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莅临,谁都绝对想象不出其环境的峻险、阴森、狰狞、恐怖。
去年(2018)六月,有幸拜访这里,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处于贵州贵阳市云岩区的黔灵山,被人视为黔南第一山。据说,明代以前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荆蛮之地。后来,由一些佛教徒陆续开辟出来,便成为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茏,生灵出没,猴猿鸣啼,清涧古洞,清澈涧水,清远景致。群山之下,一处溶洞叫麒麟洞,原名唐山洞。因洞中一钟乳巨石,酷似麒麟而得名。有人形容说:“白云深处一唐川,枕石烟萝洞口莲”,“千重岚气千峰翠,万科垂珠万象悬”。此,非洞内外精美秀丽景致,闻名遐迩,倒是一“来客”的居住,才蜚声海内呢!
麒麟洞外侧,一座白衣庵(尼姑庵),故成为“来客”蛰居之所。
那是1941年5月间至1942年2月,几经辗转,从多地而来。这次却因闹病,故而不得不须送到贵阳医院整治。此后,便暂定于白衣庵,居住下来一段时日。谁知道,周遭山头,竟然不惜浪费,而有三挺机枪架设,三个连的兵力荷枪实弹把守,身边还有便衣紧随,寸步不离。可见,此非一般“客人”。然而,身边仅由夫人陪同,散步权当做是“来客”的唯一爱好,此环境,倒是一种最大的享受和乐趣。但是,挂有“禁止”二字的白像桥,却成为此“来客”不可逾越半步的屏障。因此,他的地盘,活动范围,唯有住宿房间内的床、椅相伴,成天到晚,仅能面徒四壁,闭门思过,孤苦度日。
一天,机会来了,可谓天赐良缘。应贵州省主席吴鼎昌之邀请,“来客”有幸赴一次诗会。尽管在特务们的监视之下,众目睽睽,他,却斗胆提笔,即兴赋下诗歌一首,那如同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倾诉一下久久遏制的心声:
“犯上已是祸当头,
作乱原非原所求。
心存广宇壮山河,
意挽中流助君舟。
春秋褒贬分内事,
明史鞭策固所由。
龙场愿学王明阳,
权把贵州当荆州。”
此诗赋,袒露无遗,酣畅淋漓,一一道出自己的原以意图和动机,现在处境,自己的心志与愿景,不愧为一位心胸坦荡,大仁大义之人。
在郴州苏仙岭的苏仙观囚禁时,在住房墙壁上,他也曾情不由己,悲愤万分的书写着:“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
此“来客”,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安事变”之一的领导者,少帅,张学良将军。国难当头,在全体中国人民一派抗日的声浪中,为力谏一国统帅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12日,两个下级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以武力“逼宫”,在西安,活捉了蒋介石。这,简直为大逆不道,戳破了天空,此亦是蒋介石一生以来最大的梦魇与羞辱。绝望中,蒋介石曾写下三封遗书,给妻子、儿子和全国国民。后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经各方斡旋,终以蒋介石接受主张而和平解决。但是,亲送蒋介石回京(南京)的张学良,本来蒋介石心生杀机,但考虑再三,才于1936年12月31日,竟被“以下犯上”罪名判刑10年,并处终生监禁,将其一次次辗转各地,烦你不得安宁。迁徙囚禁之地,大陆达15处(1947年前),台湾3处,美国1处,仿佛放养野鸭子一般,或者说,恍如抛掷棘手山芋,因而,禁锢达54年之多,相当于半个多世纪。2001年10月13日,张学良终以102岁病逝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结束一生。蒋介石夫人宋美龄闻讯张学良病逝,很是悲痛,嚎啕大哭,并派人送出挽联,上面书写6个字:汉卿将军千古。便以此寄托彼此无尽哀思。
本来张学良与蒋介石二人之间,曾是无以复加的知己,但也算是一对敌人,更谓为是情投意合的朋友。因此,张学良较之杨虎城就幸运多了,不过怎样说,仅失去自由之身,然而生命却保存着。可是,杨虎城的命运,就迥乎不同。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指令军统头子毛人凤将杨虎城和他全家人,一个不留,杀害在重庆歌乐山下,连仅8岁的小孩小萝卜头都不放过。手段极其残忍,恶毒,辛辣。
其因由,大概张学良与蒋介石基于三大恩情吧!
其一,张学良东北易帜,给蒋介石统一全国,赐予良机;
其二,张学良和蒋介石曾为结拜兄弟,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曾鼎力相助,因而使蒋介石的根基固若金汤;
其三,张学良不顾非议,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显其恭敬之至。
但是,蒋介石却已对这结拜兄弟恨得牙痒痒的,一直到自己死去,都不曾解禁张学良的人生自由,到李登辉登台才获得解禁,然而,已经日落西山也。
有一名人说过:“善良是一种营养,是清洁的空气,时润泽的雨露……”
孔子也说过:“至人唯情。”
1975年4月5日,时年88岁的蒋介石在台湾阳明山官邸病逝,在蒋夫人宋美龄的力主之下,这对亦敌亦友的知己,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再次获得见上一面的机会。年过七旬的张学良,并且,还送去16个字的挽联:
关怀之殷情同手足,
正见之争宛若雠仇。
本人愚见,张学良倒是一位性情中人。但是,蒋介石为何要囚禁张学良52年之久,使他从一个意气风发少年,变成一位年老体衰老人呢?直到蒋介石临死前,才将此谜团解开。蒋介石曾对蒋经国叮嘱,说过4个字,“不可放虎!”。在此之前,东北军也曾尝试过设法救出张学良,燃而蒋介石却以一句轻飘飘的话推辞过去:“张学良自己喜欢读书,我没办法!”后来,也曾又有国民党高层人士亦想设法营救张学良,也无果而终。张学良自己也尝试过多次自救,都不得成功。一次,张学良请别人帮忙买鱼竿准备送蒋;谁知,蒋介石却事先得知,便会意,竟反其道而行之,就为张学良真的买一根鱼竿送去;第二次,张学良送蒋介石一只鸟,蒋介石得到后反而却说:“你多抓一些吧!我有的是笼子。”第三次,在蒋介石七十大寿时,张学良送去一块表,其暗示蒋,对他关得太长,蒋介石却回赠一年历和绣花鞋与他。可见蒋介石其用心之歹毒,阴狠!(此内容根据网络信息)
有人说过,认识一个人靠缘分,了解一个人靠耐心,征服一个人靠智慧,和睦相处靠包容。
与人为善,成就他人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也就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世纪以来,这对生死与共的仇敌和友人,不正恍似大自然里的两棵魁伟的大树吗?然而,却在不同的境遇中,各自生长,直至衰竭。但是,哪怕是一代枭雄,都会不曾逃脱,也无法避免,最终的,无意回避的相同境遇啊?可有的人,就根本不曾去想过呀!
张学良的一生,在众人心目中,有着不同的评品。笔者认为,不管怎样说,“西安事变”已经成为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并且功载千秋,也成全了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救亡图存的心愿,张学良将军为此付出过一生自由的代价。明朝圣人王阳明提倡“天人合一”,指的不仅知之,而且能做到,亦为真知,亦为正贤之人。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西安事变,不会忘记1936年的双十二这个特别的日子,也更不会忘记张学良和杨虎城二将军,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重整了乾坤。
麒麟洞的“来客”,功不可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