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圭传略》(四十四) 作者 李德若 鹊桥仙: 雨风狂,溪江涨,铺天盖地河堤去。孽龙训,预案筹谋疏与堵。坚堤高坝易闸,试想金汤固。分流去,看水活年丰,运输无阻。 十万铁骑漠舞,急三边,力擒如虎。龙龟速败奔兔,又把长城铸;暮阳晨曙,庶人安居处。 疏和堵节制畅河运 嘉靖十一(1532)年五月,李如圭经御批去任回家治疾,在爱妻、孝子的护理下,已逐渐恢复健康,常与文达、惟武、琼三及亲朋故友在一起休闲聊天,心境舒畅,生活调理恰到好处,身体气质,回原依旧。他一个小车不倒只管推的铁人,有一颗只系国家百姓忧乐的良心,怎耐得这休闲聊天的无所实事的圈囿呢?他便与文达走出去,觐见州,县父母官,商讨呈办两件事:一是在州东三十里嘉山修建“孟姜女贞烈祠”,二是在州东二里许兰江边修建“忠清祠”。来到州府衙门拜会州守汪公倬君,正好湖广巡抚林公大辂君临澧。一见如故,如圭详细讲解了本人延绥赈饥,受故乡人孟姜女托梦,到实地宜君,同官考察之情,提议筹建“贞烈祠”,让孟姜女魂回归故里,以启迪后人。也讲述了楚三闾大夫游澧留下了诸多名篇名句,足迹沅澧遍布、古迹故事荟萃。为纪念他诞生一千八百八十周年,建“忠清祠”以激后昆。三人一拍即合,知州 汪公负责主建两祠,湖广巡抚林公支持帮助鼓呼,李如圭负责运筹操持。经李如圭多方谋划运作、设计、资金、工匠人力基本到位,于嘉靖十二(1533)年初启动,十三年底竣工。李如圭后从同官运回孟姜女塑像和记事诗文的大碑座,这是后话。 嘉靖十三(1534)年九月初,受总都河道御史刘天和推荐,朝廷任命李如圭巡抚山东协助天和总理河道,即日赴任起程。李如圭接到圣旨,速招文达、惟武、琼三商议说:文达兄,你年岁已高,跟随我在外奔波这多年,劳苦功高,要是还去风雨兼程古稀之年,吾实在是于心不忍,还是在家乡安度晚年,逸游沅澧,如何?文达说:我年虽六秩开外,但身朗气爽,耳聪目明,给你处理些许内务,作个照看还是可以的吧,到了古稀之年后再说。如圭说:那就操劳你了。惟武兄,咱俩患难之交,还是帮弟到底,请你通知正益,直去山东兖州府,总都河道衙门会面。琼三、上兰江驿站联系从澧州乘船出岳阳至安庆,再乘车经合肥,徐州至总都河道衙门山东兖州府、沿途舟车安排妥贴不误,还准备行李,路途食品等。如圭想到肩上的责任踌躇满志,更知前途险恶多艰。接着说:受任这个总理河道是指黄河之交汇的大运河要道。其河指黄河,祖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五帝起源于黄河两岸,繁衍了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曾入河北出海,后改山东出海,至国朝一合泗州入安徽淮河江苏出海,一合济入山东出海。沿河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上游至内蒙托克托县河口里为清水。中游至河南孟津县,穿过黄土高原,带入大量泥砂,为黄水。下游至入海,全长约5470 公里。黄河于益很大,而受害非浅。黄河之水天上来,经流华北平原,水速放缓,泥砂淤积,历代两岸加修大堤逐渐增高,形成“地上河道”。历史记载:黄河改道曾达二、三十次之多,隋朝前皆北入海。隋炀帝修大运河从郑州,将黄河改道汴河入山东与南北大运河交汇合济入海,也随大运河下江苏入淮河出海。唐、宋时期,以保大运河不淤积曾多次改道东南,入济入淮。金,北绝流,全河入淮。元朝为保大都繁华,大兴掘河工程,南北贯通京(北京)、杭(杭州)大运河,引黄入运河首次实行南水北调,将黄河之水引至北京与海河交汇,使大运河畅通无阻。元朝末年,黄河水灾连年不断,河南开封、兰考、山东曹州、济宁、浑城等害尤甚。黄河、大运河决口无数处,漂没千里,人口死亡过半。元统治者为保漕运,在曹县新开黄河水道280 里,征集民夫十五万,使黄河勒回故道,合入淮河入海,引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国朝洪武三十一年中就有十次较大的治黄工程,永乐至今也不少于二十多次治黄,引黄入淮、入运、入济出海工程。黄河对华北平原百姓生产,生命休戚相关,是关乎国家安稳,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幸福河流,因而治黄是一项造福子孙的重点工程。其道:这京抗大运河,为历代漕运要道。