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月 于 2019-3-7 11:19 编辑
3月6日-7日,湘北地区久雨初晴。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中红会事业发展中心《关爱失能母亲》项目编导走进常德市和生源养老公寓,与长者面对面手牵手,抚今思昔,心潮逐浪。关爱失能母亲,刻录红色历史,讲述中国故事。 采访“战地护士”谢平权奶奶 入住和生源养老公寓403房间的谢平权奶奶,今年81岁。15岁时父亲去世,靠国家助学金念完了初中,参军入伍后,又被选派到广州军区武汉高级卫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衡阳169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965年,谢平权27岁时,调到762野战医院,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她清楚地记得,一个19岁的小战士,刚从战场上救下来,她亲手扶着小战士,她是看着他牺牲的,这一幕让谢奶奶终生难忘。谢平权时刻牢记党的恩情,牢记生离死别的战友情,时时刻刻以工作为重,被评为省劳模。她自豪地说:“我的一生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对不起的是子女,是家人。”她动情地对采访组说:“你们年轻人,要珍爱生命,珍惜这幸福的生活。特别是要对习总书记、对党、对国家充满信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采访“天山湘女”戴平奶奶 505房间的戴平奶奶,88岁,是去年12月9日入住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18岁的戴平从慈利县城东外街跑到长沙应征入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达新疆部队,安排在兵团机关供应科工作,两年后与出生于延安的35岁的团长李刚结婚。婚后生育了3个子女,老大儿子李泽普,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大女儿李莉,现加拿大华侨,大学教授;小女儿李虹霓。退役后随老伴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文化系统工作直至退休。谈及部队生活,老人自豪地说:虽然条件艰苦,但为了建设大西北贡献了青春和力量,再苦再难都是值得的,无怨无悔。由于她工作积极,曾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是戴奶奶终生的荣耀和骄傲。 采访“烈士母亲”杨顺先奶奶 入住317房间的杨顺先奶奶,今年90岁,是位“烈士母亲”。杨奶奶一生命途多舛,5岁时父母离世,姐弟俩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在叔叔的帮衬下长大成人,受尽苦头和白眼。成家后育有3儿2女。小儿子陈英18岁入伍,当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现在每每看到其他老人的儿子来公寓探望,老人心里唏嘘不已,难过至极。二儿子也因肝癌过世,大儿子已70多岁,下岗多年,生活困难,前几年拿走了她终生积攒的2万多元。现在拿着仅能糊口的退休金,生活在大城市武汉,天天吐血不止,由于无钱医治,到底得的什么病都搞不清楚。小女儿68岁,又得了骨髓癌。杨奶奶是供销系统退休的,退休工资近几年涨了一点,也不到2500元,交了养老公寓的住宿费和生活费,所剩无几,还要从不多的零花钱中挤出一点来支持女儿保命。老伴因脑溢血逝世多年,杨奶奶自己也没有买医保,从没住过医院,现在双腿疼痛,也没钱上医院瞧病。 采访组还采访了405和412房间的87岁的离休老干部遗孀王玉平和85岁的赵明臣;102房间的农村低保户、志愿军遗孀77岁的胡桂华;99岁的老党员、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余超;205房间的社区委托照顾的三无老人、脑瘫患者70岁的李艳梅奶奶等九人。 据悉,“关爱失能母亲”项目是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永信文化服务公司联合发起实施的以优先关爱为红十字事业、为祖国或地方做出过突出贡献以及其他符合红十字救助宗旨且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母亲群体慈善活动。这次采访组下基层到养老机构选择一批失能母亲的素材综合后,将会采取一些募捐活动组织一定资金或物资,援手资助一批急需的失能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