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77|回复: 12

翻江倒海板龙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3 1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筱 于 2018-10-29 09:14 编辑

翻江倒海板龙灯
杨卓群


        金秋九月,坐落在桃源县枫林维吾尔族回族乡的“枫林花海”,正是姹紫嫣红漫延千顷的时节。清晨,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迎着霞光,踏着朝露,准备去“花海”,寻找精彩镜头。此刻花海广场上,突然传来“噼噼啪啪”鞭炮声,随之粗狂的大鼓,雄浑的铜锣,清脆的双,激越的唢呐一起响起来,加上间或沉闷爆响的火铳,把“花海”闹得沸腾起来。我们随着汹涌的人潮来到了广场的边缘地带。在人群的间隙里,我看到方圆数百米的广场上,一条百多米长的金龙,在锦旗的带领下,飞腾跳跃,盘旋起舞。据热情的桃源乡亲介绍,它叫板龙灯,是桃源县九溪乡官坪村独特的民俗活动。一百多位身强力壮的农民,身着金黄底镶红边的节日盛装,耸肩腾步,他们把二百米长的板龙灯舞得翻江倒海。那震撼山岳的气势,深深吸引了我。于是选了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我邀了两位志同道合者,来到距离常德市七十多公里的桃源县九溪乡官坪村,采访那里的板龙灯活动情况。

(一)初识板龙灯

        接待我们的是官坪村板龙灯组织者罗双其,他浓眉大眼,蓄着板寸头,举手投足干脆利落,不像是年愈花甲的老人。听了我们的来意后,他热情地带领我们去收藏“板龙灯”道具的地方去看一看。宽敞的仓库内井然有序的放置着龙板、龙灯、龙皮、龙头、龙尾。物件多,体积大,偌大的仓库都摆得满满的。龙板,每块长两米,宽二十公分,厚2寸半。龙板下装手柄,供舞龙者操作,板的两端凿有圆孔,相邻龙板用木楔插入圆孔连接。短的可连十八节,也可以连接八十八节,长的可连一百零八节、二百八十八节,乃至一千零八节。官坪村的龙板由一百零八块联接而成,参与舞龙者二百一十六人,即每节龙板由两人合力操作。龙皮,由大红绸布缝制,然后划上金黄色的龙鳞,饰在每节龙板上;龙灯,以竹条作框架,外罩画有精美的鳞毛花卉。上下涂染云彩的白纱布;内装干电池为电源的灯炮,然后在每节龙板上扎牢四盏灯。龙头用竹条或木条作骨架,再牢牢糊上彩色纸,其银白龙须由一米多长的洁白精细的苎麻编成;龙眼的凸出点上硃砂后,炯炯有神。它和龙板脱节、由一至二人单独操作。龙尾,同样和龙板脱节,它由细竹条编织而成,外面糊上翠绿色划有龙鳞的彩色纸,高翘的尾鳍还吊着一个绣有“福”字的大红中国结,并由一个人单独操作。此外,在前头引路的还有龙旗,它用绸布制成,金黄底子镶上云彩图案的大红边,旗的正中直书“桃源九溪板龙灯”,两边各腾跃着一条赤龙,旗高一米五以上,举着它迎风引路,格外醒目;红罗伞盖,伞顶饰以黄红相间的布纹,四围叠起百折条,钉上金黄流苏,行动起来,显得华丽庄严,牌灯:同样是用竹条作骨架,制成长方形,外面糊上“梅、兰、菊、竹”彩色画的透明纸,内置干电池灯。一人举着助阵喝道。上述这些,全部联接起来,串起了桃源山乡“古、土、野、美、稀”的风韵,构成了气势磅簿,百态千姿的板龙灯”。

