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18-8-7 13:10 编辑
七月遐思
走进七月,一年中的时光转眼就走完一半!再过半年,就走完一年的路程,感叹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七月的气候,让我们感到热烈、奔放、酷暑难耐。文人们往往把《诗经》中的“七月流火”反过来形容天气炎热。是的,在城市街道、在黑色路面,那中午前后的一段时光,恐怕有五六十度的气温,树上的知了,声音变得沙哑、有气无力了,树叶晒得直往下垂,小草的叶片全都晒得竖起了耳朵,难怪人们躲在空调房里不出门啊!
不知道是在闹市呆久了,身体的适应能力慢慢下降了,还是气温越来越高,觉得年轻的时候身体很耐热。我从十来岁到二十岁前,每年的七月,要参加生产队的双枪(即抢插、抢收)。那时候,大概七月十日左右开始收割早稻,小时候的我,就在稻田里给大人递禾把子。稍大点,开始拿着镰刀割禾。在整好的田里插秧。十八九岁时,学着踩打稻机,脱粒。那时是出集体工,早晨三四点钟起床后,乘着凉爽割稻,扯秧。七点前后,如果在队屋附近收割、插秧,一般回家吃早饭。如果在远点的稻田收割、插秧,送谷的劳力把各家各户的饭带到田头港边的树阴下,出早工的才从田里上来,在渠水里简单地洗掉手脚上的泥巴,坐在地上狼吞虎咽的吃早饭。早饭后,大人们抽上一根烟,算是休息。然后又回到田里割稻的割稻,插秧的插秧。大概到十点钟吧,太阳真的火辣辣的,晒得人们汗流浃背,有的为了降温,干脆用田间的水把自己身上浇湿。这样高温下的劳作,要坚持到中午十二点过,送午饭的来后,才又到树阴下吃午饭。午饭后,有的在树荫下放些稻草,把斗笠盖在头上,倒下睡觉。尽管有不规则的点点光斑照在身上,尽管气温暑热难当,可比起在太阳地下劳作,那还是凉快舒服得多啊!树荫下坐满了,有的走到抽水机房,睡在地上。下午出工,也许要到四点吧。直到太阳下山一会儿,正劳力才能挑着满满的一担谷、非正劳力则收拾集体工具顺便带到队屋,然后正式收工回家。吃晚饭,家家都是点着煤油灯。这就是我的双抢日程。这样的日子,大概要延续一个多月。到七月二十几日,参加双抢的社员,几乎人人手脚都患上稻田性皮炎,溃烂不堪!可是为了完成双抢任务,谁也没有休息!晚上,人们把竹床、板凳床搬到外面,睡在上面乘凉。为防蚊虫叮咬,就用一种叫辣蓼草的植物在上风点燃熏烟,效果很好。我双抢时,深感疲劳,有时在竹床上睡到转钟,蚊子咬得痒醒来才回屋上床。可是,刚睡,队长就喊话催着出工!双抢的日子,一天就睡上五六小时,且要应付超强的体力劳动。就是这样的日子,当父辈们看到队屋禾场里堆着、晒着的金黄的稻谷时,还是感到无限高兴;当他们吃上新米饭时,把内心的满足挂在笑脸上! 在农村,七月是收获的一月,七月是播种希望的一月,也是农民奋力打拼的一月!
那些艰难的岁月,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今天,农村的侄辈们很多都还是作自己的田土。可是,双抢的气氛再也不如以前那么难熬。收割机在田间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然后把谷送到主人的禾场里翻晒,翻耕平整秧田也是机械化,一次性撒播替代了插秧全过程。现在的一次双抢,农民们就那么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上班,比城里的工人还舒服!”
社会的发展大大超出我当年的预想,当年千方百计跳出“农门”朋友,如今又在想方设法在农村安家,为子女寻找农村对象,以便他们名正言顺地落户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