常德市妇女联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点评

点赞!  发表于 2018-7-4 1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点评

为您点赞!欢迎指导 !  发表于 2018-7-4 1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贴,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欢迎指导,交流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1: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到,要言行一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威信,才能有效果,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1: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是能力的通道,能力只有在良好习惯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15: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问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0 00:17 , Processed in 0.0343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