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维贡 于 2018-9-2 10:41 编辑
(大家一起在八角楼颂读入党誓词) 心中想起那座山,赴汤蹈火也心甘! ——福寿颐康园党务群团组织魏敏 2018年8月24日至26日,福寿颐康园党支部带领我和另外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前往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共产党员应该如何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让我们真正理解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打下良好的基础。
记得一下高速,我们就看到了火炬形式的路灯。我很惊奇的说到:哇,这个路灯好有创意啊,是火炬样子的。马上,副院长、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严维贡就解释:那时候还没有电灯,革命先烈们日夜兼程赶路,只好举着火把急行军啊!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将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便在公路上普遍用起了火炬形状的大灯。听完这个解释,我对井冈山有了一个们暖的感觉。
第二天,我们早早就到了毛主席在八角楼的故居,看到了当时毛主席和许多先烈们生活和办公的地方。感受他们当时条件之艰苦,条件之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参观完故居,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走进黄洋界大门,看到的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大幅油画。油画上面的地形险要、防守森严、红旗飘动,仿佛能听到当时的呐喊声。毛主席曾经感慨“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来形容当年情景之险恶。离开黄洋界,我们来到“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感受当时医疗条之简陋,伤员只能躺在用两块砖块搁着的木板上,很多药品都不全,还得随时准备被敌人袭击,不知有多少先烈在此牺牲。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里,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边走边看,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了解到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慢慢参观,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看到了革命时期生活之艰苦。当时,他们的旗帜都是手缝的,破了补,补了破,棉袄都不知道缝缝补补多少次,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时候是那么的破烂。特别是烈士们的雕像,有的在战斗中腹部中弹肠子外流了,还将肠子塞进腹部,继续战斗直到牺牲。看到马义夫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为战友们铺平了胜利的道路。还有更多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为解放全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带着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的疑虑来到这里参观。终于让我明白,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带着意犹未尽,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之行的最后一站——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看着一排排先烈的名字,我的心情是震撼的。啊!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呢,还有很多牺牲了不被人知的又有多少呢?
这次,我们重温革命历史,缅怀死难先烈,让我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充分发扬井冈山精神,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全体同事们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下,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为福寿颐康园的养老尽心尽力,为福寿颐康园的发展全力以赴。做到时时刻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像井冈山军民那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做一名合格的福寿人,争取早日加入党的组织,做一名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合格的共产党员!
(右一为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