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75|回复: 39

新书读不赢,为何还买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3 0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19-7-23 00:35 编辑

                   新书读不赢,为何还买书?


     你看,我电脑桌上的新书,已码了三堆,有的还没来得及去翻翻、去读读,为何还买书
    这可是近几年来,一直让我矛盾着的事。本来,对这些堆在面前的新书,只想一本本地去阅读、去享受,读完一本就写评论,或写读书笔记,可实际实施起来呢,却不易坚持下来。为何如此?只因为,每每见到网上最让人感兴趣的好书,或者利于自己学习的理论书,就忍不住立即下单,当即付款买了下来。这不,二十天前,大女儿才给我邮来4本,分别为:《解放你的大脑》《教育与脑神经科学》《5G时代 什么是5G,它将如何改变世界》和《美国陷阱》。正当我静下心来读其中的一本时,却不料,从求是网的“图书”栏目中,读《与前贤对话 与智慧同行》一文介绍《怎样读经典》时,看到这书确实是指导自己学习国学经典难得的及时雨,于是,又忍不住,当即点击,网购了它。与此同时,还购了一本《家国十年 红色少年日记》,以备自己写作纪实性的《初春家国》作作参考。
    这就是沉醉于读书、又喜欢买书的我,老是处理不好读书与买书关系的一个典型的矛盾案例。
    实际上,仅近三年多来,读的书还只二十多本,而添置的新书呢,至少接近100本!
    我估计,以后这读的少、买的更多的现实,可能还将持续下去。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不过,仔细想来,可能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吧:
    ——好书新颖,吸引我买。近几年来,吸引我读的书已是越来越多了。记得今年正月廿三这天的下午两点,在观察者、求是、环球时报和光明日报网上下来,大概连续读了10来篇文章之故,有些昏昏欲睡了。正想躺倒床上睡个午觉时,忽接快递员电话,通知我去接收快件。我知道,前天网购的《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一套、10卷本,到了。于是,我跑下楼,从快递员手中,接了过来。提回家后,拆开包装,见装祯雅致的10本书,正紧扎扎、齐刷刷地装在书盒中,真不愧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还有7位文学博士精心打造的典藏版!我一下兴奋起来,瞌睡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我便坐到电烤桌旁,一本一本地抚摸、一本一本地翻看这些书,在6℃-9℃的低温状态下,不仅感到越来越暖和,而且愈来愈惬意起来。看到一下买了这么多书,夫人问我:“你读得完吗?”见我摇头,又问:“既然新书早就读不完了,为何还越买越多了呢?”虽然我答不好这个问题,可自己还是要买那些观点新颖的好书。如遇到每年一本的《中国国情国力》一发表、看到类似《未来50年大趋势》《中国走向》《中国与世界大趋势》等的书一上市,我怎能忍得住不立即设法买到手呢!不买下来随手翻翻、看看、引用里面最新的数据资料,又怎能让我心里不痒痒呢!我从小到大、由大到老,自己就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共和国的未来,你说不让买上述类的新书,我心里会是怎样的抓心抓肺呢?
    ——求知若渴,迫使我买。我自小爱读书,长大参加工作后就更爱教育教学专业方面的书了。类似教育学、心理学的书,以前是梦寐以求的,虽然后来退休了,告别了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然而对其中的一些奥秘一直心存好奇、对有些专业理论一直想知其所以然,对教育方面的新知仍然一直探讨不停。后来,我先后买了《心理学图典》《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从农民儿子到大学校长》《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还有《如何做最好的校长》、李国文的《中国人的教训》(上下册)等。这些书,虽本本都没完全读完,但其“开卷有益”之效,已让我获益匪浅,并常常令自己有些陶醉,还因此常常写些类似《怎样做得心应手的好教师》《你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吗》《假如,我再当校长》等类的文章。看到这些因读书所得而凝结的博文,一篇篇地被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甚至荐上新浪首页,我就如在工作之时,获知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先后获得那公开发表的59篇论文、报告文学时一样,高兴极了。每当收获一点成功之时,就愈加感到读书带来的作用,也就不后悔因求知而多买书之事。
    ——嗜书如命,习惯我买。昔读明人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我即十分赞同作者观点。那是说,借来的书是被先读完的。可如今,既书市十分丰富,又都有条件买书了,谁还去借他人的书呢。如此,我就依着自己好读书的习性,只想饱览诗书,于是又设法选购自已喜爱的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借别人的书,一般不大合自己心意或阅读范围;图书馆的书呢,大众化的多,专业方面的极少,或很少有我需要的政经类、科技创新类的书。于是乎,干脆自己见适宜的书就买下来。这样,有时间、有需要时,便从书架上拿出来,然后坐下来读读,或查查资料。这样,既合自己口味,又方便信手拈来,还可在书上写写画画、圈圈点点,一旦需要摘记、引用时,便顺手顺势地查找。由此,这也助长了自己见好书就买的坏脾气。如遇到想看的书,不管价格,不管手头拮据,不管钱数,总要立即买到手才行。即使1982年到1986年还没解决温饱、工资很低时,也是如此。记得那时工作十一年后读大学期间,月薪47元的我,每月20元给把父母带养几个孩子,拿10元用于还赊的那320元一台的收录机款(用于夫人学电大英语),自己生活费仅17元的情况下,每周日下午还到新华书店买1元左右的中文或教学方面的书。记得这期间的1983年7月中旬,临近期终考试,我因突患胆道蛔虫病钻心地疼痛而住院,之后出院时,看到看望我的夫人手中还剩有借来的10元钱时,我便在她的陪同下到书店,花4.5元,买下了《十大古典悲剧》上下集。余下5.5元钱,除去午餐一人吃了一个包子外,夫人返回中学时,就只剩4.5元的车费了!至今一想到这事,既令我心灵不安、不寒而慄,又令我觉得太对不起她了!那些年,每每翻开这部书后,便是充满对夫人的愧疚之情。矛盾啊!如今,经济上没了过去那种困顿窘况后,这由嗜书而导致的购书习惯也就越来越抑制不住,几乎滑向了见喜欢而需要的书就要买到手的地步了。记得几年前,我见求知书社一下到了王树增的《长征》《解放战争》(上下部),还有《朝鲜战争》等三大部四厚本小说,我只想看,顾不得200多元的价格,当即掏钱买了下来。回到家里,慢慢品味书中文字的乐处,就忘乎所以似地沉醉书中去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记起,当张炜的《你在高原》10卷本、长达450万字的长篇小说获茅盾文学奖后,我当时还不会网购,就电话要求自己最小的孩子,花400元钱给我邮来了。虽然我随后读得忘乎所以,并写下了几篇长长的评论,可伴随心里不安的是,他当时生意亏损几万元新账,而我却忽略了这些问题。至今想来,对孩子不起,后悔极了!
