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月 于 2019-5-13 11:02 编辑
三、走出国门 经过三个月漫长的出国手续之后,善双于1987年8月11号,登上了赴美国的飞机。出国前他在湖大工作两年半,月工资八十多元,除维持基本生活外所有收入几乎都用在接济家用上,没有积畜。出国机票是格林教授从美国买好寄给他的。善双拎着简单的行囊(被机场工作人员误导,说因为他要在日本转机,只能托运一件二十公斤行李,硬是让他把两口大箱子留在了北京!),口袋里揣着朋友借来的二十美元,还操着一口带有浓厚“德语”口音的破碎英语,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陌生的国度。尽管囊中羞涩,善双却没有一点恐惧,因为他装着亲朋好友的期望,祖国的重托,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2018年6月在湖南文理学院讲学 从当时还很落后的中国,来到发达的美利坚,聚集了世界各国众多优秀人才的密执安大学安阿伯分校。他当时的心情很难描述,有点像当年从落后的小山村来到省城一样,有好奇,向往和梦想。自信中又参杂着些许卑怯,但心里最强烈的感受是,要发奋努力,做出成绩。因为他觉得不只是代表他自己,还是代表他的母校、家乡和祖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国争光,对他来说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再是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们的专利,而是他一个普通留学生的职责。第一学期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英语口语和数学课程上,特别是英语口语。学校给他奖学金的条件是,第一个学期以后,要能当助教,上台讲习题课。导师格林教授,给学校立下的军令状是,如果一个学期以后他还不能上台教课,导师将代替他上课。为了练习口语,格林教授帮他找了一位师姐,每天中午陪他练习,念报纸,画报和儿童连环画的书。他也找了一位美国室友,一有机会就请室友纠正发音。还买了一个随身听带在身上,从不间断。刚来美国时,善双参加助教的口语考试,得分是2减。第一个学期圣诞节放假前,他再次参加考试,得分是4分。短短四个月,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让所有考官感到吃惊。口语考试顺利通过,他和导师都松了一大口气,完全可以好好休息,享受假日的快乐。但那个圣诞节假期,善双一天也没有放松。有大陆的同学邀他到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去游玩,他没有去,而是呆在家里潜心阅读,复习功课,准备一月初开学前的博士生资格考试。他报名参加了分析和代数两个方向的资格考试。每个方向覆盖三门课程的内容,分上午和下午两个阶段进行。几天后成绩揭晓,他在分析方向以多年来全系极少有的满分通过,代数方向也以高分通过。在美国考试分数属于个人隐私,不对外公布的。但这次他的成绩还是被老师们透露出去了,真有点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短短的几个月之内,他在英语口语和数学专业上取得这样的成绩,让他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他以为第二个学期会轻松一些,反而更紧张。口语考试是通过了,可以上台讲课,但与美国同伴,或者其它国家的同伴相比,他备课所花的时间,是他们的两倍、三倍甚至四倍。讲稿写了一遍又一遍,不仅要把板书的内容写下来,还要把口述,而不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也要写在讲稿上,并注上发音,做上记号。再照着讲稿练习数遍。除了当助教上课外,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他还进入了研究课题。 2015年11月发瑞四发小相聚广州 1989年1月,导师格林教授,带上包括善双在内的4个学生,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一个学期。赫尔辛基大学可以说是复分析研究方向的世界中心。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的第一任得主 Lars Ahlfors 就出生在赫尔辛基,是该大学的学士和博士,并曾经在此任教。他在这里结识了多位分析大师,受益很深,为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访问结束后,他和夫人坐30天的火车,周游了欧洲10个国家,这次欧洲之行真是收获满满。基于研究成果,1990年1月善双又应邀到瑞典皇家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访问半年。这些经历都对善双的研究工作,甚至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芬兰数学杂志和美国数学会会刊等权威杂志上。于1991年5 月提前博士毕业,博士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用为博士后助理教授。 四、赤子情怀 赤子情怀总是诗,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现在是,而且将来必定还是。