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祖宁 于 2019-12-16 15:39 编辑
基本情况: 2017年12月1日至今年12月20日,本版共受传2615帖。其中:书法栏1684 帖,绘画栏453帖,篆刻栏178帖,书画篆刻技巧栏300帖。参与本版发帖的作者69 人(次),其中:书法,绘画,篆刻原创作者 43 人(次),代发或转发作品的作者26 人(次)。以上各数据,同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主要特点: 一,继续秉持了创作的思想性。 一般认为:书画帖不类文字帖,可随意帖发,似不必辨其思想指向,其实不然。举凡一字一画一篆刻,必涵有发(转)帖者的审美取舍和思想倾向。这方面,本版作者都较好地秉持了正扬网突出一个"正"字的思想性宗旨,自觉地结合时事政治,典型学习,重要节日,主动帖发颂"正"气,展"正"形,发“正”声的各类作品,发帖者都很好地弘扬了本网的主基调。如老涵就多次贴发了《习近平扶贫攻坚语录》,《不忘初心》,《总书记用典诗句》等书作。笃艺轩主创作了自撰诗《颂朱日和阅兵》书作。陈希奇入正扬网不久,他初练书法,也积极书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纪念改革开放,庆祝建党,建军的书作。李承武创作了《梦里水乡》系列画作,着意展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风土人文。版主也专门推荐转发了《建国初标语口号》篆刻作品系列,六十多年前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毛主席,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形式主义等篆刻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亦有现实意蕴。事例颇多,不细举。这些,都得到了正扬网友们的认同好评。应该说,本版的作者和转帖者,都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做到了:不标新立异,不哗众取宠,不猎奇骛怪。发帖者都比较好地且自觉地秉持了书画创作的思想性。 二,明显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各区县老年网协工作的推进,本版今年活跃度有提高。表现在: 一是原有的主力作者持续发力,如年事已高的古稀少年,共发693书法帖,老涵共发252书法帖,苏至庆共发47绘画帖,李承武和藏族兄弟各发发了30绘画帖(绘画比书法更费时费力。)他们的发帖量都很大。同时,新增的主力作者来势正劲。如新作者徐华祥,入网时间不长,该作者还在职,并未退休,完全是利用的业余时间发了166帖。还有其他很多作者如王春平,胡立明,杨秋每等作者,今年所发或数十帖,或十数帖。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爱网热情和创作实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是新进本版自主贴发的作者在增加。这一点,武陵区犹为突出。本网理事程忠艺,任武陵区老年大学校长,又新任区老干网宣协会会长。他在工作之余,发自创书法作品和代发武陵区作者书画作品共82帖。在他的帮助和辅导下,去年由他代发作品的该区许多网友,今年都陆续注册了本网并由作者本人帖发作品,很好地做实了发展会员的工作,特别是:担当起了本市大区老干网宣的应有的文化风范。其它各区县中,以安乡,汉寿,鼎城新增作者为多。(有些新作者的具体属地我也无法核准,也许有误)。可以说,本版的作者阵容来势较好,正在逐步壮大。 三是会员转帖量增加。就我个人而言,起初比较看重原创,不怎么赞成转帖。后来觉得:基于本版创作队伍不大,适当地发一些好的转帖应该是版块的有机补充,既可以丰富版面增加欣赏内容,还可以集聚人气,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审美热情。今年有程忠艺,听涛,蒋新建,寿喜老翁,万石诗,正一,寒儒等10多位网友转发了一批比较好的特别是本土作者的书画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好评。 三,自觉注重了作品的艺术性。 客观地讲,本版是一个老同志书画养年的交流平台,不是艺术擂台。应该是首重参与性,再言艺术性,两者并重有主次,不宜只单方面强调其作品的艺术水平。这是有别于其它的书画类门戸或专业网站的。但是,这并不与每位作者都应该注重和提高其作品的艺术水平相悖。这方面,我感觉本版书画作者都拿捏得较好,所发诸作大都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而且明显感觉出都有各自的艺术追求和努力。本版作者群也可戏称之为"老中青"三结合,既有老当益壮的古稀少年,亦有"中年"段的李承武,藏族兄弟,老涵,苏至庆,笃艺轩主,杨秋每,许建辉,王春平,沈新武,游祖玺,谢淑珍,闪亮的星等。更有"青年"段的程忠艺,胡立明,徐华祥,韩城,李秋林。以及最近新发作品的李俊德,杨和平,石立祥,朱建新等。这一批"老中青"作者,他们的书画作品,或人书俱老,或沉雄大气,或端庄俊拨,又或意境高远,清丽飘逸,幽雅和婉。都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都能在学习继承书画艺术的传统技法中有所汲取和光大。其作品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我所观察,对比国内办网层级高于正扬网层级的其它老干部综合性网站,就书画类作品而言,我们的作品毫不逊色。有理由相信,来年将有更多更好的书画作品与本网诸友见面。 四,主动增强了跟帖的互动性。 今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本网会员在浏览本版的同时,互动有所增强。表现在:点评有针对性。特别是张新泉,和去年一样,他一如既往地对本版各栏每天的发帖必看必评,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且点评很到位,与作者的交流和谐而愉快。这方面,还有陈汉玉,寒儒,曾巧中,上将军等多位网友,都能对作品提出具体看法。另外是会员网友跟帖参与互动,有跟帖标注印文的,有询问作品内容的,也有详询且提出质疑的。这些,我感觉就艺术性层面言,无所谓对错,大家参与了,互动了,就取有最愉悦之效,也是本网本版之初衷。这方面,有张汉平,听涛,史开均,天风,日月星辰,华歌,老友缘,浮山松,江南之夜,古源渡等等一大批会员的参与推助。网友原来是九哥,还把自已多年收藏的创刋号发了268帖与大家共同分享。 对此,我借小结机会,一并向各位会员网友鸣谢!(应有未言及者,还请见谅)。 以上所述,不宜说成是什么成绩。应视为:随正扬网发展成长的步履,本版也略有前行。这也是我等入会入网之本份与初衷。 借此,我代表一众作者,对本网协管理团队,各区县市网协,各位会员网友给予本版的关注与支持,真诚致谢! 不足之处: 其一,说句套话:从参与者的地域分布上看,不平衡。反映在老年书画作者众多且有誉称的区县,参与本版的作者殊少。(虽然我也做了些推介)。 其二,书画创作的思想性还不够强,展示本土改革发展成就的作品还不够多。 其三,发帖的图片质量确实还不够高,要把制图发图看作是创作的一部分,提倡相机拍图,精心对焦构图,准确规范发帖。力求发清晰美观的,且能增色原创的帖图,且增美于本网的对外形象。重申:“三不发”,杜绝发帖的随意性,以尊重本版和网外的诸多读者。(因此:新一年,对一般性的练习类帖,内容重复的书法帖,图位错置帖,又或明显不符合书画规范的帖,无图的空帖,都不予加章,并视其情况予以删帖)。 其四,我们对新作者,新作品,又或是刚练习书画的作者,关注得不多,鼓励得不够,又或交流不足。我们跟帖也多喜"锦上添花",少有"雪里送炭"。尤其我作为版主,是必须要检讨的,还请诸位新作者见谅。 这些,都有待改进。期待与各位作者,各位关注本版的会员及网友,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共同努力。 本小结挂一漏万,诚请本网各友见教,尚希指正。 2018.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