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29|回复: 17

读《易》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3 14:3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先荣 于 2019-5-13 21:32 编辑

<<乾>>卦赏析


             儒之源头 国之根本
                        ——《乾》卦赏析
       无论是中华民族处于最强盛的时代,还是最为难的关头,华夏子孙总是处盛不骄,遇险不惊,百折不挠,刚健不息,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说“武士道”是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话,“中庸之道”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国学认为儒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粹,而《易经》又是儒学之本。《乾》卦又是《易经》的灵魂所在,它排在《易经》之首,统领全篇,强调它在事物发展的矛盾体中居于主导地位。《乾》卦爻辞以龙为喻,象征天道变化莫测及蕴藏着的无穷潜力。爻辞从初九到上九,显示了阳刚力量从萌发到成长,从旺盛到而临衰弱的起伏过程,预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曲折发展的国运历程,成为华夏子孙代代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
       我们不妨再读一读《乾》卦,再次领略我国远古先贤跨越时空的睿智。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是日出时光气舒展的形态,有“发育”,近似“键”的意思。《易经》认为构成宇宙的元素就是阴阳二气,即矛盾体中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阳具备创造的、活动的“健”的本质。“乾”卦纯粹由阳气构成,所以用阳的符号“—”重叠成“<<乾>>命名为乾,相当于天。然后再用两个“<<乾>>”上下重叠成“<<乾>>以表示复杂的天道变化。上卦下卦都用“<<乾>>卦,又象征最纯粹的阳,最高的健,以强调天的表象不变。由此可见“乾”既有天的形象又有天的功能。“物质”和“意识”完全统一起来。既不是形而上者的“道”,也不是形而下者的“器”。天,使众物丰盛,使万国安宁,使天体运行刚健不辍,使君子自强不息。天就是大自然,天道就是自然法则,遵循了自然规律,自然就会“一开始就通达,利行”。华夏始祖一诞生就不迷惘,也不迷信,不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救世主”。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古代希腊文明在古老的华夏文明面前不知要逊色多少啊!
     “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爻都有两个字组成的爻题,第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六爻的次序自下而上,分别用初、二、三、四、五、上爻。九为阳六为阴。初九爻是龙潜藏于水下之象,不可有所作为。“龙”是我国古代最受崇拜的神灵,能够潜在深渊,行走陆上,飞腾天空,变化莫测。所以用来象征天道变化、阴阳消长、人事进退,同时也象征天的无穷潜能以及具有贤能的伟大人物。初九爻虽是阳爻,但位置在最下方,也就是说阳气刚刚在底下发生,没有形成气候,不能对外活动,所以“勿用”。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弱到强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九爻还处在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在进行量的积累,要达到质的飞跃还要进行艰苦的积累,所以不可轻举妄动。新生事物是有生命力的但新生事物又是脆弱的,用“潜龙勿用”再恰当不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周文王囚于羌”以及“石室养马,卧薪尝胆”这都是“潜龙勿用”的例证。这一爻说明在潜伏时期应当隐忍待机不可妄动。
     “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是乾卦的第二爻,处于下卦的中央位置,因而“得中”是有利的位置。“二”是偶数,属于阴,在阴的位置出现阳爻通常认为“不正”。虽然在乾坤二卦中,不存在正与不正的问题,但阳爻处在阴爻的位置上还是要谨慎从事。九二爻称为“青龙抬头”,初九的“潜龙”已济上升,出现在田野,由隐忍而出现,必将有所为。这一爻以人事为喻,“青龙”的德行必将惠行天下,给人们带来无比的生机和希望。不过,处于“二”的位置,远没有得到权势。“利见大人”也不一定本身就是大人,也可能是见到这样有地位或没有地位的伟大人物。这一爻希望和挑战并行,光明和阴影同存,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变化发展的规律。由此看来,吴三桂选择在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起兵造反是不合适的,当然还有他内在的原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即健健,努力不懈。“惕”是警惕,“若”与然同。“厉是严谨。“咎”是与群背离,必然造成过错发展成灾难。“九”是阳爻,三是奇数,在阳位,阳爻阳位,因而阳刚得正,但已离开“二”的中位,上升到下卦的最高位置“三”,过分刚正,反而有险。有德行的君子,本性刚健正直,如果终日发奋努力不懈,夜晚仍然戒慎恐惧,严谨惕励,虽然处于危险的高位,也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这一爻还是以人事为喻,在时机未成熟的情况下,静止下来,养精蓄锐,待时而动,知作知息。身居上位不骄傲,处于下位不忧虑,知息知作,知进知退,何“咎”之有?如果说《易经》在预测方面有一定的准确性的话,应该说《易经》本身就是科学的。这是一部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书,科学地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占卜者占到此卦,按照爻辞去做,即遵循“天道”,当然就会逢凶化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是不定词,“跃”虽然没有飞腾,但已在活动。“渊”是上面空,下面无底的深水洞穴。这一时刻,龙是否要飞腾,还没有下定决心。但已在深渊之中,或跃动或潜伏,进退有据,具有不可限量的潜在力量。这一爻是“青龙离渊”之象,是“青龙”修炼到了成熟的阶段,应当把握最有利的时机果断出击取得成功。既要谨小慎微,又要果断勇猛,处于事物发展的低谷时看到光明看到前途,达到事物发展的顶峰时看到危机看到恶果。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华民族之所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遵循了中庸之道。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青龙”已经飞升在天,对贵人有利。“五”居上卦之中,得位又得正,是最理想的位置,所以爻辞也最吉祥。“至尊中正”的“青龙”应普降甘霖,恩泽万民。这一爻说明应该大展鸿图选贤举能,同时“贤能”也应该支持和拥护。
