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26|回复: 14

把湖湘农具文化浓缩在方寸之间的耄耋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9 09: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8-8-9 09:45 编辑


                   把湖湘农具文化
      浓缩在方寸之间的耄耋老人
                                                             文\刘小明  

   
     童老离开我们近十年了,但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追求,他的成果,在我脑海里仿如昨日,记忆犹新。
他叫童戍林,是桃源县原县商业局退休干部,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为了弘扬湖湘农具文化,把根留住,在近5年时间内,下乡调查走访了上千个农村家庭,拍摄了数百张传统农具照片,一刀刀,一凿凿雕刻了150余件各式各样的湖湘微型农具。大的不过6平方厘米,小的仅2平方厘米。小巧玲珑,活灵活现,非常逼真。150件微型农具倾注了老人多少心血和汗水,又寄托了他那多少农村、农民、农业情结。
      童老1988年退休后,不甘寂寞,也不愿呆在城里,而是喜欢到乡下农村转悠,这个亲戚住上三五天,那个朋友里呆上半个月,用他自己的话说:“农村里的空气新衅,泥土都是香的,能够健康长寿”。
     在农村住久了,他暂暂发现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国家,在长期的农事活动中,农民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精巧农具,这些都是广大农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人类征服大自然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二十世纪后期,随着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普及,相当一部分农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童老想,这虽是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些农具还等得若干年后会销声匿迹,后人都不知道前辈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田间耕作。他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想法:把湖湘农村所有农具用百分之一的比例做成微形缩样,写出它的性能,供后人参观,教育后代不忘根本。
      童老的想法得到了老伴黎兰姣的理解和支持,老伴拉过他的手,深情地说:“老童,我们都是夕阳西下的人了,在有生之年要多作些对社会、对后代有意义的事,这比什么都好,你放开手脚干吧,我支持你”。
     2000年春节刚过,童老买了一个价位较高的“傻瓜”照相机,带着老伴一起下乡走村串户了。每到一个农户,他都作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几乎所有的农户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大力配合他们的行动。每碰到一件老式农具,童老就乐得得眉开眼笑,从不同侧面给它拍照,还拿出铅笔对农具的结构、构造进行勾勒,并标明它的名称、性能和用途。那时的桃源农村,老式的农具已不多见,要找到一件不同类型的农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童老凭着自己多年在农村工作见闻,把它排列了150多件(套),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按图索骥,一件一件地寻找。
     仲夏的一个早晨,骄阳似火,童老在一个农户家发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榨油系列农具,它由辗槽、炒锅、蒸锅、油榨等组成,且保管得比较完好。童老高兴极了。这里瞧瞧,那里摸摸,就象捡到一个宝贝。他为此用他那个傻瓜相机从不同侧面拍了两个胶卷的相片资料,又坐下来对某些特定结构画了32张速写。汗水汗湿了他的全身,蚊虫叮得他多处红肿,但他全然不顾,把这些工作作完时已到了午夜时分。
    农村中有些农具的构造是相当复杂和精巧的,为此童老对这些农具作了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过去农村的抽水工具就是水车,而水车常见的有三种,即手摇水车、座式水车和站式水车。童老对这些水车的构造、比例作了深入认真地探索,那怕是一个细小的构造他也要弄通弄懂为止。
    2003年春暖花开时节,童老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开始制作微型农具模型了。童老给自己未来的工程定了一个原则:制作时间为两年,求精不求快,求逼真不求意象。制作前他到五金店买了系列材料自制了小斧、小钻、小锯、小刨、小凿等数十件工具,购置了一些红木边角余料做雕刻材料。雕刻微型农具模型时,他是戴着老花镜,身穿皮围裙,一坐下来就是半天。制作手摇水车时,此物件总计长20厘米,箱体长12厘米,箱高4厘米,箱宽2厘米。计一个大轮,一个小轮。32个水页,31节水链。光制作一个水页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水页的木钻孔精细到只有0.08厘米,组合连接时要借助扩大镜才能完成。
    2005年秋,童老的153件套微型农具已基本完工,并且很快就在桃源县城传开了,到他家参观的人络驿不绝,市县两级电视台也对他进行了采访,童老对每一个到他家的人都热情接待,义务为他们担当解说员。随后,老俩口买来一斤清漆,一丝不苟地把它漆得焕然一新。不久,广州一个爱好收藏的私企老板得知这件事后,找上门来愿出两万元买走它,要知道当时两万元对童老来说是笔“巨款”啊,但童老不为所动,微笑着摇头谢绝了。他后来告诉我们说:之所以花这样大的心血雕刻制作微型农具,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为弘扬、总结湖湘农耕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不久,童老又在构思微型湖湘传统家具100件套,已开始了前期的资料准备,预计2009年完工。但不幸的是,2008年晚秋他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听此噩耗后我们即感到万分悲痛,又感到特别惋惜。尊敬的童老,你的剩余岁月没有浪费一分钟,把全部精力贡献在延续湖湘农具文化上,真是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晚霞虽是夕阳的余辉,但抛洒在大地上的却是一片辉煌。

                              IMAG0249(缩).jpg



              以上是童老制作的部分微型湖湘农具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0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美图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1: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童老!缅怀童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1: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近5年时间内,下乡调查走访了上千个农村家庭,拍摄了数百张传统农具照片,一刀刀,一凿凿雕刻了150余件各式各样的湖湘微型农具。大的不过6平方厘米,小的仅2平方厘米。小巧玲珑,活灵活现,非常逼真。150件微型农具倾注了老人多少心血和汗水,又寄托了他那多少农村、农民、农业情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1: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普及,相当一部分农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童老想,这虽是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些农具还等得若干年后会销声匿迹,后人都不知道前辈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田间耕作。他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想法:把湖湘农村所有农具用百分之一的比例做成微形缩样,写出它的性能,供后人参观,教育后代不忘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9 14: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童老!缅怀童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6 19:09 , Processed in 0.0389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