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玄之:好学潜默,安于陋巷
《嘉庆常德府志》收录有晋孝武帝的《征武陵龚玄之》诏文曰: 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絷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谯国戴逵、武陵龚玄之并高尚其操,依仁游艺,洁己贞鲜,学弘儒业,朕虚怀久矣。二三君子,岂其戢贤于怀抱哉!思挹雅言,虚诚讽议,可并以为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指下所在,备礼发遣,不得循常,以稽侧席之望。
真乃皇恩浩荡!以士人授职的散骑常侍一职,是皇帝顾问,入则规谏过失,出则骑马散从。晋武帝令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共同轮流值班,称通直散骑常侍。魏、晋散骑常侍与侍中共平尚书奏事。多是显职。
好个龚玄之,竟令皇帝如此心仪而厚待,获赐此等显职。但龚玄之却令人出乎意料,根本就不买皇帝的帐,居然视高官厚禄如敝履,终生安于陋巷。国史方志均有记载:
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隐逸篇载:
龚玄之,字道玄,武陵汉寿人也。父登,历长沙相、散骑常侍。玄之好学潜默,安于陋巷。州举秀才,公府辟,不就。孝武帝下诏曰:"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絷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谯国戴逵、武陵龚玄之并高尚其操,依仁游艺,洁己贞鲜,学弘儒业,朕虚怀久矣。二三君子,岂其戢贤于怀抱哉!思挹雅言,虚诚讽议,可并以为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指下所在备礼发遣,不得循常,以稽侧席之望。’郡县敦逼,苦辞疾笃,不行。寻卒,时年五十八。弟子元寿,亦有德操,高尚不仕,举秀才及州辟召,并称疾不就。
实际上,所谓诏文就是从晋书列传中摘录的。
常德、洲旧志有多处晋书内容差不多的记载,只是常德府志称“龚玄之”为“龚元之”。应国斌先生在《常德历代名人》根据上述史料用白话文做了龚玄之小传:
龚玄之,字道玄,晋武陵汉寿人。父亲龚登,历官长沙相、散骑常侍。玄之好学,为人深沉,不苟言谈,巡于陋巷。州举秀才,公府征辟为官,不就。孝武帝颁诏,曰:“英明的帝君治理国家,必须把那些深隐于民间的人才搜寻出来,人尽其才,因此不能够空谷留‘絷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仪’,造成遗憾。谯国戴逵,武陵龚玄之都是操行高尚、洁身自爱、依仁行事、精通六艺、学弘儒业的贤人,我对他们心仪已久。怎么能够让二三君子空怀贤才而得不到施展呢?经过思考,拟采纳雅言,接授虚诚的劝说,两人可并封为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衔。旨下所在,备礼发遣,不得循常,以稽侧席之望。”郡县两级官吏上门敦逼。玄之以病为由苦辞不就。
从历史记载来看,晋孝武帝司马曜尽心国事,重用贤臣,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在他称帝的24年里,没落的东晋王朝竟然出现了振兴之象,如军事史上奇迹“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创造的。
龚玄之与陶渊明几乎同世代的人,尽管虚怀若谷、有一番作为的孝武皇帝诚心征召,但深受善德文化熏陶和魏晋隐逸隐逸文化影响的龚玄之,只能是疾却知遇之恩,终身好学潜默,安于陋巷。其弟子元寿,也和他一样举秀才及州辟召,均称疾退却而终身不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