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65|回复: 16

寒儒回忆录(三十五) 兄妹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4 1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儒 于 2015-9-4 10:49 编辑

       寒儒回忆录(三十五) 兄妹情

题记:本来没有愈合的伤口,当撕裂它的时候,会钻心的痛! -

  
     父母共生我们四男五女九兄妹,因为解放前和解放初的医疗条件,现成活的仅有老大和老七我。在夭折的七兄妹中,除挨我上下的姐姐和妹妹活得较长些以外,其余均不满周岁。 -
    我大哥(以下简称哥)大我12岁,在我还不大记事时已外出读书,参加工作后也很少回家。家里有很多事反而不如我清楚。 -
    我妹妹名王冬秀,1953年农历冬月初四日 -
生。从我记事起就我们兄妹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在1960年公共食堂正在艰难中维持时,父母都因水肿病住进了大队所办的康复病院。就我们兄妹留守家里,相依为命,因为病院离学校不远,有时候放学后,我俩也去看望父母。妹妹年小,父母就把分给他们的豆浆分一点给妹妹喝。1961年公共食堂下放后,粮食还是很紧张,家里采取分粮蒸饭制,父母是六两,我四两,妹妹三两(那时还采用16两制的秤)。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呀。妹妹到底是女孩,吃饭秀气,我三下五去二吃完后,妹妹还剩少半,我便要讨她的吃,我至今记得妹妹的一句话:“要吃饭,凭天讨”,说着她还是给我少部分。 -
    1962年腊月22日,母亲病逝,那时我11岁,妹妹9岁。 -
    正是因为母亲早逝,后来妹妹在出麻疹后因禁风不好,患上了百日咳,后来又转化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至后来更进一步发展成肺结核。 -
    那些年,我在常德县二中寄宿读书,很少回家,妹妹和父亲在家,每天中午两人仅有四两(还是16两制秤)米的菜糊。我在学校吃着十两制的三两还饿得慌。 -
    那时,哥已参加工作有几年了,经常寄点钱回家共妹妹治病。再说肺结核也不是绝症,妹妹的病就这样稳定了几年。 -
    我初中毕业后,妹妹还在读初中,她把我的一个作文本 -
拿到学校去,(也并不是抄,只是参考一下),被她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发现了,老师就把我的作为作范文念给学生听。妹妹很自豪 -
的向同学说:这是我小哥的作文。 -
    由于妹妹疾病缠身,她到15岁时,月经初潮还没来临,后来有了,也断断续续不正常,家里没有母亲,这方面事情女孩子是羞于问别人的,也只有由她自己处理。 -
    1972年,妹妹的病情恶化,那时我已高中毕业,听人说,邻县汉寿有个好医生,我和父亲也曾经用滑竿抬着妹妹,到几十公里外的汉寿朱家铺去就诊。夏收末,妹妹的病发作严重,到黄土店医院诊治后,医院要我们转到县医院或地区医院去,在车上,妹妹昏迷不醒,车上颠簸,我便紧紧的抓住妹妹的手。妹妹后来清醒后和我说:我当时知道你抓着我的手。后来经常德地区医院诊治为结核性脑膜炎。 -
    病情稍微稳定些后,还是只能带药回家治疗。医生交代我们,肺病有传染,要注意隔离。有一段时间,妹妹表现,头顶痛得厉害,尤其是晚上痛得最很,要有人给她捶头顶,才稍微好受点,夏天天热,蚊子又多,我在禾场上,一手给她摇扇,一手给她捶头。累了就转到床上,可以不摇扇。头还是要捶。这时,我也不管医生说的隔离不隔离了。往往瞌睡到了一定程度,我便倒在妹妹旁边睡着了。 -
    农村有男孩,结婚娶妻,是必须要有房子的,当时我家有两间瓦房,给妹妹治病,经济紧张(哥寄回的钱不够用),我曾经和父亲说,把房子卖一间给妹妹治病吧,还有屋后那根水桐树,多少也卖得几个钱,我以后的事再说吧。父亲把水桐树卖了,房子还是保留着。 -
    以后的某一次,有个好医生开了一个处方,农村各医院都差两味药,我便拿着几元钱,包了一升米,到步行到常德市去配这两味药,常德市三大医院和七家药店都没有,天已经黑了,我只好睡在街上的水泥函管里面,计划第二天到德山医院和药店再问问。一升米只剩三两了,到德山问也没有那两味药。糊乱吃了三个馒头后,我想,汉寿不同县了,说不定有这两味药呢,(其实想法是幼稚的)。于是又步行到汉寿县所属的朱家铺去,到唐家铺时,已到下午1点,找到我的同学何美林,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饿了”,他们队里夏收过后还在集体蒸饭,于是马上给我端来一大钵饭,吃了以后有了力气,又前往朱家铺,也没有那两味药。再返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好久。父亲在家担心着呢,我讲明经过后。父亲才放心了。 -
    过了一个多月,妹妹的病有了好转,我和父亲也暗暗高兴了。我看到妹妹还常常到我们做工的田边走走,有时还帮我们做做饭,怎能不高兴呢。这时,父子两也按照医生的意思,隔离一下,让妹妹一人睡一床。 -
    1972年公历9月9日,一个黑色的星期天。我和父亲劳累了一天,都睡得比较沉。当父亲先我起床看妹妹时,她已畏在床头边去世了!!我们这里的那种床是有花板的,就是床头有一尺左右宽,高的木版隔着,也是一种式样和装饰)。我想,妹妹可能是咳嗽要吐痰或吐血了,由于哮喘,头和身体一时起不来,痰和血堵住了而憋死的啊!本来肺病吐点血也是正常事,不至要命的呀。妹妹床头的帐子染红了很大一片。嘴和脖子到处是血。我是多么痛心啊!早知这样,我还隔离什么啊,那样在她咳嗽时,也许我会知道,当她要吐时,我会扶她一把,也就没事了。我悔呀,哭得天昏地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啊。如果能用我命换妹妹,我也心甘情愿。 -
    妹妹去世时,离满19周岁还差三个月。19岁,花一样的年龄啊,19岁,精彩的世界她还看得很少啊,在她咽气前的短暂时间里,她是多么留念人间啊。(泪水模糊了眼睛,暂停一下)。 -
    兄妹情,情同手足,人间最亲的亲情之一。要是妹妹健在,我们也互相有个亲戚走动,我的儿女们会很喜欢姑姑的。同样妹妹也会很关爱她的侄子的啊。 -
    我妻原来和我同一个村,又和我妹妹是同学,我妹妹的情况她只知道个大概,以上的具体情况我不愿意重揭伤疤,所以没向她说起。今天在这里写出来,是留个档案给儿女们,让他们了解其中详情。 -

