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19-6-13 09:02 编辑
教改体制 别具一格
1968年8月,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教育革命的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的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文化大革命”进入到1968年8月时,在全国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开始实行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在当时,被肯定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成为“文化大革命”中办学的方针。对于这种教育管理体制,大家心里有想法但又不敢说。当时,各地学校写标语欢迎贫下中农进学校管学校,据说,有一个学校写出“贫下中农进教坛,天大好事震天外”夸张而又违心的标语。 按照上述方针,临澧县普遍实现了向中小学派贫下中农代表管理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当时,公社成立了教育革命委员会(简称教革会),公社分管教育的副主任(革命委员会)为教革会主任,联校长为副主任,成员有中学校长、公社小学教师辅导员等几人。柏枝公社有24个大队划为5个片,行政上是这样,与此相适应教育上也是这样。我所在的雨台大队属于高家片,高家片包括高家、新合、石墨、杨桥和雨台大队,教育就包括这五个小学和高家中学。 高家片管校贫下中农代表是梁保安,也就是说,梁保安是高家教育片片长,他原是高家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还有点文化和水平,也还懂教育和重视人才。客观的讲,贫下中农代表管学校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代表没有文化,是大老粗,就干脆做个摆设,不太干扰学校的事;另一种是没有文化,却把自己当作一个管理者喜欢干扰学校的事,往往把学校管理的不像样子;第三种是有文化、有水平,也懂点教育,他们的优势是能协调与当地政府(公社、大队)的关系,帮助解决些实际困难,还可向当地组织推荐人才。我认为梁保安同志就属于第三种。梁保安同志也特别器重我,片里有些重要的事情都交给我来做,譬如民办教师情况的清理填表造册、现场会、示范课等。他还向大队支部过问我入党的问题,他对我大队书记说:“沈文锋是全公社乃至全县的优秀教师,你们不发展他入党那发展谁入党呢?”雷杰乔同志只好说:“我们会培养的,还有个过程嘛!”以及向联校推荐我作为民办转公办的对象等。他还是做了不少协调工作。我和梁保安同志以前并不认识,他对于我的器重,不是凭个人感情色彩,而完全看业绩和能力。于是,我和梁保安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除我之外,在高家片他喜欢的老师还有杨桥小学的于一彩老师。 片里的一些大型活动,都是梁保安主持的,例如讲示范课活动、片里的教师会议、民办教师的国家注册等重大事情、教学现场活动等。1973年9月我上大学去了,梁保安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管理学校的岗位,也不知道这种制度坚持到了什么时候。 1990年,梁保安同志在我们失联十多年之后,他找到我,为他儿子结婚,要我帮忙给他买到芙蓉王烟十条,当时,常德卷烟厂刚推出这种烟,量少非常紧俏,一般很难买到。我说你要多少?他说不少于十条,我于是给烟厂的邓书记写了个条子,他如愿以偿地买到了十条,他当时说怕我为难,只开口要十条,当时如果要二十条就好了。他急着赶回家准备儿子婚礼事宜,饭也没在我处吃,只喝了杯茶。后来他打电话告诉我,他买的芙蓉王烟出了大风头,都说他有“派码”,儿子的婚礼办得隆重热烈,他向我表示感谢。我们相互之间再没有任何来往,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知他现在是否健在?(连载之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