(二)舞龙盛事

        舞板龙灯是官坪村一带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元宵节,整整“闹”十五天。因为这是一年的开始,为了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消灾降福,五谷丰登。到了这个时节,村里的领头人罗双其便召集全村父老商议有关舞龙的事宜。他们把舞板龙灯视作全村的盛事,议事必须集中在圣洁的龙庙内,与会者先戒斋三天,再沐浴净身,身着洁妆,才能进庙门。议事决定后“迎龙头、接龙板、装龙灯、联龙尾”等等都是在十分虔诚的氛围中进行。为龙头点睛是盛典的高潮,这一天请出龙头置于正中的高木桌上,供上三牲祭品,点燃香蜡。在喜悦的锣鼓声中,鞭炮脆响,火铳轰鸣。全村人穿着整洁,然后由领头人带着向龙头作揖叩头,祈求龙神下界赐富百姓;最后,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身穿黑色长袍,脚着圆口布鞋,手执蘸有朱砂的大毛笔,向龙头的眼睛点去,于是龙眼便炯炯有神了。点完睛,广场上的锣鼓、鞭炮、火铳更响了,几乎震耳欲聋。此刻,许多身着彩服的村民便动手连接起板龙灯来。年长者已届耄耋;年轻者年刚弱冠。可以说老、中、青齐上阵。我在枫林花海就看到一位叫罗忠诚的老人,他今年八十有三了。但舞起板龙灯来却精神抖数。我笑着问他:“老人家,还舞得动吗?”他用毛巾擦擦汗水,声音宏亮地回答:“舞得动,我还想再舞十年哩!”
        板龙灯出发了:鞭炮、火铳、锣鼓、唢呐“闹”了起来,前面引路的是板龙灯旗、牌灯、黄罗伞盖,再就是眨眼、吐舌、抖须几乎腾跃欲飞的龙头;继后是起伏盘旋的龙板,最后是不停摇摇着的龙尾。还有嘻笑相跟的人群。一眼望去,逶迤涌动约有一里多路长,那场面壮观极了。他们除了在本村广场上“拖把拉行”,“窜阵打旋”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以外;还去邻近乡村舞龙祈福。他们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一条板龙灯,把桃源的正月十五“闹”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板龙灯舞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平步舞,摇头摆尾,轻盈欢畅;二是狂欢舞,头身尾协调,行步急促,势如翻江倒海;三是参花舞,行步曲折,难度高,速度快,可以玩“福、禄、寿、喜”,“游龙戏珠”,“天鹅抢蛋”等字样和图案;四种是戏龙舞,龙船舞等,插花行走,穿梭欢舞。弯曲舞,有如烈龙奔潭;直线舞,婉若流星穿空;缓慢舞,恰似金龙戏浪,松散舞,好像天女撒花。在那些扶犁执镰的山民们舞动之下,一条板龙灯显得活灵活现,他们把这一民间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舞板龙灯,已成为湘西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邻近的城镇乡村每逢举行重大活动,总是要恭请板龙灯去开场祈福。据了解,常德市柳叶湖的龙舟赛,大小河街的开业典礼,桃花源古镇的祈福,他们都被虔诚的邀请,那山呼海啸般地气势就充分说明他们的影响力!

(三)来龙去脉

        桃源的板龙灯初萌于东晋,兴旺于李唐,火爆于宋代,成熟于明初,鼎盛于清朝,完善于当代。板龙灯起源于草龙灯,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罗鼎夫妇从江西吉安到湖南谋生途中拾得一枚大蛋,孵出一条金色小龙。当夜,罗鼎在客栈里梦见金龙藏身于他家谷仓,大兴造谷之事,仓内每日可出稻谷三十六担。不曾想此梦为真,日后天天如此。明英宗八年(1445年),久旱大雨、寸草不收,罗鼎开仓赊粮,百姓蜂拥而至,因出谷过量,谷龙于农历六月三十日死于仓底。为感其恩,罗鼎率众裁龙八段,棺椁装殓,大礼超度,厚葬于下山坪小山嘴上,且隆造其坟,高树其碑,四围砌以砖墙,并在龙庙所在地重修莲花观纪念。传说与现实相融合,感情淳朴而真诚的官坪罗氏后裔便改玩草龙灯为板龙灯了。明末,他们在上山坪专门修筑占地二千四百多平方米的“九层堂”,并请名师塑一龙头人身老道,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供奉谷龙影身与首领塑像,罗氏后代及其近邻四时八节皆率子孙,捧三牲祭品、香蜡、纸钱诸物,庄严虔诚的祭拜,从而形成了融宗族祭祀与庙会娱乐为一体的板龙灯文化。
        玩板龙灯不用手舞而由肩扛,即每一条长板均由两人用肩膊相抬。相传元顺帝(1333年——1368年)时,朝庭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举国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桃源九溪一带以官坪莲花禅寺为聚集点,罗、沙、黄、彭、何姓等族首领率当地农民起义的作响应。他们议定以正月十五玩龙灯为名,商议龙板合则为龙,拆则作兵器,并约定以灯笼、火铳为号,元宵举事。后举事消息泄露,罗公、黄公等十余族长,因此壮烈牺牲。起义虽然被镇压,板龙灯却由此发扬光大。今朝,一条板龙灯舞出了桃源人的不屈精神,舞出了官坪村的千古风流。

微信图片_20181029090213.jpg

微信图片_20181029090228.jpg

微信图片_201810290902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5: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8-10-23 15:41 编辑

先生点赞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5: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详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5: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5: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6: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点赞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6: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点赞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9: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05:29 , Processed in 0.0402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