      “上九:亢龙有悔。”亢,极、高、满。由于“青龙”达到极高的位置,不知进退就会物极必反,就会陷入困厄,故称“亢龙”。“悔”指致成悔恨,值得担心的困厄之后果或境地,其害处比灾祸的“咎”、“凶”要轻些。上九是乾卦的最高、最后、最末的一爻。已经达到极点,没有再高的位置了。告诫人们居高思危,自我警惕。人们常常所说的“乐极生悲”“满招损”在乾卦里得到很好的阐述。这一爻说明极盛而衰是大自然的常规,应当时刻警惕与节制。伏羲时代就懂得的哲理在电与光的时代更应该遵循啊。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易经》中,本来每卦只有六爻,但乾卦多一爻“用九”,坤卦多一爻“用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乾卦由“初九”开始阳刚初现到“上九”阳刚盛极,完成事物发展的一轮过程。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排斥,矛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双方又会发生转化。“用九”“用六”正是阐述了这一道理。据不准确的推算,欧洲一千多年后才有类似的哲学思想。“九”是阳爻法则,“六”是阴爻法则,观察事物发生发展的变化,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用九”而不被“九”所用。“用九”的爻辞意思是,一群龙,无论多么刚健勇猛,却没有争强好胜,领先变化的现象,用人事比拟刚强有力,但不逞强争先,才能平等共存,和衷共济。这种处世态度必然不会招来凶险,当然就是大吉大利了。小平同志倡导的“民主集中制”,对外“不扛旗,不领头”的方针,就是“用九”的智慧。“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的发展观”无不闪烁着《易经》智慧的光芒。
      汉代以来,中庸之道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之宝,乾卦的“元、亨、利、贞”成为历代君子追求的美德。“元”是美善的尊长,是生成万物的根源,一切善行的首要条件。“亨”是“完美的聚会”,是天成万物的流布与扩散。“利”是仁义的和合,是天成万物的意图的完成,使万物各行其宜,彼此和谐,“贞”是处事的根本,是纯正而且执着原动力。治国奉行中庸之道,君子践行“君子四德”,那有不长治久安、刚健不衰的道理?
    《易经》不仅在理论上有它的科学性,而且文学上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它有诗歌的雏形,运用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许多句子都有《诗经》的风格。二是有散文的萌芽,句子长短句结合,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三是有小说的特征,像《乾》卦就有情节和环境。
       如果用滚滚长江向东流比喻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历程,那么《易经》就是格拉丹东雪山,经日照融化而下的最初清泉,其涓涓细流润泽不休,滋养着华夏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5: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5: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头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5: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显得深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6: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不仅在理论上有它的科学性,而且文学上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它有诗歌的雏形,运用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许多句子都有《诗经》的风格。二是有散文的萌芽,句子长短句结合,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三是有小说的特征,像《乾》卦就有情节和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6: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滚滚长江向东流比喻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历程,那么《易经》就是格拉丹东雪山,经日照融化而下的最初清泉,其涓涓细流润泽不休,滋养着华夏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8: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滚滚长江向东流比喻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历程,那么《易经》就是格拉丹东雪山,经日照融化而下的最初清泉,其涓涓细流润泽不休,滋养着华夏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17:51 , Processed in 0.0358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