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63|回复: 10

校注《武陵县志》随笔(20): 管白云先生生平追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17: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19-6-30 08:11 编辑

校注《武陵县志》随笔(20)
管白云先生生平追考

    《武陵县志》卷四十七“艺文志”,有许绍宗写的《管白云先生祠堂记》。管白云,就是管师复,宋代武陵人。明嘉靖《常德府志》有传,寥寥几句,很简单:“先生陈襄尝以师复经明行修,与伊川同荐于朝。弟师常亦齐名。人称为二管。”许绍宗的文章虽然没有为我们提供了解管白云生平的新的资料,但教给我们一个认识问题新的角度,依此我们认识管白云先生确实是一位我们常德不容轻视的历史人物。
174753mbbacvbpsnannodj.jpg
亚圣孟子

    这个新角度就是文章中引用的孟子的话“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读懂这句话很重要。查阅《孟子》,原文见《孟子·万章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近臣,在朝的臣子;远臣,外来的臣子。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我听说,观察在朝的近臣,看他所接待的主持私塾教务的人;观察外来的远臣,就看他接受什么样人主持的教育。”简单地说,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社交关系,即从与他交往的是一些什么人就大致可以知道。
    依此,许绍宗认为旧志关于管白云的传记虽然简短,但足可以得出结论:“先生为一代大儒”!因为“先生幼从胡安定公学,长与伊川同荐于朝,则其渊源之际,固有自来矣。”管师复,幼年时师从“胡定公”;长大成人,又与“伊川”同时被人推荐到朝廷做学官,即管教育的官。

理学先驱胡瑗.png
理学先驱胡瑗

    胡安定公,即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时期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胡瑗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三十年左右,受教育者不下数千人,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当时的受教者包括皇室多位储君、众多知名学者及礼部中的近半官员,故深得学生与朝中上下的敬重,视他为一代宗师,被神宗称为“真先生”。
陈襄.jpg
陈襄伯乐荐贤

    器重并向朝廷推荐管师复的人是陈襄(1017—1080),他也是北宋的理学家,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宋史》说陈襄伯乐荐贤,在经筵时,受神宗信任,曾举荐的重臣、名士有司马光韩维吕公著、苏颂、范纯仁、苏轼、曾巩、程颢、张载、苏辙、郑侠等33人。被陈襄推荐的人,后来除了林希一人外,都成为硕学名臣。
    与管师复同时被推荐的是伊川。这个“伊川”是谁呢?一说程颐(1033—1107  ,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世称伊川先生,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四岁的程颐京师太学读书,受到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的赏识,授予程颐"处士"的身份。程颐与管师复有同样师事胡定公的经历。《明嘉靖常德府志校注》说“伊川”是“伊川翁”邵雍(10121077),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生于林县上杆庄,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自号伊川翁 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而说并存,无论是谁,都不影响对管白云的评价。

175808fcbzbusujosjdcuh.jpg
伊川先生程颐
邵康节.jpg
伊川翁邵雍

    调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管白云确实如许绍宗说的是“一代大儒”,是我们常德人的骄傲常德自古就有管白云墓,在“府北七十里绂紫山麓”,即今鼎城区周家店的白云山。清朝乾隆初,常德知府吕肃高进行整修、树立墓碑。清嘉庆八年(1803),邑人周室任复修,募捐砌围墙。十三年(1808),其子周迈伦呈请知县许绍宗在墓左建祠。竣工,许绍宗写了《管白云先生祠堂记》
    我在点校这篇文章时,考察许绍宗的行踪,其生平基本清楚:许绍宗(17781820),字迪光,一字莲舫。先世浙江山阴人,占籍为咸宁人。清嘉庆三年(1798)举人,六年(1801)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永定知县,十二年(1807)调武陵知县,十七年(1814)复任。任武陵,有善政,兴举废坠,积谷以备荒歉;尤有知人鉴,所拔如刘梦兰、王寅辈皆知名。升武冈州知州,主修《武冈州志》,邓显鹤纂,嘉庆二十二年成书,共三十卷。卒官凤凰厅直隶同知,葬武陵西门外,其后落籍武陵。其子许钧,字伯鸿,著有《鹅池砚斋诗抄》。许绍宗对常德有感情,最后葬在常德,后代成为了常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8 2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8 21: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9 0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丶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9 05: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绍宗对常德有感情,最后葬在常德,后代成为了常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9 2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8: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威信常德地方文献采菱公子阅读我的文章后私下告诉我他的评议,我认为很有价值,征得本人同意,转录在这里:
应老,您今天发的管白云的故事我有几个不同看法与您商榷
其一,伊川是指程颐,并非邵雍,虽然邵雍有号伊川翁,包括邵雍称自己的父亲为伊川丈人,但在宋朝所有文人的文集里,伊川这个他称都是特指程颐,包括邵雍自己的孙子都是如此,称呼邵雍则是用他的谥号康节为主
其二,许绍宗的籍贯咸宁建议加注,不然会让人误以为是湖北咸宁,实际上许绍宗是陕西咸宁人,祖籍绍兴,陕西咸宁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长安区。
其三,关于陈襄以公与伊川经行脩明,同荐为学官的说法我认为是指管师常而非管师复,建议看南宋《舆地纪胜》的原文,明确说的是他弟弟管师常,而非管师复,管师复并没担任过任何官职,包括学官,而管师常是真的担任过学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采菱公子”研究常德进士,发现了管师复的弟弟管师常的生平资料,为管师常写了一个小传,很珍贵:
    管师常,号白云翁,处州龙泉县(今浙江龙泉)人,居鼎州武陵县(今鼎城区石公桥镇白云阁村)。名儒隐士管师复弟。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三甲赐进士出身。授校书郎,荐为太学正,为助教,迁江陵府监利知县,后调江宁府上元(今江苏南京)知县。深于《大易》、《春秋》之旨,著有《白云翁集》。南宋《舆地纪胜》卷六八《常德府·人物》:“管师常,陈襄以公与伊川经行脩明,同荐为学官。”南宋祝穆《事文类聚》、光绪《湖南通志》亦均将其列为常德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4 12:5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长见识。谢谢整理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5 13:2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4:05 , Processed in 0.0407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