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8-9-9 15:32 编辑
“脱贫攻坚功臣”毛传坤 石门县壶瓶山镇黄莲棚村党支部书记毛传坤同志脱贫攻坚事迹小记 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的毛传坤,是石门县壶瓶山镇黄莲棚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他1998年10月开始担任村文书,2011年3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2014年初,扶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后,他随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扶贫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率领全村村民奋力拼搏,使这个位于穷山僻壤的穷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收入大增,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超过脱贫指标,从而全村实现了贫困村2018年上半年按期摘帽。 建立班子脱贫信心,引领骨干全力投入 黄连棚村距县城约160公里,平均海拔高达1300多米。16177亩总面积中,山林面积占了14477亩。125户农户中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5户,占到了全村农户的一半。当扶贫攻坚的浪潮席卷全国时,该村不少人认为本村条件太差,对脱贫致富的信心严重缺乏,这便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重大障碍。作为全村的领头人,毛传坤深刻认识到,要改变面貌,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去掉自卑心理,建立脱贫信心至关重要。而要想大家建立信心,首先必须让支村两委班子建立脱贫信心,然后引领全村村民投入。于是,他首先下大力气反复召开支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认真学习党章,明确为民服务宗旨,同时认真领会上级关于扶贫攻坚的相关文件精神。班子思想统一后,又立即召开全村党员和组长会议,要求大家坚定脱贫信心。通过反复学习,全村党员和骨干认清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并在全村范围内逐户进行宣讲、动员和鼓励,终于使全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丢下了思想上的自卑,建立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为大好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村生活环境 过去,该村公共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全村只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外地。村民到壶瓶山镇办事,先得步行到这条简易公路上后,再租乘“麻木”进镇,一个来回,一般需要一天时间。吃水全靠“望天水”每遇旱季,不少村民就要去几里外挑水。用电也十分艰难。由于地广人稀,线路损耗严重,许多农户家连日光灯都无法启动。通讯网络更是空白。于是,毛传坤下决心一定尽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自2014年起,他不知疲倦地为此奔波,跑坏了6双鞋,骑坏了一辆摩托车。终于在镇党委、政府和扶贫后盾单位县市场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12.8公里水泥路和到各组各户的公路,解决了交通问题;根据村民居住地域情况科学布局,修建了总容量达1100立方米的蓄水池10个,并通过各种渠道,将水管架到了各家各户,使村民从此永远告别了“挑水”的日子;改造了电网,提高了全村村民的用电质量,多数村民家里还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接通了互联网,绝大部分村民用上了手机,并开始使用微信。公共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还为村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过去村民到湖北“赶场”需要一整天,如今通了水泥路,村民带着自产的山货骑摩托湖北“赶场”仅需15分钟。在基础建设中,毛传坤付出了无数艰辛。为了寻找自来水源和科学选点建池,他穿着草鞋爬遍了全村的山山岭岭;为了修路,他骑着摩托车翻下路崖造成左腿髌骨骨折,缝了14针住院28天,医生要求至少休息半年以上,但他一出院,就返回了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就连住院期间也时刻通过手机遥控指挥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两大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黄莲棚村地处高寒山区,这里的村民历来靠山吃山,用砍树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生存,但由于生产方式极其原始落后,因此与外面世界经济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带领全村村民尽快摆脱贫困,毛传坤决心用产业发展推动全村的扶贫攻坚。一是大规模扩大烤烟种植。该村常年云雾袅绕,生产烤烟气候得天独厚,但过去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村民依然在贫困线上艰难度日。经过艰苦努力,引进了工厂化烤制设备和技术,先后新建了每栋可烤20亩烤烟的烤房50栋。由于工厂化烤制引进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和烟农劳动强度的极大减轻,大家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激发,烤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了1600余亩仅此一项产业,便使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不足2000元增长到了6000元。二是积极探索高山环保蔬菜生产。从2017年初开始,毛传坤在扶贫后盾单位县市场服务中心的强力支持下,开始进行了高山环保蔬菜生产的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动员和发展,全村村民利用空坪隙地、用不打农药、不使用转基因种子等方式种植的高山环保蔬菜已达100余亩。由于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现还在继续发展。村民都说:“利用岩壳旮旯和空余时间种菜,一年无形中得个三、五千块钱,真合算!” 两大产业,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快速、稳定、长远的增长,而且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同步壮大,由2014年的2.1万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15.5万元。今年6月“国检”来到石门,该村被随机抽中代表全县接受检查,以高分顺利通过“国检”,并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从而为县委、县政府争了光。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毛传坤为此付出了无数智慧、艰辛和汗水,实在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