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比青莲 坚守云壑
——苏庠三召不仕
据澧州方志记载,在元明清三代澧州乡贤祠中,苏痒始终是祭祀的先贤。这位苏痒,既是是宋代卓有成就著名诗人,又是累召不仕而林壑明志的隐士。
苏庠淡泊名利、知足不辱、自由独立的生命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思想的精华,理所当然地受得澧州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在“社会环境污染”日盛的今天,我们追记他、纪念他,更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
《清同治直隶澧州志隐逸》载: 苏庠,字养直,坚子。坚为钱塘丞,开西湖,与东坡唱和,最厚。庠工诗,尝作《清江曲》,东坡比之李青莲。徙居丹阳。绍兴间,与徐俯同召,庠辞。俯造朝,便道过庠,留饮食,乃对弈。平日徐高于苏,至是庠拈一子,笑视俯曰:‘今日还让老夫下此一着?’及俯在枢密院,力荐其贤,特召,固辞以疾。晚寓太湖马迹山,号后湖居士。秦桧欲召见,庠日:’吾老矣,不忍贩卖云壑。’年八十余卒。
苏庠是苏坚的长子。苏坚,字伯固,北宋澧州澧阳人。曾官杭州通判,助苏轼修西湖。二人交厚,彼此唱和颇多。据 《澧州志》记载,苏轼从儋耳递归的路上,就曾寄赠苏坚诗词四首。作为大文豪的苏轼诗文集中,却至少保留了七首和赠苏伯固的诗词。
青出于蓝胜于蓝。苏庠生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少时随父居杭州。一天苏轼与其父等吟咏抒怀,泼墨寄兴,兴之所至,也叫苏庠一试。只见少儿苏庠展纸拈笔之间,一首《清江曲》便一挥而就: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晚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东坡拍案叫绝,夸其“可比青莲”,并说“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从此苏庠名声大振,文坛上一颗新星冉冉而升。但是苏庠却淡泊为要,不求功名,不攀权贵,登庐山,徙丹阳,涉太湖,终隐马迹山,终身悠游林泉以诗词自娱,将毕生心血凝聚成《后湖集》。尽管这部数量颇丰的诗词集早已遗失,但《全宋词》还是搜集到了25首词和3首诗。
人们最称道的还是苏庠三召不仕,大隐于林的善卷遗风
苏庠徙居庐山后,南宋朝廷召他和他的好友、黄庭坚之甥徐俯一同入朝为官,苏庠断然拒绝。徐俯入朝做官后,有一次特地路过庐山与苏庠对弈。平常棋艺高于苏庠的徐俯,这次却输给了苏庠。苏庠看着徐俯笑道:今日让我下此一着?徐俯在枢密院履职后,又极力举荐苏庠这位贤能,朝廷又特召苏庠,但苏庠却不想借友人权势而招摇谋利,以病由坚决推辞。到了晚年,苏庠寓居太湖马迹山,时任丞相秦桧想召见苏庠,苏庠却说:我老了,不忍将终生所依的林壑白云弄丢了。因此后人评价苏庠是“万事不理醉复醒”的林隐高人。
苏庠隐居淡泊志趣和不仕的经历,奠定了他的文学风格,他的诗词内容大多寄情自然风物,描写闲适生活,格调轻快空灵。词的成就高于诗而传世较多。苏庠的朋友张元干说,苏庠的诗“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宇宙山川,云烟草木,千变万态尽笔端。”苏庠晚年回澧州写下的三首纪行词,将我们牵回遥远的宋代,沉醉于澧阳城郊的美丽风光:
菩萨蛮 澧阳庄二首
照溪梅雪和烟堕,寒林漠漠愁烟锁。客恨云间语,雁来人忆家。 远山疑带雨,一线云间语。霜月又婵娟,江南若个边。
春波滟滟浮春渚,绿荫一径风兼雨。又作去年时,绿深垂蔓篱。 故山归兴动,江北江南梦。白发故相欺,星星如有期。
木兰花
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留薄暮。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 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