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8-9-27 06:32 编辑
黄山日出 七 律 为看日出,半夜登顶,寒风习习,雾气腾腾。 半山漂雨,山顶转晴,万人争位,观赏奇迹。
光明顶上五更寒,坐等东方日出阑。一线晨曦开睡目,千层彩艳卷云残。 金阳四射流霞转,银鸟三山舞空峦。漫漫海天成丽色,巍巍峰岭展奇观。
早晨的黄山一天数变天,到达光明顶之前又下起了浓浓的雾雨。本来就难行的山道,加上寒风、雾雨,显得格外的艰辛。队伍长人员多,不时传出某个人掉队了,停下来找找看。崎岖的山路,丛生深壑,悬崖峭壁,一不小心,真有可能会掉下万丈深渊。四十分钟的路程走了近一个小时。赶在太阳出来前,我们终于抵达光明顶。漫步在云蒸霞蔚、烟岚缥缈之中,吾等云云众生好似飞升于琼楼玉宇之间,夜登光明顶,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到,山、林、谷均是一般色。 在一片嘈杂声中,我走到光明顶峰炼丹台。还好,人不是很多,我们立于台上,慢慢看到只见东方一缕红光现于天边。山谷中有大团的云雾飞过,霞光尽染于云雾之上,紫色的云雾如身穿纱衣仙女,飘飞于天上人间。突然,人群骚动起来,原来东方破晓,幽暗的晨光转瞬间即逝,无论是峰峦、松柏、还是游人的身上都披上了万道霞光,人们大声欢呼着,声震九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时此刻唯有润公大气磅礴的诗词才能诠释人们的心情。 光明顶之南谓之前山,群峰鼎立,众壑纵横,磴道曲折而陡峭,英俊挺拔天如须眉男儿的天都、莲花二峰,是前山景色雄奇的代表,光明顶之北谓之后山,奇景荟萃,清幽淡雅,清秀温婉如巾帼女儿的始信峰,是后山秀丽景色的精髓。1979年的7月邓小平以75岁的高龄畅游黄山,他老人家徒步从慈光阁,经玉屏楼,直上光明顶。此时之邓公做为中国的引路人,想必是借此向世人,也是向世界展示其“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气魄。当年邓公曾云:“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邓公不愧一代伟人,谈笑间将主大地沉浮的雄心壮志挥洒得淋漓尽致。 领略了前山的雄奇,更渴望尽睹后山的秀丽,于是我们向始信峰进发。山中林木郁郁葱葱,清晨的露珠在树叶上闪烁流动,清新而温润的空气氤氲于山谷之中。走出山谷,只见前方,一巨石硕大无比,浑然天成,直立于山颠,名曰“飞来石”,据说这就是《红楼梦》中幻化为通灵宝玉的顽石。既然宝玉源于此,那么化身黛玉绛朱草又在何方呢。 在西海宾馆的旁边有很大的一块空地,导游说这直升飞机的停机坪,2001年为江泽民同志巡幸黄山而专门兴建的,当年为了修这个停机坪几乎削平半个山头,其工程之浩大可见一斑。 既来之则安之。认清方向,我们朝始信峰进发!“到了始信峰,方信黄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沿路的黑虎松、连理松、竖琴松、探海松,形态各异,生动形象,更有许多无名松让我连连称奇。原来不过10分钟的路程,我们走了足40分钟,有太多的美景让我们驻足不前。 立于始信峰,我们登顶环顾,云海茫茫、险峻壮观。对面的石笋峰在雾气的笼罩下似一幅刚刚洇过的水墨山水,留张照片以作纪念吧,几张照片的功夫,那山水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雾越来越大了,我掉队了,只身继续前行。 黄山之处于迷雾,正如我之处于迷茫,在迷茫中我想看清方向终究是徒劳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前行,在行进的途中寻找方向,修正方向,终有云开雾散之时,我会看到属于我的风景。看来黄山真的很有灵性,与吾心有戚戚焉。 云开雾散时,黄山之奇妙,感悟在山水之间感山川之秀丽,思造化之神奇颇有所得。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黄山是羞怯的少女,一如大家闺秀躲在阁楼上脉脉含情的窥望;黄山是聪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雾锁双眉。黄山真的很有灵气。黄山之奇我也许仅仅读过了一页,但无论怎样,她已然不再是一个概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