他纵跨南北,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两重津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成为东西南北中心枢杻水系,全长约二千公里。大运河早在春秋时期燕赵、齐鲁、吴越就有始凿,隋炀帝从郑州汴河开通杨州,大元贯通京杭。全程分为七段,即北京至通县称通惠河;通县至天津称北运河;天津至山东临清称南运河;临清至台儿庄称鲁运河;台儿庄至清江称中运河;清江至杨州称里运河;镇江至杭州称江南运河。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在海运、陆运不建全的当今,是贯通国朝东西南北水上交通枢纽,是搞活国家经济,传承历史文化,保证军事战略地位的大动脉。因此总理河道任重而道远,此去谋策倾力应有全身心的奉献准备啊。
第二天一早,李如圭等一行四人,在梁月娥、许腊梅、阿兰等送行来到澧水码头上船,与家人道别,扬帆远航,出澧州,入洞庭,下岳阳,进长江,经汉口,九江至安庆上岸,改乘马车向北,经合肥、上徐州至兖州。一路顺风,秋高气爽,环境宜人,舟车奔驰,重任在心,无意观景。不几日时来到山东河道总都衙门。这兖州,古九州之一,《禹贡》载:济、河惟兖州。济指黄河以南,河南荥阳。东北流经山东入海的古济水;河指河南武陟东北流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秦置三十六郡之一,汉置十三部州之一,晋隋、唐宋元设州。洪武十八(1385)年升兖州府,领州 4,即济宁、东平、曹州、沂州;领滋阳、曲阜、宁阳、邹县、泗水、腾县、泽州、金乡、鱼台、单县、城武、嘉祥、钜野、浑城、汶上、东阿、平阳、阳谷、寿张、曹县、定陶、郯城、费城、23县。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圣人,亚圣孟子的家乡,也是黄河与大运河交汇,改道次数最多的地方,是总都总理河道指挥中心。这里历史辉煌,古迹甚多。李如圭一行来到这里,正好张正益也到此相会,受到了河道总都刘天和等列队迎接。礼毕,入河道总都衙门,分宾主而坐。天和说:我虽年长几岁,但你学成入士早我九年而出仕,且政绩菲然,令人发聋振聩,乃我之师也。我受朱裳大人丁忧去任推荐,皇上受命河道总都。特荐你皇上命任巡抚山东,总理河道。同工如同命,望施展你睿智才华,不负皇上所托,圆满完成这事关国家大局,百姓生命安危,化灾难为造福子孙的河道工程。你是否先带一帮人,勘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查勘、黄河、大运河、淮河三系水情和堤坝、涵闸、渠桥等设施以及地况现状,稳妥设计治理方案,所需人力,资财一并报朝廷皇上定夺如何?如圭说:天和年兄,承蒙厚爱,列为助手,感激于怀,望你大胆指挥,汝等一定效命。我等当恪尽职守,为兄当好助手,把皇上交予的千古治黄伟业尽心尽力办好,不负皇恩,造福百姓,我将谨尊钧旨,出巡勘察,在短期内交出方案于你呈报皇上。天和说:那就难为你了,先安排好食宿,休息两天再出巡吧。如圭说:不,明天出发勘察。礼毕告别,由河道主事带如圭等至河道总理衙门落住。晚饭后,如圭召集文达等商议,首先传阅朱裳去任所做的河道治理方案。如圭说:根据这个方案,准备齐河图资料,我们分两路勘察。一路我与惟武带河道主事等从兖州出发向济南回转顺大运河、汶上、济宁、鱼台、金乡、单州、曹县、入河南考城、开封、至朱仙镇,东来杞县、睢州、夏邑至安徽的砀山,进江苏的丰县回兖州;一路由文达张正益带河道佥事等出兖州顺大运河向南阳湖、鲁桥、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至江苏沛县、徐州、邳州、骆马湖、宿迁至淮安、洪泽湖转西入安徽泗州、五河、凤阳、怀远至涡阳,北上淮北至萧县回兖州。时间抓紧,半月之内,骑马前行,正益照顾好文达先生。考查重点:一、治黄以减少水灾,大堤不决口或少决口为目的。入济入淮,入运分流,减少堤防,工量小,效果好,高水位不破堤坝,保证百姓生产生命安全的最佳治理方案;二、治运,以保证航运畅通为目的,引黄入运的涵闸开关自如,堤坝坚固,淤塞清除的工量小,效果好,高低水位保证航运的最佳治理方案;回来综合论证后作出稳妥的设计方案呈天和。琼三管家,保证上下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