善双和千千万万的侨胞一样,虽然在海外工作,却时刻惦念着祖国、家乡和亲人,几十年来他一直都有报答亲人、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与心声。爱国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人生际遇成就不同的报国情怀。立足岗位,自强不息,创出佳绩,为国争光,是报国;宣传祖国,架起祖国与国际社会之间友谊的桥梁,是报国;加强与国内同行的研究合作,帮助培养年轻一代的学者,是报国;热情为国内来的留学生提供帮助,排忧解难,也是报国。善双在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卓有成效。 孝敬父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也是一个人最该具备的情怀和品德。善双从小就体贴父母,长大后更是以感恩之心善待父母。他把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补贴家用,减轻父母的负担。13年前,善双还把72岁的老父老母接到美国,和他夫妻及一双儿女住在一起生活了10年,让两位老人享受天伦之乐,不仅日子过得开心舒畅,并且老人还持有绿卡,享有美国永久居住权,但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随着年纪越大,那种落叶归根,思念故乡的情结越来越浓厚,两位老人要求回故乡安度晚年。子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庄子也说:“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善双顺其父母,在常德买了套三居室房子装修好,请好了保姆,委托弟妹们关照老人,每年都从美国抽空过来陪老人一段时间。 2018年6月,杨教授(左一)考察常德市和生源养老公寓 善双慷慨仗义,赤诚待人,视祖国过来的人为亲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湘籍运动员熊倪获得三米跳板冠军,善双比自己得到冠军还高兴,宴请熊倪及中国跳水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热烈庆祝,并带他们逛商店,当导游、做翻译。他热情帮助来自祖国的留美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有一个学生来美时,在机场钱包被偷,善双帮他解决住宿等问题,还帮他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还有一个女生被人打伤,远在国内的母亲着急万分,一定要赶过来。善双一边花很多时间来安慰这位焦虑的母亲,一边想办法帮助处理这边的事故。如带她到警察局报案,看医生等等。在为留学生服务方面,善双多年担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委员和研究生主任,也曾担任学校本科生招生与奖学金委员会委员,代表学校前往中国招生。对美国本科生,研究生的申请与录取的过程有一定的经验。利用这些资源,先后咨询帮助过的留学生上百人,他经手推荐招收的中国本科生、研究生数十人。在学术交流方面,这些年善双多次应邀回国讲学开课,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还有苏州大学、华侨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十几所高校访问讲学。除回国讲学外,他还邀请了数位学者来美国访问交流,并与国内专家联合培养研究生。 为了培养下一代对中国的感情,同时也为国内有需要的小孩提供实际的帮助,亚特兰大地区的数家华人,组建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心连心儿童基金会。其宗旨是通过在亚特兰大地区的青少年和成人的参与, 集资募捐,筹集善款,用于支持中国有需要的孤儿和贫困孩子,用于残疾孩子的医疗以及孤儿们的生活所需。基金会也定期组织义工回国探访孤儿福利院。通过和福利院孩子们的互动活动, 去实际地看望、陪伴、 服务那些孩子, 把爱和关怀传递过去。2018年6月中旬,善双带领十五位以青少年为主的义工团队前往河南省信阳儿童福利院,展开为期五天的第二届“将微笑带给孤儿”夏令营活动。这个福利院的儿童大多是具有先天性残障疾病的弃儿,他们不仅对其提供物质的帮助,并希望藉由鼓励青少年义工参与,给予这些失去亲人庇护的孩子,在忍受身体残缺的遗憾及痛苦时,感受人性的关怀。义工团队带他们玩游戏,做手工,唱歌跳舞,送去爱心与温暖,受到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和群众的称赞。 诸多“小事”,不一而足。透过这些故事,一个智慧勤勉、真诚善良、慷慨热情的学者形象已植入脑海,令我们深深感动。采访结束时,杨教授谦逊地说:“没能为家乡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也没取得多大业绩,甚感惭愧。希望我的经历,能够激励家乡晚辈后学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则是我的心愿,我也会感到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