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屋位于桃源龙潭镇西南角的同观山村,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百年老屋。它造型雄伟,外观独特,静静地卧于这一片山湾中,体现着它的卓尔不群的文化价值和湘西北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一处值得保护的民间文化遗产。 王家大屋青墙黑瓦,木楼扶梯,雕梁画栋,是一座典型的大四合院,占地约8000多平方米,座北朝南,倚山而筑。门前是一片宽广的农田,有小溪环绕,形成一处绝佳之宝地。它正面有三道大门,两侧有耳门,均为3米多长浅红条石砌成,刻有花纹图案,十分考究。中门上书有“槐荫满庭”字样,题字上方砌有护窗式檐台,尖角外翘,顶部修有约2米多高的装饰牌楼,牌楼上有水彩绘画,颇有气势。整座大屋三进三层,内面各屋精雕细镂,檐柱横梁上绘制着各种图案,雕龙画凤,飞禽走兽、古装人物、太白醉酒、松鹤延年等,内容丰富,其线条分明,至今油彩如初。王家大屋的建筑格局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庭院风格,这里集民间木雕工艺之大成,汇建筑绘画之精华,被誉为湘北第一屋。 王家大屋修建于光绪26年(1900年),全盛时期这里车水马龙,地方达官贵人,乡绅商旅出入络驿不绝,主仆多达70多人。解放后,这里大部分房屋都分给了贫苦农民,多户人家在这里一起居住。成了同观山村的活动中心。当时龙潭镇对这里也进行了保护,笔者读中学时,全镇中小学举行文艺节目汇演也在这里举行过。它质朴和深厚的文化古韵吸引着众多的人们。 到了改革开放后,这里才发生了变化,由于这里的居民已不满足于现状,又由于经济发生了腾飞,人丁的增加,分给他们的房子已不够用了,富裕起来的农民有的纷纷搬走另立门户,有不愿走的但又需要修房的只好在此基础上谋发展,把老房子纷纷撤掉,再起新房。由此,王家大屋遭到很大的破坏。更让人遗憾的是,几年前同观山村村委会把村部建在了王家大屋的天井院内,为了交通运输方便,更把大屋正门撤掉了一部分便于进出方便。使原有的保持完好的房屋被损毁破坏。如今的王家大屋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彩,一片衰落景象。 王家大屋的主人名叫王谷仁,据说是经商起家,成为了当地一大望族,还是清末秀才。但当地主要流传的说法是他一次在沅江一船上参赌,运气好,一下赢了大量的钱。当时还是银元,足足有十多担,不像现在的纸币,一个人拿不了,只好雇佣了十多个挑夫,才把银元运回了家,由此发迹,才修建了王家大屋。不管是怎样,王家大屋带给我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的遗产,是不容忽视的。 王家大屋气势恢宏,它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标本”。有一首诗是对王家大屋是最好的写照:青砖木楼叠森森,纪盛铭功动啸声,为把雄姿传后世,不辞风雨百年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