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97|回复: 13

王其梅在西藏的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 1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其梅将军出生于湖南桃源县三阳镇,只有17岁的他就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投身革命。1936年3月,在北平参加学运的王其梅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后来,在党的营救下,饱受牢狱之苦的他才得以出狱。出狱后,被党组织派往河南省西华县工作。1937年后,任中共西华县委书记,组织和领导西华的抗战工作。淮海战役结束后,王其梅被任命为二野十八军党委委员、五十三师政委。1949年3月,部队一路转战经安徽、浙江、江西、贵州、云南,于12月到达四川省。1950年初,王其梅任十八军副政委,和十八军将士一起受命进军西藏,从此再没有离开西藏,值到1967年逝世。他在西藏18年的岁月中,把全部精力、心血奉献在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上,留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进军西藏

1950年初,时任十八军副政委的王其梅遵照党中央和平解放西藏决定,和十八军全体指战员一起挺进西藏。为了加快进军西藏的步伐。同年4月,十八军组建了进藏先遣支队,王其梅被任命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为大军进入西藏开辟道路。

作为先遣支队的一把手,王其梅到达甘孜、康定等地后,首先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对上层人士统战工作。虽然此时部队补给困难,但他号召部队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关于“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针,率领指战员挖野菜充饥。

从边坝到太昭(工布江达)间的八天路程,是川藏道上视为畏途的“恶八站”。这里山高路险,鸟兽罕见,忽而晴空万里,忽而风雪交加,异常寒冷。同时,部队到达这里时已经断粮。王其梅带头以马料掺和野菜充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太昭。到达太昭后,藏族上层人士阿沛·阿旺晋美给先遣支队万余斤粮食,解决了先遣支队的燃眉之急。在王其梅的领导下,和随行的阿沛·阿旺晋美和藏族各界人士的支援和协助下,先遣支队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全队300多人没有一人伤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半月的艰难行程,于1951年9月6日到达拉萨,完成了宣传党中央对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开辟道路、进军拉萨的先遣任务。

    到达拉萨后,王其梅对西藏地区的社会情况、宗教寺庙、土司头人、兵要地志及藏族的风俗习惯进行全面调查。同时,他要求部队严格执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广大指战员为藏族同胞办好事,以实际行动消除民族隔阂。为和藏族群众打成一片,他还要求部队生活高原化,而且自己带头吃糌粑、喝酥油茶。

王其梅率军进抵拉萨后,有些反动分子散布谣言,煽动藏胞阻挠人民解放军执行和维护《十七条协议》,公然冲击中央代表驻地,还组织不法分子对外出人员扔石头,寻衅闹事,形势相当紧张。面对这一情况,王其梅非常镇定从容,他要求全体指战员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反动的谣言制造者、唆使闹事者,同受蒙蔽、受欺骗的群众区别开来。他经常轻骑简从,登门拜访僧俗官员、各界人士,晓以团结爱国的大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他尊重藏族同胞的信仰、风俗和习惯,到寺庙去朝佛和布施。他号召部队遵守纪律,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以实际行动戳穿反动分子的诬蔑和挑拨,不给敌人以任何口实,从而稳定了西藏局势。

武力解放昌都

解放军先遣支队进入西藏后,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是,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无视中央人民政府举行谈判和各届人士要求和平解放西藏的意愿,仍扩军陈兵于金沙江畔,关闭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大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十八军在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山、副政委王其梅等的指挥下,经请示党中央,发起了昌都战役。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打响,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在高原上纵横跨西康、青海、西藏3个省区,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和澜沧江,14天走了1500华里,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的恩达,艰苦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

迂回部队渡江后,南北两线几路攻击部队分别在几个渡口强行渡过金沙江,虽遇到藏军阻击有伤亡,但是渡江成功,在气势上对藏军造成了极大震慑。渡江后,北线左路主攻部队在沿线遇到藏军较强的抵抗,但在主攻部队的强大攻势下都纷纷弃阵溃逃。

战役打响的第5天,十八军“前指”根据藏军与各路进攻部队一接触,稍加抵抗就弃阵溃逃的情况,判断藏军有全线撤退的可能,不会固守昌都。遂于11日电令各部迅速前进,特别要求骑兵支队和154团兼程前进,务必完成迂回包围任务,切断藏军退路。

此时,各路部队已进入战役纵深地区,不断翻越高山激流,道路也越来越难走,况且越往前空气越稀薄,越往前越寒冷,战士们经过日夜兼程,连续作战已显得疲劳不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不给藏军喘息的机会,“前指”决定开展政治思想动员和组织工作。作为军副政委的王其梅请战来到最前线部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王其梅到达前沿部队后,号召各部充分发挥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思想动员,各前线部队迅速展开追击,克服重重困难,大股藏军被歼灭。随后,在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藏军一个团在主官德格.格桑旺堆率领下,于10月11日起义。157团、126团随后向西跟进,并分别执行拦截任务。昌都藏军最后无力抵抗,弃城西撤,北线主攻部队156团、左路部队、126团随之进城,消灭了没有来得急撤走的藏军,武力解放了昌都,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

10月24日,王其梅指挥前线部队进入昌都城后,随即兼任昌都工委书记、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昌都地委的工作。从1950年到1962年调西藏军区和中共西藏工委工作,他前后在昌都战斗和工作达12年之久,他把西藏昌都认作了他的第二故乡。