                 写于2008年元月12日-
            2010年7月29日编入回忆录(三十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5: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最重是亲情!兄妹情,手足情!您那好心的妹妹,太可怜了,让人心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7: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妹情深,人自常情,有你这么庝她的哥哥,就是到了地下,她也是欣慰的。只是她过逝太早,太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20: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5-9-4 15:25
人间最重是亲情!兄妹情,手足情!您那好心的妹妹,太可怜了,让人心痛!

唉,不想回忆的事,不堪回忆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2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15-9-4 17:53
兄妹情深,人自常情,有你这么庝她的哥哥,就是到了地下,她也是欣慰的。只是她过逝太早,太可惜了!

谢谢,文章比较长,费你眼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2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振敏 于 2015-9-4 20:57 编辑
寒儒 发表于 2015-9-4 20:31
唉,不想回忆的事,不堪回忆的事。

我们在城镇,稍微幸运一点。肚子饿,到处都可以想点办法。有同学到粮管站“偷吃”糠饼。上课时到河州拔萝卜吃。1962年下半年就好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22: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没有愈合的伤口,当撕裂它的时候,会钻心的痛! 确实是这样!唉!没法子,人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22: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振敏 发表于 2015-9-4 20:43
我们在城镇,稍微幸运一点。肚子饿,到处都可以想点办法。有同学到粮管站“偷吃”糠饼。上课时到河州拔萝 ...

生活哭一点没关系,只要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2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15-9-4 22:24
本来没有愈合的伤口,当撕裂它的时候,会钻心的痛! 确实是这样!唉!没法子,人就是这样!

不堪回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5 0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大家可能有点不同,我和弟妹小时候很长时间不生活在一起,我主要生活在母亲的娘家,弟妹们和父亲的亲属接触多。两家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一位无才无德的人士因为单位好,或者和当权派私交不错,收入不错,他们都赞不绝口,我却不以为然。他们向往那些炒房炒股大发其财的人,我却觉得如果那些人捞钱手段如果过了头就成了社会公害。兄弟姐妹许多问题不能形成共识,这大概是我特有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2:31 , Processed in 0.0399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