    ——年少饿书,促使我买。今天之所以喜欢读书和购书,还源自于年少时“饿”书之故。记得小学高年级时,凑不到两元钱买《三国演义》,便每周星期天从家里跑到县城东街的租书店里,将缠着母亲要来的一角多钱,用在此,花个多半天时间,看上十来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小人书。尽管其间没吃没喝、傍晚回去还走二十里路,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无力到了家,可心里还喜滋滋的。再如读初中时,看到新华书店到了抗日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硬是央求挑菜到县城卖的父亲,把刚换得的三元钱,花了一半买下了这本书。至今还记得,父亲那犹豫再三,然后将一分分的钱数了又数,最后交把我的那个难忘的情景。那时啊,想看书、想买书,就是如此地拮据!又还记得,在一中初中时,为学习毛主席著作,先是买单行本来读,甚或借别人的抄写,后在1966年的9月30日早晨,闻讯县新华书店将于10月1日售出按计划拨来的100套《毛泽东选集》,当时的我,别提多兴奋了。于是,我顾不上到学校食堂吃早饭,当即邀了几位同学,跑步赶到书店前,加入了排队购书的队伍。这一排队候书,一站就是24小时!后来,队伍排了很长,大约有近200人的样子,任何人都不敢离队,生怕买不到誉为“宝书”的毛主席著作。这排队的二十多个小时,确实难熬。白天三餐饭没来得及吃,肚子饥饿,口中干渴,腿都站立不起。晚上的十个小时,更是难受。望着天上的明月不肯西移、西斜的月亮又不肯落山,那焦虑、那难熬的心啊,别提多难受了!好在人困马乏后,第二天,即国庆节上午8点,书店一开门,我这个排在第16名的初中生,几分钟后,便花两元钱,买到了梦寐以求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当时我的心哪,狂跳不已。我捧着这四本宝书,闻着书香,一路往学校奔去,真有一股飘飘欲仙的感受。后来,我就花了三个月时间,通读了这繁体字、直排本的伟人著作。这通俗易懂、说理通透、大气宏阔的伟人思想,自此给了我极好的教育与鞭策,于自己后来看问题、干工作,无不作用极大。
    因喜欢读书而控制不住买书的原因,主要是上述几种吧。
    其实,书买的多了,不一定就读的多,也不一定就是浪费,没有收获吧。尤其是现在这个网络的、信息的社会里,网上书报、网上书店、网上新闻、网上高档的文章等的,真是汗牛充栋、应有尽有,可谓精彩纷呈、扑面而来、应接不暇。比如观察者网上,每周一期的张维为的《这就是中国》这类节目,是东方卫视播放的视频,将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人能透视国际上的重大关系及其内在矛盾。如此,你能舍此节目,去看书吗?又如求是杂志、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的一些好文章、好书评、好作品,每天又更新及时、应有尽有,看其文章题目,你就不得不停下移动的目光,去读这些暂不叫“书”的文章。还有,每晚央视的新闻联播、黄金时段播出的高档次电视剧,既重要,又十分吸引人,比直接看书的效果还要有味、有趣、有作用些。又如看“中国诗词大会”等的节目,既精彩生动,又感受中华文化瑰宝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还不知不觉地受到励人奋发向上的影响。如此,我怎能舍得下不看这些好节目,而去单纯地读书呢?
    其实,我把看网上这些名人大家的重要文章、讲话也是当作了书来读的,也把晚上看几个小时的电视节目,更是当作书来看的。并且,边读边看时,还边想“为什么”的问题。一旦想清楚了、有感受了,我便立即写作观感评论。于是乎,就如写读书的读后感一样,退休几年来,我还因此写下了读书评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人物评论上百篇,大约五六十万字的样子吧。对于写博文,基本上是一周一篇。除此外,还天天坚持写有文章题目的日记,一年就有365篇。
    如此,白天大部分时间网上读文、看重要视频,晚上一连看三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平时还坚持写博文、记日记,真正拿起书本来读的时间就实在太少了。不过,我不后悔,也不追求单纯的去抱着书本去读。至于新书读不赢,还可能持续多买书的问题,就让它去自身调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3 04: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文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3 04: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网下书太多,
看不赢看不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4: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4: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岭雪1 发表于 2019-7-23 04:37
网上网下书太多,
看不赢看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3 05: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3 05: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来常德韵之乡赐稿,夏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5: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翁 发表于 2019-7-23 05:21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5: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翁 发表于 2019-7-23 05:21
欢迎来常德韵之乡赐稿,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3 06: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16:35 , Processed in 0.0389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