修筑举世闻名的康藏公路

1952年1月,西藏军区成立,王其梅调任西藏军区任副政委。为了解决运输补给和加速西藏的建设,中央决定尽快修建康藏公路。同年12月,王其梅到西藏军区后方司令部兼任政委,挑起了高原筑路的重担。

时值隆冬,组织上曾考虑要他取道国外,但王其梅为了不给国家增加外汇开支,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带着妻儿从拉萨出发,沿着进军西藏的路线回设在昌都的后方司令部。一路上,王其梅只带一个班警卫人员护送,翻越雪山,过激流险滩,艰难前行。经过45天的跋山涉水,终于回到了昌都。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
枯树荒草遍山野
巨石满山冈
羊肠小道难行走
……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胆
决心坚如刚
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这是5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唱人民解放军修筑康藏公路的歌,歌名就叫《歌唱二郎山》。

二郎山是康藏公路从成都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当年筑路部队在修建康藏公路的二郎山险峻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名军人为它献出了生命。

王其梅为了使西南边疆康藏公路这条连接内地和西藏的大动脉早日贯通,亲自上到筑路一线,与广大官兵同吃同住。一次,他来到二郎山筑路工地,由于雪地路滑,一不小心摔倒向悬涯急坠,慌急间他抱住一块大石头才没有摔下高达几百米的深沟,最后他抓住筑路人员抛下的钢索才爬上来。

在海拔5300多公尺的雀儿山山顶,王其梅与广大指战员、技工、民工战斗在一起。当时,施工和生活条件极其困难,地面封冻,需要从几十里外砍伐木材烘烧冻土后才能施工。王其梅带头砍伐木材,然后挑着100多斤的柴火一身泥一身汗赶到工地时,人都快虚脱了。官兵和筑路人员见了,一个个都感动得哭了。

修筑康藏公路,其困难不亚于一场军事战役,需要在数十甚至数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悬空作业;需要与高原几十年未有过的山洪搏斗抢险;需要在冰雪泥浆中劳动。筑路人员住的是潮湿的帐篷,补给不足时只能喝稀饭,但全体参与人员仍坚持施工。王其梅与战士们一道奋斗一线,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他参与具体研究解决,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10余万军民通过2年极其艰苦的奋战,1954年12月25日,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动脉——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建设西藏

王其梅热爱西藏,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建设西藏的伟大事业。1955年,王其梅再次主持昌都地区的工作。他注意培养、信任、重用少数民族干部,使他们有职有权。当时,他的体质已日趋下降,在天天打针吃药的情况下,仍带头和基层同志一起盖营房、办商店、建电站、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受到了广大指战员和群众的敬佩。早在进藏初期,他就倡导“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并立下“死在西藏,埋在西藏,死在内地,也要求党把我的骨灰送西藏”的誓言。

59年西藏发生武装叛乱。正在北京住院的王其梅立即要求出院。回到昌都后,王其梅任昌都平叛指挥所政委,领导昌都地区军民平息了叛乱。1962年,王其梅调西藏军区和西藏工委工作,并兼任西藏工委副书记。在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他负责后勤和地方支前工作,亲自动员,具体安排,在短短的时间内,动员了大批工作人员和民工支援前线,抬担架、背物资、送炮弹、押送俘虏,并派工作组深入作战地区开展工作。随后王其梅又深入到当地了解群众生活、生产和部队的有关情况,亲自作外逃叛匪的政治争取和边民外逃的回归工作。在海拔5000多米的扎东时,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呼吸困难,脸经常是紫色的。工作人员劝他回去,但他仍坚持调查解决问题后才回拉萨。

魂归西藏

1965年,重病缠身的王其梅仍念念不忘西藏的工作,不忘西藏建设的大业。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艰难地写出了以他自己心血总结出的《对西藏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西藏建设的意见》。这是他在病危中最后对党和西藏人民的贡献,也是他的临终遗言。

1967年,王其梅病情加重回到北京医治。8月15日,病情急剧恶化,他感到将不久于人世,在弥留之际,嘱咐其妻:“请求党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逝世时,年仅54岁。

2014年7月,在纪念王其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他的遗愿终于得到了党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昌都地委的批准和支持。7月12日,王其梅将军骨灰移交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老将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朱晓明,以及近百名老西藏前来为王其梅将军的骨灰送行。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7月16日,时隔47年,他的骨灰永久地安葬在昌都烈士陵园。

王其梅简介: 王其梅,湖南桃源县人,(1914-1967)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副政委兼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解放委员会主任,进藏部队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军区后方司令部政治委员,后兼昌都市警备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62年,王其梅到西藏军区和中共西藏工委工作,次年3月,兼任西藏工委副书记,1965年兼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为守卫祖国边陲和西藏建设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0: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病缠身的王其梅仍念念不忘西藏的工作,不忘西藏建设的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1:3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其梅将军革命的一生,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1:3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1: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革命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2: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儒 于 2019-7-2 13:03 编辑

1937年后,任中共西华县委书记,组织和领导西华的抗战工作。淮海战役结束后,王其梅被任命为二野十八军党委委员、五十三师政委。55年被授衔少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其梅,湖南桃源县人,(1914-1967)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副政委兼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解放委员会主任,进藏部队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军区后方司令部政治委员,后兼昌都市警备区司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1 22:56 , Processed in 0.0387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