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圭传略》(五)
作者 李德若
庆都,明时京师保定府管辖,位于府西南部,是皇城脚下重镇。是以五帝之首尧的母亲名字命名的县,有尧山、庆都墓。在此任上仍格守做人规则,一如既往,一丝不苟,执着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两袖清风,为地方兴学立教遍及州县,培养造就人才辈出。一直干到年七十,于天顺五(1461)年向上峰赴京乞休告归,上峰劝其移(有)疾免赴,以补病抚、路资而归。通公竞坦然拒绝说:奈何无疾而欺骗朝 便自赴台省乞请退休告归,上以诏致仕告归。退休、旅途盘缠无偿归。 澧城李家通公入仕前与澧城名绅肖氏闺秀经媒结婚,婚后夫读妇织,恩爱和顺,夫仕后远外尽责,妻守家练丝织绢,天长地久,在所赐扩建的“登云第”先后养育了八个儿子,顺序取名纟党 、绣、缨、综、纲、经、纯、縓(知识女子练织相关取名传为佳话),几个女儿。不仅为先祖蓋卿,茂卿过继顶了门嗣,还给家族增添了人气望门。夫在外洁身俭行,妻在家日练夜织,至勤至俭,虽有祖上留下不多的房产,田产和丈夫微薄俸禄,但众多子女们的生活、读书、成家、立业,必须严守勤俭持家,日子仍然过得十分艰难。与丈夫相约,利用过年团聚的日子,郑重其事地制定《李氏家规十二条》。1、忠国家以爱百姓。2、崇祭祀以敬祖宗。3、联家族以睦乡邻。4、敦孝悌以重人伦。5、重农业以足衣食。6、尊儒学以勤博学。7、立宏志以精专业。8、戒奢欲以禁非为。9、禁横暴以息争讼。10、明礼义以遵习俗。11、善婚配以和家庭。12、守法纪以乐平安。由于夫唱妇随,身体力行,其子女们都谨尊祖训,诚受家教,格守家规,承传家风,青灯黄卷,潜心苦读,赤子慈亲,修身养性,他们不觉先后均入膠庠,为官为职,或教或绅。有六子经公赐乡举,官陕西布政使司,或县令。七子纯公赐成化二十二(1485)年岁贡官四川忠州府训导。其八子也先后在澧城所堂街,文庙东西两侧及(现在)临澧合口镇等处,建起府地,各立门户,属澧州名望经世大家。通公致仕归家,正门训孙,休闲游澧,乐享天伦,不几年病故,御赐祀乡贤,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葬合口镇老鹿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